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为转型引擎

2014-06-30 08:45杨英杰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22期
关键词:科技体制驱动科技

杨英杰

刚刚闭幕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其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

所谓老路,是指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在眉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提出,当下仍岿然不动。问题出在哪里?制度约束是一个方面,比如唯GDP论英雄;另外一个根本因素就是科技发展水平。世界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没有技术进步的支撑,一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难于上青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出路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

要想真正走上科技创新之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要的是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两大决定性因素。制度变迁主要是指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这一转轨同时伴随着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政府管理模式的自我改良。市场经济的根本特点是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及有限政府。生产要素包括物(土地、资本)和人(劳动)。所谓物的自由流动是指物权的归属依从于市场的自由买卖;所谓人的自由流动是指个人依其能力自由选择职业;所谓有限政府是指政府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提供公平履行契约的环境(包括国际国内环境),其余的尽量交予市场和社会。以此比照,我们得自农村土地制度、财政金融体制、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不断释放出的红利,今后仍有相当空间来支撑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就技术进步而言,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跟在科技领先国家后面,通过购买及市场换技术等方式,压缩科技研发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与科技先进国的差距,并对经济产生实质性的促进作用。但如果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就会陷入他国技术附庸的境地,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尤其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供科技支撑之时,没有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转变。

实事求是地说,相较而言,科技体制改革整体落后于其他方面的改革,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技术进步特别是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要求。当前亟须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抓紧推进科技人才体制建设,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需要全面深化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的同步推进,比如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和激励政策,从根子上破除以牺牲民生为代价的唯GDP论;比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聚焦国家战略目标,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科技金融市场,政府之手、市场之手形成合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

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需要加快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要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努力克服各领域、各部门、各方面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碎片化现象,避免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需要人才培养机制体制的基础性改革。比如一直以来为人诟病的院士遴选行政化、功利化以及院士终身制现象就集中反映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对于更好激励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国人力资本建设,实现中国科技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而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最后需要突出强调的是,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需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好政府在科技基础设施(硬件如资金保障、软件如制度环境)方面的保驾护航作用。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的互联网革命,使美国经济经历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幸福十年,尽管后来出现了互联网泡沫,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应用,可以说重塑了美国经济。这一高科技现象的出现,起到了对美国经济的巨大引领作用。下一个科技革命会是什么?核聚变?纳米技术?还是现在正被炒得火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谁也无法作出判断,谁也无从决定其发展方向,唯有市场。

猜你喜欢
科技体制驱动科技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以人才创新为主导推动科技体制创新
科技在线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