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卫星民族品牌,铸造通信坚实长城
——专访中国卫通副总经理姚发海

2014-07-02 01:42李宇英,朱敏悦
卫星应用 2014年12期
关键词:卫星通信应急卫星

专注卫星民族品牌,铸造通信坚实长城
——专访中国卫通副总经理姚发海

广学而博,专一而精。历经数次改组,中国卫通最终确立了专精卫星综合服务运营的企业目标。这让卫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跃居到世界第六,成为国内乃至亚洲首屈一指的卫星运营服务企业,在轨卫星数量和运营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社会责任得到很好的体现。从2009年重组至今走过了5年时间,中国卫通经历了发展中的坎坷,然初衷不变,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行,取得了巨大成就。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中国卫通必将一路引吭高歌。

专家介绍

姚发海>>>

毕业于天津大学电子工程系,之后获得信号处理硕士研究生学位,曾任中国东方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直播卫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要负责公司卫星轨道与频率资源、卫星在轨测控与业务监测运行管理、地面系统运行管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以及相关技术研究等工作,同时兼任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通信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卫星通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卫星通信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第四研究组(固定卫星业务)国内对口组组长、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协会理事会理事、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究》领导组成员等职务。

任职期间,姚发海在国家重点工程卫星建设、发射、测试及业务转星,多星测控、地面系统设施建设、退役卫星处置,国家重要轨道位置资源保护、卫星保险管理、国家应急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国家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程特殊贡献奖、中国航天基金奖等。

数次重组开创卫通新格局

变则通,通则久。中国卫通自2001年12月19日成立至今,历经了数次重组,每次重组于卫通而言都是一次机遇和挑战,也是一次涅槃新生。经过重组的卫通以全新的姿态、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更加专业的服务昂然前行。

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卫通)作为我国电信业最早的六家运营商之一,在通信、广播及其他领域的卫星空间段业务极具优势。中国卫通的成立是我国电信行业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卫星通信领域内的重大举措,也是进一步开拓卫星通信事业的新起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适应国家电信业的改革,2008年,六大电信运营商合并重组为三家,其中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2009年4月,经国务院国资委决定,中国卫通重组并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通由原来的“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之一”转为专业的卫星运营公司。这为中国卫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和发展动力,企业朝着“精于卫星、专于卫星”的方向发展。

中国卫通副总经理姚发海表示,经过重组的中国卫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固定资产规模、星队数量、营业收入和利润等方面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中国卫通利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优势,整合旗下卫星资源,实现了卫星运营业务的快速构建、集中管理和统一运营,构建起了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卫星运营服务、地面设备制造的完整卫星应用产业链。从2009年拥有5颗卫星起,曾一度增长到拥有13颗在轨卫星,随着个别卫星退役,目前拥有在轨卫星10颗,可以说基本每年有一颗卫星升空,此外卫通还整合了国内分散的小规模卫星运营商资源,一举跃升为国内主导的卫星运营商。卫星资源的战略重组和产业链的一体化整合,充分发挥了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卫通卫星运营业务的规模化和集约式发展。

集中优势打造卫通主业务

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中国卫通在新的定位下,目标更加明确,业务更加专精,努力构建起安全可靠、用途多样、布局科学的空间基础设施和地面统一运营服务的公共平台,建立多频段、多轨位、广覆盖、多业务、多用户的服务体系,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卫星应用产业链,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2009年重组后的中国卫通,确定了三大核心主营业务:固定卫星服务、卫星通信网络服务、数字发行业务。经过5年的积淀和发展,中国卫通科学谋划,真抓实干,克服卫星空间段资源结构性短缺、市场竞争激烈等种种困难,经济效益再创新高,资源建设成效显著,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卫星群,在全球卫星运营企业排名中跃升到第六位。

姚发海介绍,目前中国卫通的主营业务已经悄然发生着变化,由原来的三大主营业务转化成两大板块——卫星空间段运营和卫星应用(包括机载通信等),而减持了原有的数字发行业务股本比重。

同时,中国卫通积极探索卫星应用的一体化运营模式,提供面向个人和集团客户的卫星地面运营服务,实现卫星数字化多媒体多种业务的集成与综合,形成传统广播电视与互联网业务的补充和延伸,并积极推动新应用,如航空机载业务、船载业务等。近几年,中国卫通已经初步形成传统C、Ku频段与L、S、Ka等新频段卫星资源布局的结合,专用广播卫星与直播卫星结合,固定广播通信卫星与移动多媒体广播卫星结合,国产卫星与外购卫星结合的集中主导、安全可靠、用途多样的空间段卫星资源体系,规模居亚洲领先。

近期,中国卫通有着密集的研制任务,在完善原有计划的基础上,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卫星研制生产,在轨卫星数量将会有较大的变化,预计2015年能基本实现当初的“十二五”规划。

卫星资源护航应急通信

我国一直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在处理和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方面,最关键的一环就是保持畅通的通信。在地震、雪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地面的通信设施大多遭到破坏,卫星通信的重大作用显而易见。

自然灾害中的应急通信一直是中国卫通的工作重点。2012年,中国卫通报请工信部电信管理局批准,成立卫星通信应急保障局,成为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一员,卫通的卫星资源平台接入工信部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网络,建立起一体化通信保障平台,以更快更好地支持和响应国家应急通信体系。

姚发海告诉记者,我国各大电信运营商均保有相应的应急保障人员,卫通也有这样一支专业性强、反应速度快的队伍。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卫通紧急成立了前线应急指挥部,提供了卫星通信车和专业化的设备,并派遣队伍架设卫星通信设施,保障了抗震救灾通信的通畅。

