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经济发展路线图确定

2014-07-03 14:55
党建文汇·上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央债务政府

“保产能”“转方式”

中国提出粮食安全战略新思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年度经济工作任务之首,并将“确保产能、适度进口”“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具体途径。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是重中之重。正是在中央的有力督导下,直至2013年中国粮食生产突破6亿吨,并实现连续10年增产。

以往更多强调通过保障粮食供给实现粮食安全。这次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其中,“确保产能”首次作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途径,被写入年度经济工作安排中。

在中国,因为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农民种地收入微薄,致使青壮劳力纷纷外出务工,造成土地荒芜,制约了土地产能的发挥。确保土地产能,首先要确保农民通过种地获得经济效益,这样产能才能发挥出来。

近年来,中央政府已经认识到土地碎片化以及产能落后给粮食安全带来的隐患。2008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已经涉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推进农村改革的内容。

本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粮食安全战略,并不仅仅着眼于当前的“口粮安全”,更提出了“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等带有“可持续发展”意味的新思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关键词

一、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虽然2014年经济工作会议仍然沿用了“稳中求进”的提法,但对“稳”和“进”都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其内涵与去年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稳”不仅仅意味着经济领域要“稳增长”,也包括就业、物价、居民收入等民生领域的稳定。所追求的“进”将是全局性的改革,用改革来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二、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分析人士指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留有一定余地,可以引导政府、企业把经济工作重点放在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上。且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任务比较重,过高的增长目标,必然导致使用需求性激励政策比较多。

三、寓改革于调控之中

对于改革,要区分情况、分类推进,对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属于地方和部门可以授权操作的改革,明年和近期就可以加快推进;对涉及面广、需要中央决策的改革,要加快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制定具体改革策略;对认识还不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要大胆探索、试点先行;对全会提出的一些需要推进的制度性建设,需要修改完善法律的也要加快研究、尽快启动。中央已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工作。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指定一个机构负责改革工作,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

四、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尽管中国粮食已实现第10年连续增长,但中国依然面临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目前三大主粮均需进口。

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经济安全,中国如何与时俱进地树立新型国家粮食安全观,构建高效、开放、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显得十分关键。

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六、着力防控债务风险

要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

七、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一总体目标下,业界已经看到了监管层的一系列动作:证监会近日发布了《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保监会也正在酝酿将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调整至30%。未来将有更多相关推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政策出台。

八、加大环境治理

加大环境治理进一步得到国家的重视,今后无论是国家还是污染企业都会增加环保治理方面的投入,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和水污染排放标准都会提高,企业将进行技术改造,预计环保市场产值至少增加20%至30%。

九、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

会议提出要“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房地产调控将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放开高端,保障低端——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

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为中亚和东盟的大部分国家解决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可以预见,在这条现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一大片新居民区与公共设施将拔地而起,为生活“架起新的炉灶”。一些新兴城市将诞生,已有老城也有望发展扩大。一大批工作岗位将为当地民众提供更多就业选择,民众精神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

化解产能过剩防范债务风险

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GDP)增长的关系,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学者建议出台“债务管理法”

严格政府举债程序

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今后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即所有政府财力都要纳入预算管理,政府性债务也是政府财力的一部分,因此应是全口径预算的一个“子项”。

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最大风险在于不透明,某些区域、某些项目可能出现资金链紧张风险。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系治本之策,地方政府性债务可“暗账翻明”。

全口径预算强调完整性,目前不少政府和部门,举债没有按预算程序申报、审批。中央要求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相当于赋予了人大对政府性债务的把关权限。准备举债前,地方政府应向本级人大提出申请,上报准备举债的金额、资金用途、偿债来源等关键信息;发债后,资金使用情况、偿债情况,地方政府也要向本级人大作报告。

建议出台“债务管理法”。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一大隐患就是各级政府成立的融资平台。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平台公司违规融资的现象很突出,所以应该重新定义地方政府性债务,明确平台债务是不是政府性债务?政府该不该承担偿还责任。

经济发展要质量效益并重

“合理增长”意味着什么?

增长是发展的前提,但是发展不能简单等同于增长。比如,GDP不是发展的唯一指标。

此前高层曾多次表态“不以GDP论英雄”。调低GDP增速对于纠正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有积极的作用,中央表态后,还要关注如何落实到地方。

“不带来后遗症”意味着什么?

未来经济的发展要追求质量与效益并重,不再片面追求高增长,不再把GDP放在首位,而是要调整落后产能,防止出现片面增长造成的环境成本上升。

不带来后遗症的增速,其实是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过去的GDP增长主要是投资驱动,而投资主体往往是政府,这样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大量地方债务、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

(综合摘自新华网 中国新闻网 《证券时报》《新京报》 尹振茂 许岩 张达 陈中 曾福斌 刘铮 安蓓 刘敏 金彧 刘畅 陈寂 马姝瑞 王姝 蒋彦鑫 李 蕾 /文)

猜你喜欢
中央债务政府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不知情配偶是否应承担另一方因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的所谓夫妻共同债务?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债务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