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中世纪的轨迹聆听萨尔茨堡

2014-07-03 03:49杨沐春涓
读者欣赏 2014年2期
关键词:萨尔茨堡缆车莫扎特

至今回想起来,当初在地图上没有错过萨尔茨堡绝对是个明智的选择。这个规模在奥地利排名第四的城市并不大,从火车站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很快我就发现,它美得没有道理,美得让人恍惚,有的地方草木错落有致,有的地方仿佛被一把硕大的剪刀修理过,草木清新,线条流畅,色彩明艳。每一天似乎都有走不完看不尽的地方让我迈动脚步。在莫扎特眼里“我到过很多可爱美丽的地方,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萨尔茨堡那醉人的自然美景”的地方,在我的视界里也变得鲜明、丰富、饱满。

城市被萨尔茨河自然地分成两半,游客通常奔半山上的中世纪古堡而去,也有如我这般流连于山下狭窄的老街和胡同者,不论山上山下,都不失浓郁的古典风范。

无论站在哪个方位,只要面向奥地利萨尔茨堡老城南侧的僧侣山(Monchsberg)抬头望去,就可以瞥到中欧现存最大的城堡—萨尔茨堡城堡(Hohensalzburg)的伟岸身影。灰白色的古朴岩石建筑在阿尔卑斯山口和湛蓝剔透的天空衬托下,更显得巍峨庄重。

和萨尔茨堡最经典的老城同行

萨尔察赫河与因河在此汇合—二者均为奥地利和德国间的界河。

从德国流淌过来的,在因斯布鲁克被称做因河的河流,在此地的流量更大。初秋时节,橘红色的叶子不时飘落在依然嫩绿的草坪上,让我的视线里充满了水波荡漾、色彩浓郁如重墨油彩的画卷。我沿着河畔清静的、偶尔才有骑行者经过的路面向那座精致而又干净的桥走去。那座桥由这个城市最伟大的艺术天才的名字命名,当我来到桥头,读到“MOZART WOHNIHAUS”的字符时,我和这座城市、这个名字的交集才真的开始。

很快,城堡清晰地在山顶上冒了出来,而眼下,那是几乎被博物馆、教堂、修道院、咖啡馆和萨尔茨堡政府办公区等建筑围裹起来的一个地方。里面有不同的路通向老城热闹的小巷、教堂,当然也有上山的路。原来,我在河畔随性而行的时候,就是在和萨尔茨堡最经典的老城隔着一道建筑城墙并肩同行。

萨尔茨堡大教堂

穿过莫扎特广场,经过萨尔茨堡大教堂的门口,钻过古老的拱形门廊,一块开放的休闲空地展现出来。游人们开始在这里散步歇息,旁边的小吃摊提供暖烘烘的新鲜面包和咖啡,空地上有个巨大的金属圆球,好不容易才看清上面站着一个正在表演的人像。这座城市有一系列他城无法比拟的音乐节及其他文化活动,尤其是夏季举办的萨尔茨堡艺术节期间,遍布全城的各种文化活动将这座以音乐的名义塑造自己性格的城市,变成了世界的舞台。而我眼前的这块广场,亦是节日重要的活动地。

阳光照耀要塞山

没敢停留太久,城堡就在头上。城堡巷的斜坡小道上有不少小吃店、画廊和杂货店,疙疙瘩瘩的路面保存了中世纪的原貌。就连拐角处的那个专门给游客拍摄中世纪风格影像的小摄影店CAP. METRDP SALF. F,亦是1900年开业的。1 photo 20€;2 photos 30€,我在缆车站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琢磨它的价位什么样的人会有兴趣。

站在萨尔茨堡城堡上俯瞰生机盎然的自然风光。

1077年,萨尔茨堡大主教在陡峭的山崖上建造了城堡的雏形,之后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当时的人们上山下山颇为艰难,直到1892年,幸运的人们可以通过搭乘轨道缆车轻松登顶,如此算来,缆车的年头本身就已够成为历史。

这段路程并不算长,只有500多米,但是若没有缆车也是颇费力气,因为太陡。倏地一下,我就到了要塞山(Festungsberg,542米)山顶的萨尔茨堡城堡城墙内。从那个镶着花朵花边的门洞里钻出来时,我已站到了城堡上可以俯视山脚下景色的浏览平台。上到这里的人们都有点小小的兴奋,这从人们拍摄四周景色的迫切劲里表露无遗。由于城堡一半的位置处于陡壁之上,180度的观景台倒也满足了各位纵览萨尔茨堡秀丽全景和德奥边境阿尔卑斯山口处雄伟壮观的雪山风光的心情。

我俯下身去,贪婪地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由得心旷神怡。萨尔茨堡最美艳绝伦的自然风光在我的视野里忽然拉开巨大的画面,布局是那么丰富而又紧凑,鲜明的色彩充满灵动感,灰绿色的尖顶和洁白的房屋在油画般色彩浓郁而富丽的草木环绕下,显得格外秀丽、精致和纯净。城市的血脉,萨尔茨河蜿蜒的曲线将城市的轮廓变得柔美细腻起来,在阿尔卑斯山山口的粗犷硬朗中显得温柔似水。这一水一山,好似依偎眷恋的情侣,呈现在每个来观赏的游人心底。

