中学教师工作投入与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关系研究

2014-07-04 09:04
教师教育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学教师满足感教龄

李 敏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0062)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研究者试图通过不断发掘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来改善人们的工作现状,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因此,工作投入这一概念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Kahn(1990)认为工作投入(work engagement)是“个体控制自我,将自身的生理、认知及情感三方面不同程度地投入到工作中,达到自我与工作角色的融合”。[1]Maslach(1997)认为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是相互对立的,工作投入和职业倦怠之间存在完全的负相关关系。[2]然而,Schaufeli(2002)等人并不认为职业倦怠与工作投入之间只是简单的负相关关系。他们认为职业倦怠和工作投入之间应该是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它们应该呈现中等程度的负相关关系,而不是完全的负相关。[3]随后,Schaufeli等人将工作投入定义为“一种以活力(vigor)、奉献(dedication)和专注(absorption)为特征的,与工作相关的积极、完满的情绪与认知状态。”[4]活力是指如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与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完成工作。奉献是指个人对工作的热情程度、对完成工作的自豪程度,以及应对挑战的积极程度。专注是指个人全身心的投入于工作,并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完全沉醉于工作而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目前,Schaufeli等人对工作投入的研究最为深入和成熟。

教师的工作投入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也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及学业质量。但目前对教师工作投入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分析教师的人格特征和职业特征,并通过改善教师工作条件、提高工资待遇等外在激励手段来提高教师的工作投入水平,以期达到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这些研究虽然极大的丰富了人们对工作投入的认识,但是并没有从人性的角度深入揭示影响教师工作投入的本质因素。因此,虽然国家和政府不断致力于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但是在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现实状况下,想大幅度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在目前来说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因此,大部分教师仍会感觉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职业厌倦感与疲劳感丛生,学校的激励与改进措施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在严峻的现实状况面前,只能暂时排除物质因素,深入探讨影响教师工作投入的内在动机与需求,从提高教师内在驱动力的角度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因此,从人性角度揭示影响教师工作投入的本质因素,探讨影响教师工作投入的内在动机与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美国心理学家Ryan Richard M.和Deci Edward L.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该理论的核心正是研究人们的内在动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有天生的自我发展、应对环境挑战和将新的经验整合成自我意识的倾向。这种先天的发展趋势虽然是自动生发的,但是仍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自我决定理论研究的是人类这个积极有机体和社会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自我决定理论中,人类健康发展和机体有效运作的要素被认为是由自主、能力和归属所构成的基本心理需求。这一方面说明,只要持续不断的满足人们的基本心理需求,就能使人们健康发展、机体有效运作及体验到幸福感;另一方面说明,只要人们的这些基本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人们将会更加容易出现消极反应和不良表现。能力需求,是指能够运用个人能力及技能,以寻求或克服最大的挑战,并获得预期结果的需求(e.g.,Skinner,1995;White,1959);自主需求,是指个人的行为取决于自我选择,而非外在酬赏或压力的需求(de-Charms,1968;Deci,1975);归属需求,是指能与他人建立相互尊重感和相互依赖的需求(Baumeister &Leary,1995;Harlow,1985)。[5]如果外在的环境能够满足能力、自主和归属这三个内在需求,将会促进外在价值观的内化和自我整合,从而有利于自我激励和内在动机的引发。相反,如果这些基本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将会降低人们的动机并导致不良的后果(Baard,1994;Ryan et al.,1996;Sheldon,Ryan,&Reis,1996)。[6]因此,一个人的内在需求的满足程度被认为可以预测积极的工作成果。[7]

因此,本研究试图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中学教师工作投入与自我决定论的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提高教师工作投入提供新的视角。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中学一线专职教师发放问卷,共计200份。收回198份,回收率为99%,其中有效问卷为182份,有效率为92%。其中男教师102人,女教师80人。

(二)研究工具

1.教师工作投入量表

研究采用Schaufeli等人在2002年所编制的Utrecht Work Engagement Scale(UWES),分为活力、奉献和专注三个维度,由17个项目组成。该量表已为我国学者张轶文、甘怡群在教师群体中验证过,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各项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8]经信度检验,各分量表和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32、0.826、0.797和0.929。

