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2014-07-03 06:11周树根陈少慧温干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5期

周树根 陈少慧 温干军

[摘要] 目的 分析脊柱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成人腰骶段和胸腰椎结合患者188例,随机分成四组,每组47例。A组实施病灶前路清除手术、植骨融合术及前路内固定手术;B组实施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手术、植骨融合术及病灶前路清除手术;C组实施病灶侧前方清除手术、植骨融合术及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手术;D组实施病灶后路清除手术、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手术及植骨融合术。对各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A组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47.5±11.8)%明显低于B、C、D组的(61.5±18.6)%、(58.7±15.9)%和(59.9±17.4)%(P<0.05);A组矫正角度丢失率(64.8±19.3)%明显高于B、C、D组的(53.6±15.6)%、(56.9±11.8)%和(54.9±5.4)%(P<0.05)。 结论 治疗脊柱结核要依据正确的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同的术式,从而将病灶清除、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临床证明同前路固定手术方式相比,采用后路固定矫正脊柱后凸畸形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脊柱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5-201-03

脊柱结核是对患者造成威胁最大的骨关节结核疾病,采用手术治疗可以将病灶进行切除,使治疗结核的药物能够更好的被人体吸收[1]。本文对成年胸腰椎以及腰骶段结核患者实施不同的手术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成人腰骶段和胸腰椎结合患者188例,男80例,女108例,年龄15~70岁,平均(36.7±5.3)岁。病程3个月~4.5年,平均(8.2±3.1)个月。伴有脊髓受压症有28例,依照Frankel进行分级,12例C级,16例D级。12例连续4个椎体受累,46例3个椎体受累,100例2个椎体受累,其余30例1个椎体受累。其中126例患者在住院时,具有低热症状、盗汗症状及食欲减退和疼痛症状,25例患者还伴随脊髓压迫症状。将全部患者依据手术适应证分为A、B、C、D组,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1.2 手术方法

全部患者应用气管插管实施全身麻醉。(1)A

组74例患者实施病灶前路清除手术、植骨融合手术以及前路内固定手术。将脓液吸取干净,将椎体以及椎间盘组织发生损坏的部位进行刮除,将病灶进行完整清除,患者具有椎管侵占症状的对椎管实施减压。如果椎体损坏程度在50%以下,可以在病变椎体上植入椎体钉,否则将椎体钉在健康椎体上置入[2]。将椎体病变部位撑开以后,对后凸畸形实施矫正,然后在椎体损坏的部位植入从自身获取的肋骨或者使用钛笼进行固定,使用2g链霉素防止局部发生感染。(2)B组70例患者采用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手术、植骨融合手术以及一二期病灶前路清除手术。首先对患者实施椎弓根后路内固定,脊髓出现压迫的患者要将椎板切除,随后进行病灶前路清除手术,以及植骨融合手术。将病灶清除,在椎骨损坏部位植入从自身获取的肋骨或者钛笼,使用2g链霉素防止局部发生抗感染。(3)C组10例患者实施病灶侧前方清除手术,实施植骨融合手术以及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处于侧卧位,开弧形切口将椎体棘突进行暴露,依据椎体后凸畸形的情况,将椎弓根螺钉进行置入,借助C型臂X线机对螺钉进入的角度以及方向进行确定。将脊柱后凸畸形实施矫正,突出严重的棘突进行切除,将从自身获取的髂骨植入椎板,将手术切口关闭。植骨融合术操作同其他组相同。(4)D组27例患者实施病灶后路清除手术、实施植骨融合手术以及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处于俯卧,在病变椎体上开一个手术切口,将椎板部位、椎间关节部位以及横突部位进行显露,将椎弓根螺钉放入正常椎体。将坏死的组织以及椎间盘损坏部分进行清除[3],对后凸畸形进行矫正,将自身获取的髂骨植入到侧椎板以及横突之间,将手术切口关闭。

手术结束后,全部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实施化疗,患者需要佩戴支具进行活动。定期进行X线片、血沉及肝肾功能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行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四组患者X线检查表明:采用前路固定手术的A组脊柱后凸矫正率(47.5±11.8)%明显低于采用后路固定手术的B、C、D组的(61.5±18.6)%、(58.7±15.9)%和(59.9±17.4)%(P<0.05);采用前路固定手术的A组矫正角度丢失率(64.8±19.3)%明显高于采用后路固定手术的B、C、D组(53.6±15.6)%、(56.9±11.8)%和(54.9±15.4)%(P<0.05)。见表1。

2.2 所有患者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

A组中有1例在术后半个月当中切口形成窦道,B组中有1例在术后1个月中切口形成窦道,C组中有1例在术后1个半月中切口形成窦道,在换药1~2个月后症状消失。在药物不良反应上,A、B、C、D四组各有5例、4例、2例和3例,其中8例为肝功能损害,6例为肾功能损害,利用利福喷定代替利福平治疗后,不良反应消失。

3 讨论

对脊柱结核实施治疗可以消除患者自身感染,减轻脊髓神经受到的压迫,将后凸畸形进行纠正,使患者能够自由的活动和正常生活[4]。依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和病情程度,要采用正确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本研究中所采用的脊柱结核不同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包括:(1)患者椎骨周围没有大范围的脓肿,对脊柱结核初次实施手术的患者适合采用病灶前路清除手术、植骨融合术以及前路内固定手术[5]。(2)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手术、植骨融合术以及一、二期病灶前路清除手术适应证是:①患者病灶部位损坏程度严重;②后凸畸形非常严重;③患者实施前路手术没有成功,不能再次进行前路内固定;④椎前出现脓肿;⑤后凸畸形需要实施矫正。(3)手术路径不能通过胸部进入的胸腰椎结核,以及患者病灶部位处在椎体侧后方和高龄患者,适合采用病灶侧前方清除手术、植骨融合术以及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手术[6-8]。(4)患者下腰椎出现结核,椎管发生狭窄但没有出现脓液和坏死组织的情况,适合采用病灶后路清除、椎弓根后路内固定以及植骨融合术。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采用前路固定手术的A组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明显差于采用后路固定手术的B、C、D组。原因是后路固定手术使用螺钉和椎弓根进行连接,由于椎弓根的强度比较大,能够维持稳定的矫正力,因此能够保持很好的矫正效果;而前路固定是将螺钉固定在椎体上,由于构成椎体的骨骼强度较差,并且结核导致椎体出现骨质疏松,造成脊柱矫正效果不理想[9-10]。

综上所述,脊柱结核患者要依据不同的手术适应证采取个性化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并且配合抗结核药物实施化疗;患者脊柱后凸实施矫正要优先选择后路固定手术,能够维持很好的矫正效果,促进患者脊柱畸形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 崔旭,马远征,芦健民,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3):197-199.

[2] 马远征.进一步提高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10):795-796.

[3] 王自立.进一步规范脊柱结核的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10):793-794.

[4] 郭立新,马远征,陈兴,等.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与术后疗效评估[J].中华骨科杂志,2008,29(12):979-982.

[5] 张光铂,吴启秋.脊柱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19-220.

[6] 潘文丽,杨风勤,邢玉萍.225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J].新疆医学,2013,15(4):117-118.

[7] 甘炳务.手术配合中药治疗脊柱结核临床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18):146-147.

[8] 杨莉,覃美青,谭鹤长.腰骶段脊柱结核的前后路联合手术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15):1404-1405.

[9] 马方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3):515-516.

[10] 冒四平,徐玉生.多节段脊柱结核同期内固定治疗方法的探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4):368-369.

(收稿日期:201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