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递进、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在高职ASP.NFT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4-07-01 05:27李冬睿蓝新波
计算机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高职教学模式

李冬睿+蓝新波

摘要:针对高职软件专业学生在学习ASP.NET课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分析ASP.NET课程的岗位需求与培养目标入手,提出将“分层递进与三课堂联动”的教学模式应用于ASP.NET课程的教学中,分别从三课堂的内容选取、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论述。

关键词:高职;三课堂联动;ASP.NET;教学模式

0 引言

Web程序设计ASP.NET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该课程知识面广、实践性强,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操能力。由于高职学生自我学习能动性较差、发展存在多元性、同班学生水平不一,因此,想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就必须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国内有不少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对ASP.NET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过探讨和研究。例如,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刘丹等把ASP.NET课程教学设计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够用为度的原则”讲授知识,采用“项目驱动法”分四阶段讲授,同时建设课程网站以便学生课后获取知识;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的曾鸿在ASP.NET课程教学中提出基于案例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将“新闻发布系统”作为贯穿整门课程的项目,在讲授完课程之后再让学生承接真实的项目;开封大学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郝静静对高职ASP.NET课程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学生所学的内容就是社会需要的内容,同时介绍了改善教学环境以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使学生多参与到实际项目的开发中。

通过对国内ASP.NET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可知,国内很多高职的ASP.NET教学都集中在研究教学内容如何安排和怎样将项目贯穿到教学中,而忽略了以学生为本的特点,因此,国内大部分ASP.NET课程的教学模式单靠教师集中授课,且以单一的项目贯穿整个学期教学,部分优秀学生难以进一步获取更多知识,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也难以提升水平,同时一些后进生由于跟不上进度而出现厌学心理。为了激发更多学生对ASP.NET课程产生兴趣,促使更多学生参与实战项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我能力做出相应水平的网站,我们必须寻求一条适应我国高职ASP.NET课程教学的发展道路。笔者从分析ASP.NET课程的岗位需求与培养目标人手,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提出“分层递进与三课堂联动”的教学模式,分别从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核方式3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论述。

1 ASP.NET课程的岗位需求与培养日标

1.1 ASP.NET课程的岗位需求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因此,要制定ASRNET课程的培养目标,首先必须调研市场的岗位需求。笔者对广东省内1000多个ASRNET程序员招聘岗位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ASRNET程序员、ASP.NET开发工程师都有以下几个要求:

(1)具有1~3年C#程序开发经验;

(2)能够熟练进行ASRNET2.0或ASP.NET4.0的开发;

(3)具备CSS、JAVASCRIPT和AJAX的开发经验;

(4)掌握Oracle,SQL Server与MySQL任一种或多种数据库的使用;

(5)掌握Web测试的方法。

1.2 ASP.NET课程的培养目标

根据用人单位对ASRNET的岗位需求,我们重新定义了ASP.NET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Web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应用.NET技术进行中小型Web应用程序开发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为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Web程序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此,笔者主张将学生分成3个层次,分别是让70%的学生能胜任Web程序员、测试员、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的工作;让20%的学生通过能力提升后能胜任ASRNET网站开发程序员、网站设计工程师、Web工程师的工作;让10%的优秀学生能胜任系统分析师与项目经理的职位。

2 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

2.1 学习兴趣

高职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主要表现在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对传统的内容学习积极性较低;对实操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较低;对所学即所得的课程内容学习兴趣较高,对所学难所得的课程内容学习兴趣较低;对采用多种形式教学的课程兴趣较高,对采用单一形式教学的课程兴趣较低;对团队合作并带有竞争意识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对个体分散的学习积极性较低。

2.2 学习主观能动性

高职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较弱,而且缺乏持之以恒的心态。当学生遇到较难理解的知识时,又没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往往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需要老师去引导、督促和监管。当老师不在时,学生团队将起到极大的鼓励和促进作用。

