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央视春晚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创新之路

2014-07-01 01:49管颖华
中国新通信 2014年9期
关键词:解码创新理论

管颖华

【摘要】 随着电视节目的日趋丰富,社会阶层的细分导致的观众细分,以及受众审美需求的不断多元化,春晚已经越来越难满足不同阶层受众的需求。冯小刚的接手也未能让2014年央视春晚摆脱被“吐槽”的命运,收视率也是创了十年春晚的新低。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冯小刚给春晚带来了新的气息,为春晚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让我们看到春晚可能的创新之路。【关键词】 创新 理论 解码

一、寻求国家话语新着力点

(1)春晚的播出平台,“媒介事件”的地位,以及“新民俗”的身份,使得“春晚”必须成为国家话语的载体,承担起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职责。春晚在编码的过程中其意义内涵大致包括以下四种,首先是通过建构家国一体的观念,以强化华人身份,进而试图抚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由身份缺失所带来的不安;其次,通过复制或制造文化现象,建构一种繁荣的文化景观;再者,通过回顾重大社会政治事件,描绘时代的强盛;最后就是通过重建春节民俗而弥补春节这一辞旧迎新的节日中“仪式感”的缺失。在将这些意义编码进春晚的节目文本的过程中,春晚的“国家话语体系”悄然形成。(2)2014年央视春晚有大量作品展现人们的生活百态。小品《扰民了你》展现了年轻人的奋斗;黄渤演唱的《我的要求并不高》展现了普通市民对生活的心愿;小品《扶不扶》则是以扶跌倒行人却被冤枉为案例来反思社会现象。(3)另外,对民族文化的展示是国家话语新着力点的另一个方向。首先,反应民族文化的节目比重有所上升。在展现民族文化的同时,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民族歌舞的比重也有所增加;在春晚的整体叙事上,也更多的融入了春节民俗的元素,“巨型的蛋糕式年糕的分切,让我们在了解中国传统民俗的同时,多了点年味,多了更多合家团圆的激动”;而春联也在春晚频频出现。

二、深化对民间话语收编

从2014年春晚开场VCR中不同人对“春晚看什么”的不同回答就可以看出,作为面向全球华人的一台综艺晚会,春晚的受众根据个人的实际社会地位和阶层,会有不同的审美需求,同时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在春晚有所表现。其实,春晚从2000年开始就已经不断提出开门办春晚的口号,并在之后的春晚中有了较大的改变,这是对民间话语的有力收编,营造了社会各方都能有在春晚舞台进行话语表达的权利的意象,草根明星通过选秀的渠道出现在了春晚的舞台。这是春晚对民间话语收编的一大努力,使春晚与大众“接合”。进而缩小受众与春晚的距离,能够更好的建立情感认同。在今后的春晚演出中,对民间话语的深入收编将成为其发展的另一个方向。

三、增强艺术特色

(1)福柯指出:“在任何社会里,话语一旦产生,即刻就受到若干程序的控制、筛选、组织和再分配。这些程序的作用在于防范它的权利和危险,把握不可预料的事件。[1]”春晚的审查制度也是一种对话语的控制。这也使节目审查成为春晚演员尤其是语言类演员最头疼的事情。姜昆、戴志诚就指出:“春节晚会要求固定的时间,固定的题目,这违背了相声创作的规律,使其画地为牢,不知不觉给自己带上桎梏。[2]”层层的审查制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春晚各节目类型应有的艺术特色,而使受众在获取审美需求的满足的过程中出现了障碍。因此,还原春晚节目的艺术本质,增强其艺术特色,是对民间话语所期待的审美需求的收编。(2)2014年春晚的第15个节目《英雄组歌》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尝试。而《同光十三绝》在直播过程中精美的电视镜头语言也增强了节目的可视性。当然,在本届春晚中,仍然可以看到精心雕琢的国家话语捆绑的痕迹。小品《扶不扶》在故事结尾终于给疑似碰瓷的老太太的行为找到了原因:失忆。皆大欢喜的结局不乏审核制度的烙印,然而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仍然是给观众带来了欢乐。

四、结语

不可否认的是,春晚已经难以回到过去万人空巷的辉煌时代。其国家话语的表达不会消失,人们对春晚编码中所表达的意义以“吐槽”或拒绝收看等方式所进行的抵抗仍将继续。但是,既然春晚已经成为了关于春节的一个新的民俗,也许它更应该做的是,吸引人们的关注,不管批评或是赞美,通过将人们吸引进其叙事之中,以此来弥补随着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春节仪式感的缺失,强化家国一体观念,进而对社会各阶层进行弥合。

参 考 文 献

[1] [法]福柯:《话语的秩序》,肖涛译,语言与翻译的政治[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第3页

[2] 李庆山等编著:《中央电视台24届春节联欢晚会台前幕后》[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第123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解码创新理论
《解码万吨站》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解码eUCP2.0
NAD C368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Quad(国都)Vena解码/放大器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