2.修编后的《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量表》

本研究使用Ryan等人1992年编制的《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量表》,该量表分为自主、能力和归属三个维度,由21个项目组成。经过修编,删除信效度不高及不符合我国国情的项目,正式测试量表由16个项目组成。各分量表和总量表的 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33、0.677、0.851和0.861,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累积方差解释率为71.347%,表明量表具备良好的结构效度。

3.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变量的基本情况

1.中学教师工作投入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所用的教师工作投入量表采用Likert5点计分,因此涉及工作投入的每个测量项目理论上的中性值为3分。中学教师工作投入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中学教师工作投入的基本情况

由表1所示的中学教师工作投入的描述性统计情况来看,中学教师在活力、奉献、专注和工作投入上的均值都明显高于中值3,说明被调查教师工作投入情况居于中等偏上水平。从检出率来看,工作投入均分大于等于3分的教师占到了88.5%,低于3分的教师占到了11.5%。中学教师工作投入的三个维度:活力、奉献和专注的均值大于等于3分的检出率分别为90.7%、85.7%和86.8%。因此,可以认为被调查教师工作投入的程度较高。

2.中学教师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所用的《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量表》采用Likert7点计分,因此,涉及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每个测量项目理论上的中性值为4分。中学教师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基本情况见表2。

表2 中学教师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基本情况

由表2所示的中学教师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描述性统计情况来看,中学教师在自主、能力、归属及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上的均值都明显高于中值4分,说明被调查教师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情况居于中等偏上水平。从检出率来看,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均分大于等于4分的教师占到了95.1%,低于4分的教师占到了4.9%。中学教师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三个维度:自主、能力和归属的均值大于等于4分的检出率分别为92.3%、85.7%和95.6%。因此,可以认为被调查教师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程度较高。

(二)研究变量在人口特征变量上的差异

1.工作投入在人口特征变量上的差异

由表3可知,工作投入仅在职称变量上差异显著,达到0.05显著性水平。由事后比较结果可知,没有职称的教师和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工作投入明显高于中级职称教师,且没有职称和高级职称教师之间的工作投入差异不明显。这说明中学教师工作投入与职称有关,与性别、婚姻状况和教龄无关(注:*代表p值<0.05,**代表p值<0.01)。

表3 工作投入在人口特征变量上的差异

2.中学教师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在人口特征变量上的差异

从表4可以看出,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在性别、婚姻、教龄和职称变量上有显著差异,都达到0.01显著性水平。事后比较结果表明,女性教师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感明显高于男性教师;未婚教师的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感水平高于已婚教师;教龄为0—5年和25年以上教师的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感差异不显著,且高于其它两个教龄段的教师,同时,教龄为16—25年教师的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感与教龄为6—15年的教师差异也不显著;没有职称及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度高于中级职称教师,且没有职称教师和高级职称教师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度差异不显著(注:*代表p值<0.05,**代表p值<0.01)。

表4 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在人口特征变量上的差异

(三)中学教师工作投入与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关系分析

1.教师工作投入与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相关分析

由表5可知,教师工作投入与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呈现中度正相关,各分维度之间亦呈中度正相关,且均达到了0.01的显著性水平,因而可认为教师工作投入与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教师工作投入与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回归分析

从表6中可以看出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中的“自主”和“归属”对工作投入的回归显著,这表明教师工作投入主要被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中的这两个方面所影响。

表6 教师工作投入与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回归系数

具体说来,自主需求的满足影响了工作活力的产生,自主和归属需求的满足影响了工作的奉献度,自主需求的满足影响了工作的专注度。其中,自主需求的满足对工作投入各维度的影响都较大(表7)。