3 “分层递进、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3.1 三课堂联动的引入

2006年,潘菊素、傅琼等学者提出将_一课堂联动应用到高职课堂,他们将高职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分为3个课堂,分别是第一课堂的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第二课堂的学生社团、考证考级、竞赛和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

2009年,夏家莉等学者提出将三课堂联动的教学体系应用到ERP课程教学中,他们把第一课堂教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阶段,然后在第二课堂中,学生根据兴趣选题并自主完成,在第三课堂,根据第一、二课堂学生完成的项目由教师选题进行基本项目实训。

根据ASRNET课程的岗位需求,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分层递进、二课堂联动”的教学模式应用到ASRNET的教学中。

3.2 分层递进、三课堂联动体系在ASP.NET教学中的构建

为了使高职学生适应社会对ASP.NET课程岗位的需求,同时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使学生学习ASP.NET课程得到全面提升,教师必须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借助学校推广的ITeam(IT Team的缩写)平台,把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分层递进、三课堂联动”的教学模式。endprint

在ASP.NET传统课堂进度达到1/3时,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作业成绩和测试等考核方式,将学生分成3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继续在第一课堂学习,而能进入第二课堂的学生除了要在第一课堂学习外,在课外还要进入第二课堂学习,在第二课堂锻炼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表现优秀的学生可进入到第三课堂中锻炼。

第一课堂是传统课堂,主要在实训室利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讲授ASRNET的基本知识,例如HTML、C样、CSS、JavaSeript、ASRNET的基本原理及各控件的使用。第二课堂则借助ITeam平台组织学习成绩较好、思维活跃、有一定创新和自学能力的学生组成若干个工作室,并利用课余时间,针对每年国家级和省级竞赛的主题,开展课外Web项目开发,同时进行培训考证,每个工作室配备指导老师。第三课堂则帮助在第一、二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成立虚拟公司,承接企业真实项目,真案真做,所有流程均按公司的步骤进行运营,成立网站开发部、网站测试部、网站运维部、财务部等部门,让学生自己运营整个公司,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更真实地模拟公司的运作以及提前适应公司的工作节奏。

3.3 三课堂的内容选取

三课堂体现一种层次递进的方式,让学生从学习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递进到以项目为主体,以赛促学,再到体验真实公司工作的岗位职能。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层层递进,逐步深化,以达到适应社会的岗位需求。因此,三课堂的内容选取和组织,都应体现一致的教学目标,而又各有侧重。所以,三课堂的内容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

(1)生产性:依据企业发展需要和ASRNET程序员岗位群的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项目,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

(2)相关性:尽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

(3)发展性:依据当前主流技术和今后发展趋势,为后续课程和学生的持续发展服务;

(4)实施性:教学活动易于展开,可实施性高。

三课堂的内容选取如图1所示。

第一课堂中,教师应从学生常用的、熟悉的、感兴趣的项目出发,比如可选择WebQQ作为教学主线项目,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第二课堂中,教师应主要针对竞赛或校内项目来选题,如微软之星网页大赛的OA系统、校内项目校园OA系统、广东省多迪杯网页设计比赛要求的网站等,体现以赛促学、赛学共赢的宗旨。

第三课堂中,指导老师承接企业真实项目,如TCL进出口贸易系统,由学生虚拟公司独立完成,指导老师全程跟踪和监督。

3.4 三课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将学生分成三层进入到三个课堂中进行学习,因此,每个课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有所区别。

在第一课堂中,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把主线项目划分成7个任务,每一个教学单元都对应一个工作任务,每一个教学单元的组织都从工作任务单的设计、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注重过程的多元化考核3方面进行。在课堂上,教师以边讲边练、放手自练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对教学案例作全程操作演示,然后再逐步讲解逐步操作,让学生边观看边操作,最后放手让学生再按步骤练习老师所演示的内容。教师深入其中,给予学生个别辅导,以加深理解并熟练掌握操作过程。

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工作室进行指导和教学,主要采用分组教学、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工作过程中不同岗位的职责。进行分组教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事不同的工作,培养学生完成各类岗位工作的能力。