离开观景平台,我随着人流踏上台阶,向城堡的顶端靠近,那是进入城堡核心地带的入口,里面像是一个独立的、自成一体的世界。作为大主教当年的军事要塞基地,这里有兵器库、数个面向山下的炮眼、小教堂、大小不一的兵营……好多空间已被辟为供人参观的博物馆。

耳畔响起《音乐之声》

顺着一个银色盔甲制成的招牌推开一扇厚重的大黑门,里面坐了不少人,奇怪的是居然没有多大声响。这里谈不上华丽,只是墙上悬挂的几件冷兵器、粗糙的拱门洞,还有刻着红色星花的黑色木桌木椅,就把这里的要塞气氛渲染得恰到好处了。当然,几乎每位客人都在啜饮着冒着泡沫的黄色透明液体,也让这里的气氛多了一份洒脱不羁。

等我逛到城堡的另一头时,阳光普照,炙热的光芒让不大的空场留下各种各样清晰的光影。几处靠边的长椅上坐满了休息的游人,人们似乎很享受那种在婆娑的树影下,眯起眼睛痴痴发呆的状态。直到我准备钻进左侧一个个小空间,在低矮的洞窟里摸索出口,在大炮跟前瞄看山脚下的动静时,那一对儿贴在一起的情侣也没有分开,而那个抱孩子牵狗的男人也没有挪窝。

这一段旅程让游人们的兴致高涨了起来,尤其是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钻进钻出的感觉,一定是让他们找到了鼹鼠打洞或者刺猬觅食的奇妙感觉,而我被那个电影《音乐之声》里出现的木偶小屋给吸引了。“Welcome to Salzburg!”只要一走进门洞口,旁边那个声控的长胡子红衣男人就发出洪亮的问候声。这里是个小小的牵线木偶展示空间,被分成几个隔断。当年萨尔茨堡特拉普男爵一家逃到城堡上避难时,也在这里有过一段玩耍木偶的经历,不过如今的布展是在原故事基础上加工改造过的,所以,进来后首先会看到木偶发明者的图像和介绍,还有各种木偶的华丽展示,直到最里面的空间,才找到家庭女教师和男爵一家7个孩子在一起的合影照壁,无不勾起人们对当年一幕的追忆,以及对那部经典之作的怀想。

咖啡馆里巧遇莫扎特

公交车刚过了盐河上的玛卡特桥(Markartsteg),我就下意识地下了车。冥冥中感觉,那个目的地就应该在这附近,真是奇怪,怎么会有这样的猜测呢?沿着河岸是一幢幢连接起来的各式店铺,我匆匆而过,却在一个门洞似的入口处停下脚步。旁边那个小牌子吸引了我的目光—莫扎特咖啡馆的箭头指向里面,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洞口内安静异常,露天地里的光线非常好,都可以看到我踌躇不已的影子。

空地的右手侧有个旋转的台阶,台阶上大红的字符明晃晃地写着指引我上去探访的字。站在又窄又高的实木门前,我推门而入。里面坐了不少的人,比较安静。靠近最左侧的那个宽敞的位置,坐着一位慢吞吞吃着点心的老者,据说,那个位置就是莫扎特以前最喜欢的位置,他在那里看书,或者写下几笔乐谱,一待就是不短的时间。等老者离去,我也想去那里坐坐,于是我要了一杯咖啡,和右侧那帮德国青年围坐了起来。年轻人们都很有趣,开始还有点腼腆,我的两句问候就让气氛热闹起来,最后那张大合影里人人都带着满足的微笑。

咖啡馆的经营品种其实不多,只有咖啡和各种精致的甜点,草莓慕斯蛋糕很合我的口味。这里的一切都沉浸在莫扎特的世界里。中间的桌位是弯曲的波浪隔断,有人描绘说那是莫扎特的音符,我信了。古老的唱片机、小提琴、光盘、杯盘,画像……各个角落都可以观摩到与莫扎特有关的点点滴滴,人们慕名而来,也许就是喜欢艺术家遗留并赋予的这种氛围,人们沉浸其中,就仿佛回到了那个逝去的时代。

位于粮食胡同的莫扎特咖啡馆

交通 搭乘欧洲铁路火车奥地利铁路到达萨尔茨堡。

城堡开放时间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9:30至17:00;5月至9月,9:30至19:00。

票价 套票20欧元(含缆车)。

旅行卡 购买萨尔茨堡卡,一卡通城。分为24小时卡(21欧元)、48小时卡(29欧元)和72小时卡(34欧元),可提供很多实惠项目。

美食 萨尔茨堡诺克尔松糕和加了香草的农家炒土豆。圣彼得地窖餐厅Stiftskeller St.Peter是奥地利历史最悠久的餐馆;米尔纳啤酒馆是奥地利最大的啤酒馆。

莫扎特晚餐音乐会 在圣彼得教堂旁边的中世纪餐厅,游客可以一边欣赏现场音乐,一边品尝萨尔茨堡美食。

循着中世纪的轨迹聆听萨尔茨堡

文/摄影/杨沐春涓

猜你喜欢
萨尔茨堡缆车莫扎特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奥地利古城萨尔茨堡
中欧地区规模最大的中世纪城堡
乘坐缆车
高空缆车
萨尔茨堡《女武神》:亚洲首演,全球绝响
轻浅不是莫扎特
缆车
奶牛坐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