姚发海在谈到应急通信时表示,经过历次的抢险救灾,卫通在资源提供和通信保障上做的越来越好,但同时也急需一些突破。如我们目前的卫星通信终端装备体积相对较小,但对紧急救援而言还是显得体积较大,急需设备上的小型化,以便携带和空投。其次,我国尚无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卫星及终端设备,卫星通信地面设施配套仍待加强。此外,我国灾害应急体系对卫星通信的需求巨大,但卫星资源常时储备仍显不足,我们应当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应急保障机制。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展望未来,中国卫通将秉承“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向“亚洲第一、国际一流”的卫星综合服务运营企业目标迈进。

卫星通信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中的重要一环,在国家政治军事、国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长期以来,中国卫通作为国企,一直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在支持国家重大事件如全国两会、外交出访、重大军演、东海/南海维权、载人航天、2008年奥运会等的通信保障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卫星运营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前,中国卫通在轨卫星有10颗,预计2016年可增至13颗,已形成自主、安全、可控的卫星地面测控服务体系;在完善国内业务布局的同时,卫星运营业务拓展到周边许多国家和地区,并已向非洲、中东、欧洲等地区提供服务;带动卫星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产业联动能力显著增强,有力地保障和提升了我国空间广播通信安全和战略资源能力。

在公司本身的运营上,卫通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业绩连年增长。此外,卫星对国家、社会各层面有巨大影响,其拉动的经济社会效益不可小视,整体看,为国家政治、经济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中国卫通在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方面有了质的飞跃,这与卫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改革和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从整合卫星资源到增强运营能力,从卫星研制到搭建产业链,从技术创新到思维创新,卫通在提升企业效率、维护客户利益、增强运营能力方面显著增强,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姚发海表示,中国卫通一直秉承以国为重的理念,在企业自身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其重大的国计民生和社会各个层面产生的辐射效应是不可估量的,有时后者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化是未来发展出路

登高而望远,临海而心阔。一个卫星运营企业要想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一流卫星运营和服务商,需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布局。中国卫通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光靠目前的基础远远不够,其出路一定是“走出去”,一定是国际化。

与自身相比,我国的商用卫星在市场竞争力和规模上有了长足发展,但在横向比较上,与全球顶尖卫星运营商相比,还有着较大差距。全球卫星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几十年的发展中涌现出一批大的卫星运营商,如Intelsat、Inmarsat、SES、Eutelsat等公司,期间,一些跨国政府间合作运营商如Intelsat、Inmarsat等走向私有化,朝着纯商业化的态势发展。因此,它们在卫星轨位网络的储备、卫星建队的能力、业务范围的多样性、用户的丰富性上,有着历史的先天优势。

姚发海表示,目前,中国卫通有了较大发展,世界排名达到第六。但这不足以自傲,因为我们的卫星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及周边的亚洲区域,距离达到国际化的企业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没有丰富的卫星轨位,没有相应的资源储备,全球布局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压力,同时国际同行竞争激烈,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思维、创新技术,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发展更先进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国际化能力。

在面临困境时,创新是发展的出路。由于传统的卫星轨位稀缺,可用于新增的卫星数量有限,我们一直在思考可否采用更高的频段或在非同步轨道部署卫星,这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予以创新。积极探索多种途径,推进国际合作和企业并购,这是一条企业快速发展之路。当然,“走出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企业参与到全球资源分配中的必要途径,企业需要参与到全球的市场竞争中去,经历全球竞争的洗礼。卫通也一直在研究借鉴国际上发展较好的企业,如SES的快速发展就得益于大规模并购,其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中国卫通一直有这样的战略构想,居于安逸而不忘进取。

“十三五”规划再展宏图

心有凌云志万千,傲啸九宵展宏图。中国卫通一直积极探索和借鉴世界先进卫星运营商的成功经验。借鉴不等于模仿,不等于照搬照抄,而是结合自身情况,形成有特色的、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模式。

在谈到卫星通信产业的未来前景时,姚发海表示,前景良好。他进一步解释,随着我国广播电视高清业务特别是4K电视的发展,市场对卫星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国家对通信保障的要求也越来越明确和细致。但现有的广播电视卫星资源已趋于饱和,没有增加相应频段卫星,造成资源暂时性短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广阔的市场需求。

此外,中国卫通在“十三五”主要有几大规划:一是更加注重卫星资源的建设,采用更大卫星平台如利用东方红5号平台,承载更大量的载荷;开拓更多、更高的频段,如L频段、Ka频段,在资源建设上及时加以采用。二是更加注重业务应用多元化,除了原有广播电视,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应急专网的能力,并积极探索新应用,如移动宽带通信在船载、机载、车载等方面的应用。三是适应国家战略的调整,实施走出去战略,全球布局国际化。从通信的角度来看就是我国卫星的全球布局,通过自建、合建、并购等途径予以推进,这在“十三五”是一大重点。四是进一步推进天地一体化体系的构建。进一步与国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合作,将卫星通信纳入其架构,形成一个有效完整的体系。五是积极研制后续大型Ka频段宽带卫星,将开启我国使用国产Ka频段宽带卫星进行多媒体通信的崭新时代。

· 李宇英 朱敏悦_报道

猜你喜欢
卫星通信应急卫星
2021年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综述
铱卫星通信业务发展分析及思考
miniSAR遥感卫星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频偏估计算法研究
静止卫星派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Dijkstra算法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