在第三课堂中,指导教师以监督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全程参与虚拟公司的项目开发工作,学生在虚拟公司中各尽其能地完成项目,教师对学生的工作要定期检查,学生定期开例会,讨论开发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计划。教师对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帮助,并组织学生定期与客户进行交流。

3.5 三课堂联动的关系

三课堂的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三课堂的合理联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以下是三课堂联动的原则。

1)统一性。

3个课堂都以培养学生掌握ASRNET网站开发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3个课堂都以项目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

2)层进性。

第一、二、三课堂实际上为ASRNET课程的基础、进阶和高级阶段,第一课堂是普及的传统课堂,所有学生都必须参与;第二课堂是提供给在第一课堂学有余力、平时表现好、想进一步拓展的学生参与的课堂;而第三课堂是从第二课堂中挑选优秀的学生参与的课堂,因此,这3个课堂很好地体现了层进性。

3)渗透性。

三课堂的渗透性主要体现在内容渗透和学生渗透。内容渗透是指教师在这3个课堂讲授内容时,会提及一些其他课堂的项目和任务,让学生有所了解,例如在第一课堂中会提及一些第二或第三课堂的内容,提供给有能力的学生先尝试做,从而优先挖掘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学生渗透是指第一课堂的学生可以作为辅助者或学习者参与到第二课堂或第三课堂的一些项目的外围_丁作,让有兴趣但能力达不到者也可以参与到更高级课堂的学习中,另一方面也使得第一课堂的学生更加努力地去学好本课堂的内容,为进入更高级课堂的学习做好准备。

3.6 三课堂的考核

对3个课堂的学生进行定期考核并实现淘汰制,考核方式有平时表现考核和业绩考核两种方式,考核通过则可进入高一级课堂进行锻炼,考核不合格则降到下一课堂积累基础知识,而学生的期末成绩可综合3个课堂的表现、成绩、成果给予分数。通过这样的机制可使学生之间产生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冲劲,对ASRNET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

3个课堂的考核,除了对学生进行考核之外,还要对教师进行考核。教师除了上好第一课堂之外,还要抽时问去工作室和虚拟公司指导学生,对教师的考核可通过出勤、学生反馈以及业绩进行,考核通过则可继续指导工作室和虚拟公司的学生,考核不通过则继续任教第一课堂。endprint

4 结语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要使高职软件专业的学生在ASRNET课程中更能适应目前用人单位的需求,教师必须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实行“分层递进,三课堂联动”的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作为第一课堂,工作室作为第二课堂,虚拟公司作为第三课堂,让3个课堂之间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分层递进与三课堂联动的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师生缺乏交流、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等问题,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和交流,同时激发了更多学生学习ASP.NET课程的热情,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开发作为第三课堂,让3个课堂之间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分层递进与三课堂联动的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师生缺乏交流、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等问题,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和交流,同时激发了更多学生学习ASP.NET课程的热情,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开发水平、角色任务执行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有了全面的提升,从而更能适应社会对ASP.NET人才的需求。同时,这种模式的开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ASPNET教学团队的教师不仅具备上好第一课堂的能力,还要牺牲课余时间在第二课堂的工作室指导学生,同时还应该多联系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挖掘更多的实战项目提供给第三课堂的学生锻炼。通过校企合作,不仅带动一门课程的发展,更对整个专业以及整个系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丹,于琨.ASP.NET程序设计课程的“三位一体”教学改革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3):118-119,122.

[2]曾鸿.ASENET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制造业自动化,2011(2):172-174.

[3]都静静,李响.高职ASENET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J].电子商务,2012(6):85-86.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S].教高[2009]号,2009.

[5]潘菊素,傅琼.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7):33-35.

[6]夏家莉,刘细发,黄茂军.三课堂联动的教学体系构建与管理模式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9(11):91-93.

[7]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ITeam管理中心.ITeam的解释[EB/OL].[2014-02-14].http:∥www.iteam8.com/a/jidijieshao/ guanyujidi/2012/0920/171.btml.

(编辑:孙怡铭)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