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金梅
摘 要:电子科技的进步和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同时,每个网络参与者也成为了独立、自由的自媒体。正因如此,新传媒形式对大众,尤其是对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的影响远超以往任何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在社会化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大学生的行为起着导向和调节作用,它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发展。从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现象入手,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并试图通过图书馆这个重要的文化平台,寻求帮助大学生端正价值观的良策。
关键词:图书馆;新媒体;大学生;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7-0119-02
自古以来,图书馆(旧时称藏书阁)一直都被视为人类知识的宝库、文明的火种,曾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书籍对保存人类文化遗传、普及社会教育、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等一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快速获得了大学生的青睐,信息的开放性和多元化在满足大众求知欲的同时,也带了诸多负面影响,比如学术失范、道德失效、价值观失衡等。从目前状况来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总体上呈现出功利主义、主体意识和多元、多变性等特点。这一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者居多,成长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宽松,缺乏吃苦精神和感恩观念;再者,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大包大揽的做法和在学校接受的被动式教育在让他们习惯了依赖和跟随,因而自主性和忧患意识较差,许多学生不清楚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这主要表现为学习积极性差、效率低、自我中心和盲目从众等方面。从高校图书馆借阅现象来看,当代大学生对图书馆的态度和使用概率也较之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1 图书借阅量的变化
移动互联网络和电子科技的发展,使以声像信息为主的新传媒以不可阻挡之势覆盖了我们的生活,并以其形式丰富、内容直观、传播快捷等优点成为大众的新宠。在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搜索、查询,阅读私密、便利的诱因下,图书馆的传统纸媒文献资料很快被束之高阁。
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的方式和图书借阅信息数据的变化发现,当代在校大学生对图书馆的使用率、图书借阅量与20世纪末同期相比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大学生拥有电子产品的数量、种类和使用时间则飞速上升。对3 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查的结果显示,60%以上的学生每天使用电子屏幕(主要包括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的时间超过6 h,小部分学生面对屏幕的时间长达10 h,个别学生高达15 h。而在这个行为过程中,又以打游戏、阅读电子书和浏览视频信息为主。
在两年半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也留意到,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学生宿舍的电脑都会处于开机状态,即便是上课时间也有学生低头玩手机的现象,而课间活动的内容也不再是运动和交谈,绝大部分学生都变成了“低头党”和“手指一族”(这种现象在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军训活动中就已经很常见了)。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的毕业生在退图书借阅证的时候竟然还不知道图书馆怎么走。像这类学生,大学四年的图书借阅量几乎为零。
2 阅读方向的转变
通过对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十年内借阅量较高的图书进行排行比对,结果显示,以爱情为主的流行文学类、专业技能类、交际技巧类、成功经验类、图像绘本类、星象运势类、医疗保健类等心理自助和职业自主类图书都稳居榜单中,而事关思想深度和高度的宗教信仰类、史论类、美学类、哲学类等图书大多被冷落,沉寂在书架上鲜有人问津。
为了改善借阅量下滑的状况,我校图书馆变被动为主动,通过“优秀图书推荐”“送图书进宿舍”等活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多读书、读好书”的机会,帮助在校大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活动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成效。然而,在大家精心挑选的各类书目中,仍然存在比较明显的借阅偏向。
3 当代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兴趣转变的背后其实是观念的转变。究竟是什么影响并改变了大学生的观念?
