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柳
摘要: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逐年增多,心理健康状况堪忧。而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辅导员)要加强心理卫生专业知识的培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改进德育内容,努力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政治工作
一、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很有发展潜力和创造性的群体。他们要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就必须既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又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但现实生活中不令人满意:
(1)有个别学自杀心理倾向。据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在去年对2639名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分析显示,在一年内有自杀倾向的达65人,占2.4%,测试异常的高达196人,占7.4%。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困惑心理,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调查中有42%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高中教师总是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跨入大学校园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一部分学生还发觉身处高手如云的新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失落感由然而生;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更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有些学生感觉突然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3)不合群心理,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调查中35%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引起孤独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缺乏人际交往技巧,譬如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所以害怕与人沟通,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些学生经常处于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2、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而一些大学生又不能科学对待,且心理冲突调适能力较差,对心理咨询难以启齿,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产生心理烦恼和困惑,甚至出现心理障碍。现今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社会化程度不完善,自主能力、应付挫折技能较差,一旦遇到困境,就会出现心理上的失调行为,出现心理障碍。某系有一学生,在上学期因自身原因不能评上奖学金而导致有退学的念头,认为自己不适合大学的生活以及大学的学习方式。在辅导员与家长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后,才选择继续上学。在今年的新生入学军训期间,系部老师每天都会接见因宿舍入住的不是同班的同学或是班干部聘选中失败的学生,她们都在哭诉不适应大学生活,觉得没有朋友,自己的闪光点别人没有发现,甚至有人觉得自己很失败,认为自己的大学的四年就会这样如此碌碌无为中渡过。现在很多的大学生在这之前从未离开过父母身边,一进入到大学,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方式,让他们茫然失措,面对挫折和新的环境不能有效地调节自己去适应,也造成了新的心理压力。
(2)虽然高校日益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大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方法不当,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不合理、难操作、措施难到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队伍力量不足,专业水平不够。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的心理承受着太多的压力,其心理状况日益复杂化,某些方面正在向不良方向发展。因家庭环境较差,可导致自卑的;因失恋而导致对生活厌倦的;因学业不好而对人生失望的等等。但往往他们不清楚这是心理疾病或者羞于咨询,却导致最后悲剧的发生。据此,我认为,高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
(3)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加,现代化家电的普及,计划生育带来的城市家庭兄弟、姐妹概念淡化、邻里交往缺乏,青少年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他们不善于交际。另外在大学中,人际关系比高中要复杂的多,要求学生学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逐步走向社会化。但部分学生不能或很难适应,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际障碍。人际关系不良会导致沟通缺乏,心理紧张,情绪压抑,产生孤独感,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方协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对心理冲突调适不当。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潜能开发、就职择业、交友恋爱的人生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很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由于一些大学生无法对产生的心理冲突进行调适或调适的方法不当,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指导学生加强对心理冲突调适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指导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应坚持以下原则:建立真实的自信;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学会健康地去“爱”;学会与他人相处;做好成功走向社会的准备。endprint
定期举办心理科普知识讲座,系统地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介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高校要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健康咨询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面向全校学生,通过个别面询、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对于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介绍到专业卫生机构治疗。
高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除定期举办心理科普知识讲座外,我们还可采取心理影片展、心理图片展、开展“5·25”系列活动或是利用学院的广播、橱窗、网络、报纸等平台宣传健康积极身上的心理知识,引导大学生以开阔的心胸与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学习、工作、生活。通过举办样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解答学生们心中对心理健康的疑惑,增进广大大学生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状况的了解,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2、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队伍
目前,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咨询门诊和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普遍存在专业人员不足,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工作中专业性不够,针对性不强,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引进一批这方面的人才,将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
高校有一批专门从事学生管理的工作人员,他们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善于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障碍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和思政工作经验,却缺乏心理卫生专业知识。往往遇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却不知如何去调解他们心理疑惑。近期接二连三曝出的大学生跳楼事件,让人很是痛心。如果能早期发现,很多人都有可能治愈,自杀也是可以避免的。莫名的情绪低落、焦虑不安、食欲下降都是早期抑郁症的征兆,这就特别需要相关人员提高鉴别能力。只有对学生管理队伍人员加强心理卫生专业知识的培训,才能提高他们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3、营造合谐健康的心理环境
和谐社会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和谐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的校园环境,因此,在高校要给大学生营造合谐健康的心理环境。
最近几年大学生因承受不了各种过多的压力而退学的,自杀的,堕落的,比比皆是。是什么使我们的大学生如此的脆弱?是什么使我们的大学生不堪重负?他们的身上承载了家长的希望,社会的希望,自己的期望,要面对的压力也就可想而知了。就业压力、学业压力、经济压力、父母压力、情感压力、自理压力……从而引起的心理问题增加,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我们需要营造宽松、和谐、公平的健康心理环境,同时加强对学生们自觉、自主、自强、自由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当然,各大高校也需切实解决引起大学生心理失调的外部诱因。例如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贫困生资助机制、学生创业鼓励机制、学习辅导机制等等,为大学生营造合谐健康的心理环境。
4、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相关制度。例如建立学生心理健康预防措施、学生心理健康应急措施、心理咨询室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学生信息保密制度、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制度等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是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和社会工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9日,在第29个教师节即将到来向全国教师致慰问信中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这是对全国教师的重要嘱托。我们高校和高校教师责任重大,要敢于担当。
[参考文献]
[1]朱正亮.大学生素质发展概论.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5.
[2]郭秀兰.浅谈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9).
[3]张媛涛,童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浅析教.科教文汇.2008.
[4]贾晓明 大学生心理健康:走向和谐与适应.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天河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