表7 教师工作投入分维度与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分维度的回归系数

三、结果讨论

(一)中学教师工作投入的特点

本研究表明,当前被试中学教师工作投入的程度较高,不存在显著的性别、教龄差异,但在职称变量上差异显著,同时活力维度在婚姻状况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中学教师工作投入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教师工作投入的程度与教师的性别无关。说明由于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和教书育人职责的重要性,不论是男性教师还是女性教师,在教学工作的投入程度上都是一致的。中学教师工作投入在教龄上无显著差异,教师工作投入的程度与教师的教龄长短无关。说明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面对教学任务的艰巨和教学职责的重大,其工作投入程度无显著差别。中学教师工作投入中的活力维度在婚姻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未婚教师在工作中的活力程度明显高于已婚教师。未婚教师基本为刚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较高,思维比较活跃,精力充沛,具有较强的创造力与活力;而已婚教师,已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多数教师对教材已经非常熟悉,同时又有家庭的负担,因此活力和创造力下降。中学教师工作投入在职称变量上差异显著,没有职称的教师和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工作投入明显高于中级职称教师,且没有职称和高级职称教师之间的工作投入差异不明显。没有职称的教师因为工作年限较短,且大部分是未婚青年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较高,迫切想向学校领导和同事证明自己的能力,因此,会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当中;高级教师大部分已将教学工作内化为自己的人生价值,以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终身目标,因此,他们的投入程度也会很高;而对于中级教师,基本对教材已非常熟悉,因此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使得他们中的一些教师失去了专业发展的动力和热情,有些则因为知识更新的需要,更换了使用多年的老教材,使得备课的过程困难重重,使这些教师对工作产生了疲倦感,最终导致工作投入程度降低。

(二)中学教师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特点

本研究表明,当前被试中学教师工作中的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程度较高,在性别、婚姻状况、教龄和职称上差异显著。

中学教师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教师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度明显高于男性教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我国“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女性在家庭中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和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责任,相应的分散了女性追求事业的精力和动力。因此,对于大部分女性而言,一份稳定且收入尚可的工作就会给她带来极大的满足感,而不会有追求更高层次事业发展的欲望。男性则不同,他们需要用事业的成功和收入的增加来证明自身的价值,因此,对于男性教师而言,教书生涯的平淡和收入的偏低,使得他们在工作中很难找到建功立业的成就感,他们对工作中自主创造性的期望和事业归属感的期待与现实状况形成了一定的落差,导致他们在工作中很难获得与女教师一样的满足感。

中学教师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在婚姻状况变量上有显著差异,未婚教师的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感明显高于已婚教师。未婚教师因为还没有家庭的牵绊,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追求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他们很容易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自我提升,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工作能够给他们提供很高的满足感。已婚教师因为要兼顾家庭,必须不停的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对于事业的投入程度相应的会受到影响,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因此,对于预期的工作成果可能并没有预想当中那么容易获得,自然不会有太高的满足感。

中学教师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在教龄变量上有显著差异,表现为教龄为0—5年和25年以上教师的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感差异不显著,且高于其它两个教龄段的教师,同时,教龄为16—25年教师的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感与教龄为6—15年的教师差异也不显著。这与教师的职业生涯周期有很大关系。教龄为0—5年的教师,刚刚踏上教师岗位,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期待,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很强;同时,学校领导和老教师会给予他们很多支持与帮助,使他们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因此,这些因素会提升新教师工作中的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感,使其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教龄为25年以上的教师,职业生涯已进入成熟期,并准备退出工作岗位,这部分教师大都是工作经验丰富,并取得了一定建树的老教师,他们对于工作不再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平稳工作到退休。因此,这部分教师工作中的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感也较高。教龄为6—15年的教师,事业正处于稳步上升期,他们对于事业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他们不太容易安于现状,对事业的更高要求使得他们从当前的工作状况中不会感受到太高的满足感。教龄为16—25年的教师,事业发展的黄金期已过,职称的评定和工资的增调基本上已尘埃落定,是否是业务优秀的教师,已早有定论。因此,这部分教师容易对工作产生疲劳和疲倦心理,导致从工作中很难获得很高的满足感。

中学教师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在职称变量上差异显著,没有职称及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度高于中级职称教师,且没有职称教师和高级职称教师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度差异不显著。没有职称的教师大都是青年教师,他们工作积极性高,学习能力强,对教育工作充满自信与希望,迫切想做出一番成绩来得到学校领导和同事的认同,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评上职称。因此,这部分教师的工作热情高涨,从工作中得到的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感较强。高级职称教师,经历过多年教学生涯的磨砺之后,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成为了学校里的教学权威,他们大部分已将教书育人视为自己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因此,他们从工作中获得的满足感同样很高。而中级职称教师,处于职业生涯的尴尬期。由于已评上中级职称,且工作了好几年,无需过多的为向领导和同事证明自己而努力;同时,想要评上高级职称,却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可能还需努力好多年才能实现。因此,这部分教师最容易对工作产生厌倦和不满情绪,从工作中得到的满足感自然会比较低。

