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磨
打小便听说:“重庆是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我想与其继续每日在办公室中做一只吸尘器,不如到相邻城市换换心情,但我确定这并非因由着“必须对一些虚幻的名词进行判定”,而是“在一个适合生活的地方生活”,这几乎与理想梦想毫无关系,仅仅只是最现实不过的现实。
过蜀道的时候心中是欣喜的,满眼可见的绿色山峦夹藏在城市中,白色的水汽形成云团飘在半山腰。这里的绿和黔城的绿是不一样的,看似星零散落,实则极有规律。这里的白色与北方的白色又不相同,一个是雾一个是霾,哪怕阳光穿破不下来,也不会觉得压抑。所谓压抑,大概就是介于“尘埃落定”之前和“心如死灰”之间的一种感觉。重庆的边边角角的宣传画中显示,这个城市并没有完全褪去红色。青山、白雾、红画,连同黄昏中的建筑混合成独有的斑斓。
南方特有的湿冷还在蔓延时重庆可以瞬间切换成夏季。长江、嘉陵江和三峡的蒸发量加上依山而建的地理位置,会让重庆的夏天来的特别快,就像一个蒸笼,短暂的文火之后,沸腾的蒸汽瞬间到来。
这是一座很难形容的城市。她繁华和绚丽的商圈夜景时常可以把帝都比下去,而她凋敝破败的建筑又与繁华的商业区形成的落差。她是一个年轻张扬的美女,同时又是夜晚席地而睡的苦力。重庆港曾经作为长江上一个重要而繁忙的港口,巨大的货物吞吐量让她为大量的挑夫提供谋生的活计,加上山城自身上下起伏的地势,更让挑夫这一群体的位置举足轻重。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普及,曾经肩扛肘托出这座城市的那群人,慢慢变成时代变迁中面临淘汰的旧时代象征,同时也像一道独特的亮点,所有人都亲切的呼唤他们叫“棒棒”。重庆的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三五成群穿着简单的棒棒,他们人人手持一根棒子,业务范围大到货主的大件商品如家具家电,小到市民买的一两把小菜,价钱也是随口喊,三言两句便将价钱敲定。货主在前面打甩手,棒棒扛起货物紧相随,重庆人不怕棒棒把东西拐走,他们大多诚实可信,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他们从农村到城市干活,靠的是自己的双手、一根棒棒和一对肩膀,他们的辛勤劳动为千家万户提供了方便。不知为何,看着那些身手矫健,皮肤黝黑的棒棒,心中总是一阵欢喜。朋友说,大抵是因为《山城棒棒军》这部电视剧太好看的缘故,所以爱屋及乌。
在重庆,三餐中不得缺少火锅。居于锅馆内,特制高大的桌凳,铁铜质的锅下,炭火熊熊,锅里汤汁翻滚,座位居高临下,虎视眈眈盯着锅中的菜品,举杯挥箸。尤其盛夏临锅,在炉火熏烤中汗流浃背,背后的电风扇呼呼吹动,桌边的啤酒滋滋作响,麻辣鲜香,好是痛快。晚饭后坐缆车过江,望着脚下的万家灯火与翻腾的江水,兀然间便领会到“你会慢慢爱上这座城市”的含义。此种感情大概就像一种思绪地标或者慰藉心灵的灯塔,食物同美景永远是最好的召唤归属,能够长久相伴挥之不去。而这一切是等不来的,需要在时间中沉淀和发现。
个性化的东西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而共性的东西可以通过类比来解读一个城市。无繁华不城市,而无特性则任何城市都不能为人所记住所留念。重庆的共性在于城市的高楼临立,车水马龙,霓虹人流,个性则在于重庆人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段子“偏安一偶能苟生,依托山水能独行;汗流浃背也无妨,爬坡上坎特精神;守在本土可安居,走出盆地可融情;上江下江加湖光,巴渝人兼八方性;豪爽率直麻辣烫,打滚吊皮啥都行;吃苦耐劳揉谦和,眼尖手快多灵性。”不得不说,这个描写是生动准确的,我所认识的所有重庆人基本都是性格火辣,豪爽耿直。正是这样一群人,才凝聚出整个城市不一样的个性。
重庆于我意义何在?我想就是让我慢下来,如同邵贝夷唱的:“过最接近生活的生活。”忘记执着或者不再偏执,像一勺油辣子,率性而真实的存在,但又不刻意辣给谁看,也不勉强香给谁闻。
离开重庆前去坐了轮渡,那里正是两江交汇的地方。渡轮顶层只有我一人,江风吹起来的时候,打了个寒颤。江水没有撒野暴躁,奔腾激流,而汩汩流淌着,荡漾的浪花闪闪烁烁,仿似跳跃着千万条白鲢。两岸的楼房慢慢向后,一抹夕阳的血红从苍穹边上淌了下来,永远不变的是江水向东留着。春天的江水载着黔城人的身心,缓缓地流淌,不停不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