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荣华
(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基于技能训练的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框架设计研究
丛荣华
(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本文提出的基于技能训练的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框架设计研究,注重学习者某种技能或技巧的形成与培养,以学习者参与和体验为特点,为其提供一系列数字化操练和模拟体验的机会。
技能训练;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网络课程因其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在高校教育及职业教育等方面都显示出明显优势。网络课程是高等院校教学资源的必要补充,是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手段。网络课程的开放、协作等特点与学习型社会所蕴含的终身、自主等理念相互契合,体现了学习型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因此,网络课程已经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与良好选择[1-2]。
目前,“重开发,轻应用,漏管理”等现象普遍存在于课程建设中。课程建设大多按政策法规等进行,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课程的组织结构、功能模块及表现方式等都不尽相同;课程建设大多以“评估”为目的,建设与使用效果不理想[3]。
设计合理的网络课程在确定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教学策略以及研究教学对象等方面都是经过精密的分析的[4]。因而,对于实验、实践性强的技能训练型课程,设计和开发人员应该把重心放在把握操作及巩固等环节以及技能提升和能力培养方面上。现有的网络课程无论在课程的设计、开发方面还是在教学效果等方面都存在不能满足学习者知识及技能等提升的需求。合理的技能类型的网络课程应该让学习者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模拟仿真、实验模拟等教学情境、教学资源及教学手段工具等来进行体验和学习,从而实现学习者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1 从教学方法分析
目前的课程中,示范与讲解相结合、提示教学法、录像及视频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和交流讨论这五种方法的使用频率较高,也是当前大多数网络课程所采用的方法。但是,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交流讨论板块仍以主体讨论、案例分析、远程在线讨论或留言等方式为主,而活动的实施环节及活动的设计则无法实施和考证[5]。很多网络课程设置了虚拟、仿真及教学游戏等功能模块或教学环节,但大多数都是“虚设”、“摆设”,没有实用价值,这其中不排除技术及经济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设计者要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和工具来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网络课程。
2.2 从功能模块分析
在现有的网络课程中,课程的组织和结构设计都是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进行设计和制作的。由于现行的网络课程没有统一和规范化的模式标准,网络课程建设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网络课程功能模块分类不明确。综合以上实例分析及技能的概念分类,我们提出了技能训练型网络课程设计模式,建议该类型的课程可采用“导学-具体经验-技能讲解-主动实践-归纳总结-巩固练习”学习环节。
2.3 从教学环节设置分析
技能训练型网络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实践、技能体验与提升,而体验式学习正好满足这一需求。因此,依托网络的虚拟空间、模拟情景等进行的实现技能培训及提升技能训练型网络课程的教学环节设计要与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一致,总体分为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主动实践这四个阶段[6]。
首先,要考虑网络学习的形式是否适合所有学科、教学内容。其次,要考虑开发不同类型的课程,要根据其特点和适用教学对象及内容进行设计和开发。最后,网络课程建设要考虑营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环境。
3.1 相关概念辨析
技能是指学习者在特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练习而逐渐掌握的、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操作程序。技能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经过长期练习、实践获得的。通常说的技能包括一般的技能和技巧,技巧是技能的高度发展阶段。技能的形成以知识的掌握为基础,但掌握知识并不等于形成技能。如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就不能完成对某种技能的学习。
3.2 课程信息架构表
表1 技能训练型课程设计样式信息结构表
说明:章/讲座/模块对象结构一层为虚线,表示在实际的课程建设中,这一层结构是可选的,课程可以直接由学习单元组成。
3.3 学习单元活动的设计环节
针对表1所展示的课程信息架构,我们设计如下学习单元活动环节。
3.3.1 导学
在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习者知道应该掌握课程的重难点、各个部分的学习建议、课前思考等,让学习者在学习的一开始就明确任务及目标。
3.3.2 体验
在这一阶段,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活动,通过学习任务,获得具体的学习体验。在该部分设计中,应为学生制定大量活动、体验和操作等的试验目标。通过把学科内容渗透在若干个按真实情境呈现的任务或活动中(如虚拟、仿真等),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在基于网络的试验环境中完成技能训练目标。(1)教学游戏。教学游戏为以学习为目的、为学生设计开发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学习软件,其游戏内容包含与学生的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生活常识和社会知识。(2)模拟仿真。模拟仿真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在难以直接利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或者真实条件难以满足时,可用模型、虚拟动画等来实现实验,例如模仿实验对象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等。(3)虚拟实验。虚拟仿真实验是一种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实验的一种实验方法。它采用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实验室环境,提供可操作的虚拟实验仪器,使学生在互联网上通过接近真实的人机交互界面完成实验,同时提供网络实验教学的一体化管理功能。(4)情境模拟。情境模拟是在多元论、转换论哲学思想的背景下形成的,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目标设置、情境创设、模拟实践来实现个体知识结构内部认知的方法[7]。
3.3.3 技能讲解
通过知识、技能的讲解指引学生进入相关模拟情境中,通过教学游戏、模拟仿真虚拟实验、情境模拟等方式,围绕特定知识技能反思策略、梳理思路、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反复调整与改进来提高学生的技能。
3.3.4 主动实践
通过“主动实践”环节创设与课程内容相吻合的拟真活动,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媒体,帮助学习者实现对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如通过模拟或虚拟再现,鼓励学生参与感受体验,使他们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并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让学习者通过与情境的交互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关注情境问题与学习者的经验、学习者未来的目标的相关性[8]。学生通过体验,可进入某种心理状态,并和其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以加深感受、深化认知,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锻炼、开发。
3.3.5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是学习者表达自己经验和感受的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通过撰写报告及分析性论文等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分析,系统阐述自己学到的相应知识与获取的技能。学习者根据掌握的知识技能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及教师等的辅助下进行总结,以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
3.3.6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环节即迁移应用知识阶段。巩固练习能用来检测学习者对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帮助学习者对新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及掌握,并最终在驾驭新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形成能力。因此,巩固练习环节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好坏。无论是传统课程模式还是网络课程模式,一门相对完整的课程必然要设置相对应的巩固练习环节,例如课后练习、操作技能练习、阶段自测等形式以及作品展、研究论文、实验设计等。
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新能力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重要课题。网络课程建设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工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开发适合学习者的学习平台和教学资源,在建设和应用中不断总结经验,使网站功能不断完善、优化,利用网络课程提升学习者的实践技能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等,都是网络课程设计者在今后工作中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1]邹应贵.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整体结构设计与核心要素建设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7):67-69.
[2]伍顺比,江玲.网络课程设计缺失与应对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7(12):62-64.
[3]郭玉娟,袁晓斌.精品课程设计与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9(2):46-49.
[4]岳建岭,朱颖.网络课程的教学系统设计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9):121-122.
[5]詹涵舒,袁松鹤,刘炳利.有关网络课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思考[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42-46.
[6]杨嘉玲.于体验式学习的虚拟教学环境构建——以Second Life为例[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10-11.
[7]David Merrill.First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J].Edu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 Development,2002(3):43-59.
[8]李秋梅.基于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设计[J].成人教育,2011(10):91-92.
2014-09-18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207号);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190号)。
丛荣华(1977-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讲师,硕士,从事多媒体网络应用研究。
G43
A
2095-7602(2014)06-0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