(三)中学教师工作投入与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之间的关系特点

本研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被试中学教师工作投入与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呈中度正相关,各分维度之间亦呈中度正相关。

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和工作投入呈中度正相关,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各个维度,即自主、能力和归属与工作投入的相关也达到了中等水平;基本心理需求及其各个维度与工作投入的活力、奉献、专注各维度间的相关达到中等水平。在实证研究过程中,由于受到施测条件和样本量的限制,在实际测量中能够得到0.7以上高度相关系数的情况是比较少的,大都处于中度相关水平,即相关系数在0.4到0.7之间,且大部分研究认为这一相关水平是可以接受的。[9]因此,本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可说明教师在工作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程度越高,越容易投入到工作当中。其中,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中的“自主”和“归属”对工作投入的回归显著,这表明教师工作投入主要被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中的这两个方面所影响,同时说明教师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与工作投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具体说来,自主需求的满足影响了工作活力的产生,自主和归属需求的满足影响了工作的奉献度,自主需求的满足影响了工作的专注度。其中,自主需求的满足对工作投入各维度的影响都较大。

这说明,当教师工作中的基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将会有效提高他们的工作投入水平。教师基本心理需求中的自主要素,其实就是工作中的独立意识,这种独立意识隐含需要被尊重的寓意,即教师的劳动是受尊重的个体行为。当教师在工作中越感到所从事的工作是自己可以自由掌控的,对教学工作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进行自主的安排和自由的发挥,教学行为受到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尊重和支持,则自主性需求的满足程度就越高,就越能激发教师全身心的专注于教学工作;其次,在工作环境中,教师越感到自己被团队所接纳,受到领导重视,并与同事关系融洽,在团队中有强烈的归属感,就越容易促使教师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不畏艰难、乐于奉献和忘我的投入,从而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同时,工作中的自主性与团队归属感,又可以强化教师对自身能力的认同,从而对教学工作充满信心,这也是教师工作投入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结论

在学校管理中,应重视教师自主、能力和归属三个工作中的基本心理需求,并通过满足教师工作中的基本心理需求来影响教师工作投入,实现提高教师工作投入水平的目的,为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保障。同时,应重视对中年教师的激励与培养,本研究所提到的已婚、中级职称或教龄处于6-15、16-25年的教师大都属于中年教师,他们的工作投入和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程度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是这部分教师又是师资队伍的中流砥柱,对学校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是学校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保障这部分教师的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水平,从而提高工作投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中学教师队伍中女性教师所占的比例很高,因此,也要注重女性教师的培养与激励。

本研究由于样本及研究条件的限制,其结论具有有限普适性。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明确工作投入的外延及内涵,在更大的样本容量中深入探索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同时运用深度访谈等手段获得更为直观的研究素材,为教师工作投入的提高提供科学参考。

[1]Kahn,W.A.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 personal engagement and disengagement at work.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0,33(4):692-724.

[2]Maslach,C.and M.P.Leiter.The truth about burnout:How organizations cause personal stres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1997.

[3]Schaufeli,W.B.,M.Salanova,V.Gonzalez-Roma and A.B.Bakker.The measurement of engagement and burnout:a two sampl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tic approach.Journal of Happiness Stadies,2002,3:71-92.

[4]刘柳.工作要求、资源变量和A型行为对中学教师工作投入预测作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6][7]Baard,P.P.,Deci,E.L .,Ryan,R.M..Intrinsic need satisfaction:A motivational basis of performance and well-being in two work settings[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4(34).

[8]张轶文,甘怡群.中文版 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UWES)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3):268-270.

[9]焦海涛,宋广文,潘孝富.中学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投入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03):329-331.

猜你喜欢
中学教师满足感教龄
教师作品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教师,独特的满足感
新中国同龄人
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推迟的满足感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