3.1 经济的发展刺激了我们的神经
当人们不再为温饱担忧时,身体的享受和精神的满足就变成了新的目标。从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来看,人在生理需要满足之后就会寻求尊重的需要。但是,用哪种方式获取别人的尊重呢?社会各界的“成功案例”无不以经济收益和权利范围为主要衡量标准,无论福布斯排行还是中国富人榜单,都容易给对未来有无限憧憬的年轻人带来严重的误导。同时,越过他们走向成功的深层次缘由,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是“尖峰人物”闪耀的社会荣誉、优越的生活方式,还有似乎无所不能的作为。这些光芒足以让不安于现状的大学生心生无限向往,所以,他们越来越难以接受盘踞在成功之前的那个漫长、艰辛的奋斗过程,总希望能找到捷径,更有甚者期待坐享其成。这也许可以对许多女大学生“生得好不如嫁得好”“嫁个有钱人”的想法略作解释。
3.2 科技化、信息化更新了生产方式
科技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同时也削减了对务工者的需求。不幸的是,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对人才的需求空间远没有我们期待的快,所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逐年提升。可以说高校扩招也是造成人才拥堵的一个原因。城市在拥有资源集中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较高的生存压力,造成了毕业生步履维艰的生活状况。不仅如此,一些工龄长、技术经验丰富的工作者虽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薪酬却远远高于本科毕业生。企业“独特”的用人标准不仅让毕业生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位置,也给毕业生造成了“读书无用”的假象,进一步挫败了他们脆弱的自信心,从而对大学教育产生消极的认识。笔者在授课过程中不止一次地听学生抱怨:实习单位对经验的重视远胜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创新素养的培养。
3.3 价值核心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体本位
从道德价值与物质价值的关系来看,我国传统的价值观主要以义与利、理与欲、公与私的论辩来表现其价值取向。在礼制社会中,道德义务就意味着法令、制度,义与理作为衡量人的社会价值标准,其高度远超现实的利和欲。然而,在当今的法制环境中,道德不再关乎人的生死,因此,它对行为的内在制约能力也大大削减。不法的利己主义者一旦冲脱了“自制”的缰绳,就开始想方设法利用法律的漏洞来为己谋私利。随着这种行为的泛化,人们渐渐习以为常,脱轨的道德就此一路横冲直撞,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加上媒体的宣传和散播,使得人人自危。而理想的价值观不能只顾及私利,应具有广泛分享的精神。另外,信仰缺乏也是造成大学生价值观转移的重要原因。
3.4 新媒体的导向作用
新媒体集图、文、声像信息于一体,并且有传播快、覆盖面广、内容多元化、互动性强等特点。由于大学生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能力有限,所以,其价值体系的构建大多以媒体传播的拟态信息为导向,而非亲身体验。实际上,这种“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有着极大的差距,但也正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让大学生们感到自由和放松,从而对其产生依赖。另一方面,在网络大众化的同时,鱼龙混杂的传播内容也不断影响着受众的观念,尤其是一些虚假信息的海量发布和快速传播,使许多流于世俗的现象愈发猖獗,例如以娱乐、消遣为主的无底线影视信息,明显带有暴力、色情倾向的游戏,不计后果的匿名言论等,都会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造成消极影响。
4 关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从优胜劣汰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的首先是生存的能力。对大学生而言,这个能力的形成需要十数年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之所以接受高等教育,并非出于爱好或自我修养的提升——他们选择专业的唯一标准无非是该行业的发展态势和前景。因此,哪个领域就业率高、时效性强、收入丰厚,哪个领域就会成为大家最关注的“热门”,反之就成为“冷门”,更有甚者只为了一纸毕业证书而入学。换句话说,大学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个起点更高的跳板罢了,“求学谋生”的传统观念仍旧根深蒂固。
趋利避害和择优的心理原本是没错的,但是,如果过分注重工具理性,就会导致功利主义,使过程过于形式化。由于缺乏必要的吃苦精神和坚韧的个人追求,当今大批的“90后”就业者“裸辞”和国家制度改革以后公务员集体辞职等现象都令人堪忧。因此,在高等教育中,有必要对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进行合理整合,抑制过度的工具理性,同时适度强化价值理性,在大学生基础文明、道德修养、集体观念和自我认知等方面给予更多关注,端正学习和就业心态,构建坚定执着、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意识观念。
5 通过图书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图书馆是培育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之一,在大数据时代和全民互联网思维模式下,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已经趋向于一种本能,趋于优质、多元、前沿的信息服务。对学生群体而言,学习的场所和时间早已不再局限于课堂,日益便利的移动互联网足以满足大众随时随地、按需索取的要求。因而,高校图书馆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及时更新服务理念和运营方式,进一步完善图书馆软、硬件环境建设,具体措施如下:①营建舒适的借阅环境吸引学生走进图书馆,引进并推广价值导向端正、内容新颖、文化含量高的图书。②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步伐,创建科学、便利的网络读书平台,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③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也是非常必要的。图书馆可以尝试与教学部门联合开展特色公共课,比如举办与价值观密切相关的美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讲座,从不同角度入手,分析当下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利弊,培养学生在复杂环境中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配合优秀的图书、文献资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④通过网络或实际平台组织趣味性读书活动鼓励阅读,比如读书交流、大众书评、好书推荐等活动,让阅读真正成为校园的一股文明之风,进而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树立和坚固应秉持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刘小新.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广西科技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流动的书香读书推广活动[EB/OL].[2013-12-17].http://www.gxut.edu.cn/view.asp? id=17971.
[3]徐兰田,于连平.思想教育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浅析[J].科协论坛,2011(9).
[4]严婷.2014达沃斯论道:重塑世界格局将出现十大趋势[N/OL].第一财经日报,2014-01-22.http://finance.ifeng. com/a/20140122/11520753_0.shtml.
[5]张淑芳.高等教育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整合的必要性[J].理论月刊,2008(6).
〔编辑: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