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明 战晶
保护地油麦菜易混淆的几种病害
何明明1战晶2
油麦菜又名莜麦菜,苦菜,是以嫩梢、嫩叶为产品的尖叶型叶用莴苣,其质地脆嫩,口感好,营养成分高,且管理相对简单,种植效益较好。笔者在海城市、辽中县、盖州市、瓦房店市等地保护地调查发现,有几种病害经常发生,由于症状相似,农户常常混淆,而延误防治。在此将诊别方法介绍如下:
一、霜霉病与白粉病。两种病害均是油麦菜常见病害,共同点是发病后叶上起白霜。在生产上这两种病害如何区别?辨别的要点是:白霜的部位不同。霜霉病是叶正面先褪绿,形成黄色多角形病斑,病斑受叶脉限制。随后叶背面斑上生出白色霉层,仔细看白色菌丝有头状物。而白粉病生在叶正面,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的粉斑。因此凡是在叶正面生白霜的病害,是白粉病而不是霜霉病。
霜霉病防治方法:
1、控制湿度。霜霉病为高湿性病害,病菌孢子在有水滴条件可萌发并侵入。
2、用药部位以叶背面为主。因此喷药时喷杆伸到行间中,翻转喷头向上喷。
3、及早用药。由于油麦菜的产品是叶片,一旦霜霉病严重了,叶片黄了,商品价值将完全丧失。应采用保护性药剂预防,如10%氰霜唑(科佳)悬浮剂2500倍液,7—10天一次,用两次。
4、治疗:发病初期,也就是个别下部叶片叶面开始褪绿,用52.5%恶唑菌酮.霜脲(抑快净)水分散粒剂1500倍,或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85%三氯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轮换用药,7天一次,连用2—3次。
白粉病的防治:
1、预防。白粉病菌侵入植株后有一个潜育期为10—12天。到病害流行时已极难医治,因此要注意提早预防。为保护叶片可喷27%高脂膜80倍液或80%甲壳素6000倍液。
2、发病初期防治。15%烯唑醇.三唑酮乳油30—50毫升/亩,40%氟硅唑(福星)乳油8000倍液,30%氟菌唑(特福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12.5%晴菌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00倍液。
近年来发现菌核病危害加重,病株滩倒,发烂,根茎以上到植株三分之二处布满白色菌丝。农户用含嘧霉胺成分的药剂,误当做灰霉病防治。经诊断这种病害是菌核病,两种病害为什么混淆了,又如何区别呢?首先两种病害的发生部位不一样,菌核病是根茎处发阴,后腐烂,生出大量霉菌。灰霉病叶顶部腐烂,软化。病菌的色泽和特征也有明显区别,灰霉病菌是浓密的灰色菌。而菌核病是密生白白的菌丝层,特殊的是,菌丝层内有黑色的老鼠粪粒状物,大小为长4毫米多,宽2毫米左右,硬硬的菌核。这是由菌丝结集成的粒状物。而菌核病因此而得名。
菌核病的防治:
1、剔除发病严重植株。由于发病主要在低洼处,为防治病情蔓延,应拔除病株,将可再侵染的带菌核的病株处理掉,否则再种油麦菜,菌核萌发,就又会染病。
2、发病初期用药。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喷雾。这两种药均有兼治灰霉病的效果。但两种病害发病规律不同,仍应正确区分。
灰霉病的防治:喷雾可选用40%嘧霉胺(施佳乐)悬浮剂800—1000倍液,特立克(木霉菌活孢子)600—800倍液,阴天使用效果更明显。
(作者单位:1.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辽宁营口市植保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