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珅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在扬琴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注意训练学生演奏中的左右手的平衡协调,而且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技巧和音乐修养,注重技巧与修养的平衡。
关键词:扬琴教学;左右手平衡;演奏技能技巧;音乐修养
前言:扬琴在明末清初传入我国,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经过广大制作家与演奏家的不断努力,在乐器制作与演奏技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在世界上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扬琴体系。扬琴具有丰富的演奏形式,在全世界被广泛演奏。我国的扬琴教学也伴随扬琴的发展而不断的向前发展,扬琴教学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扬琴教学体系。
一、在扬琴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左右手的平衡
初学扬琴的学生一般都是右手比左手灵活,在演奏中右手较左手灵巧熟练,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左手的训练,找一些左手的练习曲目强化学生的左手训练,让学生的左手与右手一样的灵活,左右手协调一致配合默契。 如果学生演奏能够达到高度的一致、密度的一致、强弱的一致,那么奏出的轮音效果就会像一条长长的线条,感觉非常均匀流畅,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在单声部中的左右手平衡的问题。
扬琴的大多数曲目都存在双声部,其中的一只手演奏旋律声部,那么另一只手演奏伴奏声部,或者两手各自演奏不同旋律,这也有一个左右手平衡的问题。对于乐曲的双声部,一般是一只手弹奏旋律声部,另一只手则弹奏伴奏声部,演奏时应注意旋律声部要清晰突出。为了提高练习效率,我们可以把旋律声部从整体的乐曲中拿出来单独训练,将旋律声部练习得非常的熟练准确,能够充分的表达出作曲家的思想和音乐意义。那么对于伴奏声部就要求做到节奏准确清楚,伴奏声部一般都有自己固定的节奏,因此要尤其注意第一个音的演奏,节奏音乐一般来说都是一些分解和弦的织体,和弦的根音就在第一个音之上,如果我们注意这个根音的把握,演奏时就能做到节奏分明与和弦清晰。伴奏声部主要起着辅助的作用,较旋律声部要弱。我们在做好两个声部的各自练习后,就可以俩手一起配合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
二、演奏技巧与音乐修养的平衡
在扬琴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演奏技巧的左右平衡,而且更要注意对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修养的培养。演奏技巧与音乐修养是相辅相成和互相促进的,学生只有做到演奏技巧与音乐修养平衡,最终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扬琴演员。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包括培养学生的读谱能力、音乐意境、内心听觉能力等各方面。扬琴的乐谱大多数是多声部的,织体变换较多。平时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如何读谱,了解作曲家运用了怎样的曲式结构,要表现怎样的内容和感情,在曲谱中情感的发展变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想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样才能在演奏之中找到灵感,将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把握作品,领悟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深层次的内涵?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作家的创作风格和创作背景,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领会。例如张晓峰的《拖拉机来了》,作品的创作是在我国新农村使用拖拉机耕作,农村繁忙兴旺的新气象的背景之下,作者对此的感慨。乐曲成功的运用了律动的节奏感,模拟了拖拉机欢快的轰鸣场景。又如《喜讯》是桂习礼的早期作品之一,乐曲将新疆音乐的舞蹈节奏感贯穿全曲之中,使人们容易联想到边疆人民在听到喜讯时奔走相告、载歌载舞的场景。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读谱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去歌唱,用丰富细腻的感情来哼唱流畅的音乐旋律。旋律在音乐中具有最强的表现力,是音乐生命力之所在。不同的人对旋律的感受不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对音乐的感受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在读谱教学中,分析旋律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分析能够确定两句之间的“呼吸”气位。如果乐句较长,我们还应注意中间的连线、轮奏和夹带休止符等,要想到在演奏中达到音断而意不断、一气呵成的效果,还应注意乐句中的肯定和疑问等语气,对于乐句的内容有一个感性的理解,我们就能在扬琴演奏时,准确把握作品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内容。在教学中还应注意音色的颗粒性与技巧的熟练性,而且要将二者紧密结合,情感内容与音乐形象要同演奏动作要相平衡。用优美的音色、流畅的呼吸、连绵不断的起伏来展现乐曲的意境与风格,将扬琴演奏的技能技巧更上一个台阶。
三、在扬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意境离不开对音乐形象的刻画
音乐形象又是如何塑造的呢?音乐形象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之中,是演奏者通过音色和技术手段等多种方法来完成的。扬琴作品的音乐形象揭示了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是取材于生活之中,但是高于生活。比如一首小型的扬琴音乐,曲调不但精炼而且又具有概括性,从曲式上来说,它也许只只能算是一个乐段结构,但我们不能用最简单的理解去表现它和演奏它,我们要善于理解和把握作者的乐曲构思,作品创作时的地域特点,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和人文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将作品要表达的乐曲思想和音乐形象完美结合。否则,演奏者对作品要想表达的思想就不能准确把握,对作品中传递出的意境的理解是不到位的,对作品的整体感知和体验便是不完整的和不深刻的,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是不够丰满的和准确的。因此这样的演奏是不成功的,欣赏者同样是不满意的。
在扬琴教学中,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听觉能力培养。听觉能力的高低在扬琴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扬琴演奏中,分解和旋被广泛的运用,许多的乐曲用分解和弦来开始和结尾,而且常常在乐曲的高潮处也用分解和弦为主要的支柱。在扬琴演奏中,旋律与和声形成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我们在演奏时应尽可能的去感觉和声的效果,并尽量体会和声在音乐演奏中的功能,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和弦的基本性质以及和声的基础知识和常识。在扬琴演奏训练中,多鼓励学生倾听各种各样和声和弦的音响效果,在训练中感受扬琴音乐的魅力,同时要认真倾听和声与和弦连续演奏中所产生的功能和效果,以及音乐的色彩感,并且要注意演奏中和旋和声是否稳定,教师要教会学生解决和旋和声的不稳定现象。随着学习程度的推进,当扬琴作品的音乐和演奏技巧难度变得越来越大的时候,有的学生为了降低弹奏的难度,在弹奏训练中不够重视声部听觉能力的培养,长期如此就会削弱演奏者对音乐结构的敏感程度和判断力,演奏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做到认真倾听音乐,培养自己的多声部听觉能力,更有利于较好地把握音乐的动态结构,演奏时就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在扬琴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多声部听觉能力之外,教师要注意培养发展學生的内心听觉能力。音乐的内心听觉是一种
较为特殊的音乐能力,通常是指在不借助于乐器演奏或者嗓音演唱等音响的情况下,利用记忆和思维就能准确地想象出音乐各种元素的能力。内心听觉能力是在长期的、有意无意的外部音响刺激下所形成的各种内在音乐元素形象的积累,包括音高、节奏、和声、旋律等,是一种听觉表象。对于专业音乐人士来说,其内心听觉能力通常体现为对外部音响有敏锐的听辨力和清晰的记忆力,并可以在不存在音响或外部音响已消失的情况下进行新音响的构想活动。如果演奏者有较高的内心听觉能力,在演奏时就能对音乐的记忆使其向前后延伸,让弹奏过的音符继续停留在脑海之中,可以成为音响的参照物,能够为正在演奏的音乐提供比较和借鉴,使演奏者对于乐曲有一个整体完整的形象,使演奏达到较好的效果。
随着扬琴艺术的不断普及发展,扬琴艺术得到人们更多的认可。同时对扬琴的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不断改进和提高,在扬琴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音乐修养培养,只有演奏技巧和音乐修养都得到发展的学生,才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其扬琴演奏和音乐表现能力才会不断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雪. 扬琴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教材发展[J]. 学术论坛,2009
[2] 金旭华.论如何提高扬琴演奏者的个人修养[J].剧影月报,2009
[3] 肖笛. 论高师扬琴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研[J]. 怀化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