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隐者”知多少

2014-06-27 08:17王江
旅游纵览 2014年6期
关键词:雨蛙水蛇山溪

王江

后屯村位于凤凰山西北方向,凤城县附近,需要绕过几个大岭才能进村。山路蜿蜒盘曲像一条卧龙,进山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两颗系有红绳的粗壮老柞树,像两位守护神,在悬崖峭壁旁默默见证、记录着沧桑岁月。这两棵柞树据说都已百岁高龄,红绳是山里人系上去的,祈望得到神树庇佑。过了老柞树就进入了群山的怀抱,阳光不时被云层遮挡,变幻的区域光将远处的山坡涂抹为深浅不一的颜色,山体似乎随着光影在风中游走,山野的气息让人心扉透彻、神清气爽。在这样一个远离尘世、隐于山中的小村庄里,将与怎样的“隐者”不期而遇呢,这让我对此行充满了期待……

“水蛇子”——山溪鲵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这花雨交错的时节,我背着沉甸甸的摄影包进山开始自己每年一度的生态摄影创作。

初到后屯村,我就被这里的淳朴民风所吸引,这是一个不到百户、靠山吃饭的小村落。我住在山脚下的一户村民家。这是一户六口之家,老少三辈在一起生活,老两口平时侍弄房前屋后的果园,闲暇时采摘山果、野菜、蘑菇。小夫妻俩30出头,承包着房后的山林,靠养蚕致富。育有一双儿女,都在上小学。日子过得平静而殷实。男主人姓汪,由于是腊月出生,而腊月是村里人在家猫冬的日子,所以村里人都喊他“老猫”,大名倒叫得少了。“老猫”为人友善、好结交朋友。方圆百里都以认识“老猫”为荣。他言语间透着山里人的淳朴,眼神中却又藏着山里人的精明。“老猫”亦是我的好友,是我生态摄影的伙伴和向导,令我欣喜的是,此行在他的帮助下我有了很多的意外收获。

以往的一次闲聊中,“老猫”曾说,每年惊蛰一过,在溪水里就会发现很多的“水蛇子”,而且日伏夜出。水蛇子,这位“隐者”到底是何方神圣?这次到后屯村,我决定一探究竟。

终于熬到晚上,“老猫”领着我带上自制的头灯来到了有“水蛇子”的溪水边。借着灯光和月光,仔细辨认,我大吃一惊,原来“老猫”口中的“水蛇子”竟是江湖上“失踪多年”的、珍贵的山溪鲵。山溪鲵为两栖类,有尾目、小鲵科、山溪鲵属。以藻类、草籽、小型水生昆虫为食,白天躲藏起来,夜晚出来觅食。我非常兴奋,为了进一步证实我的判断,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哥俩又来到了昨晚到过的地方,溪水流淌依旧,但除了我们昨晚留在水边的几个脚印外,什么也没有看到。倒是眼尖的“老猫”发现水里多了很多的卵,这些卵规则地镶嵌在透明的软组织里。它们固定在水里的枯萎烂草中,随着水流在水面飘荡,这就是山溪鲵产的卵。一个月后,当我再次来到这个溪水边,山溪鲵的幼体已经孵化出来。它们不会像小鱼那样快速游动,而是身体一弯一弯地推着自己前进,也许这种游泳方法能促进四肢早日发育吧。

山溪鲵在这个小山村得以生存繁衍,“水蛇子”的名号功不可没。由于山区蛇比较多,经常咬伤在地里干活的村民,所以人们往往对它们都躲得远远的。“水蛇子”沾了一个“蛇”字,自然也不受欢迎。这倒无意间把山溪鲵给“保护”了起来。如果山溪鲵的外号是“一口鲜”,我都不敢再往下想了。

玉米地里的惊喜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夏天的山村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山坡上、小河边种满了玉米和烟叶;山脚下铺满了花生苗、地瓜秧。白天蝉在林间鸣唱,晚上蛙声齐鸣,此起彼伏,甚是热闹。“老猫”对这些“歌手”的名字如数家珍。什么龙王爷的小舅子、花地肌、红蛤蟆、青乖子,一口气能说出一大串,让我非常好奇并急切地想认识这些“歌手”。

于是,我们成为了夜行军。我们顺着声音来到了河边,结果鸦雀无声,不远处的玉米地传来了蛙鸣,当我们赶到玉米地时,河边又开始出声音了,这让我们真正领略了什么是此起彼伏。“老猫”说可能是我们行走的声音干扰了它们,于是我们决定就蹲在玉米地旁耐心等待。果然,大约过了20分钟,我们身边又恢复了鸣唱。我俩猫着腰蹑手蹑脚地寻找着,只一会儿工夫,歌手们在“老猫”刺眼的头灯下就原形毕露了,原来龙王爷的小舅子就是东方蟾蜍,花地肌是黑斑青蛙,红蛤蟆就是林蛙,青乖子就是传说中的树蟾啊。尤其这个俚称青乖子、俗称雨蛙的树蟾在江湖中已经很难一见了,这怎能不让我欣喜若狂!

雨蛙喜欢栖息在水边的灌木和草丛中,夏天,它们大多选择在雨后的夜晚鸣叫。用歌声来寻找意中人,运气好的当晚就能找到伴侣,找到伴侣后,雌性雨蛙就背着“老公”三蹦两蹦出了玉米地,来到不远的草泽、水沟等静水域里繁殖后代。在水里它们来回地游,选择产卵的最佳位置。选择好地点,雌性雨蛙就把头部潜入水中,尾部露出水面,迅速排出一堆卵,与此同时,雄性雨蛙排出精液给刚出来的卵受精,整个过程只有几秒钟,配合得天衣无缝。然后,它们再继续寻找下一个产卵的地方。一对雨蛙大约能产卵5~6次,有的时候,小两口要忙到后半夜才能产完卵。完成任务后,雌性雨蛙便把“老公”从背上甩下来,各奔东西,消失在茫茫的黑夜中。

天刚蒙蒙亮,公鸡就迫不及待地用鸣唱迎来了火红的日出。玉米地里又恢复了宁静,昨夜的喧嚣也随那袅袅升起的炊烟,慢慢地飘散,渐行渐远。

松鼠的“世外桃源”

山雨过后,又长出许多嫩绿的树叶,让山林更加枝繁叶茂,在空中交错相连,阳光只能从缝隙中透过来,以至于让人们找不到昨天进山的路。正当我驻足观望的时候,发现了在树杆上来回跳跃的松鼠。身体呈深灰色,它们对食物不是很挑剔,草籽、松果、野核桃、蘑菇、花生都可以。松鼠适应树上的生活,它们使用像长钩的爪子和尾巴倒吊在树枝上。每当黎明和傍晚,他们会悄悄地离开树,来到地面上寻找食物。松鼠把吃不了的食物藏在树洞里,或在地上挖洞储存起来,同时用泥土或落叶堵住洞口。松鼠拥有一条大尾巴,有的几乎是身长的两倍,除了漂亮,它还有很强的实用功能——保持身体平衡和保暖。只可惜近年来松鼠被大量捕捉,被商贩运到花鸟市场上当宠物叫卖,以至于在山里都难得一见了。

由于后屯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再加上村民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生活在这里的松鼠才免遭涂炭。它们一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据“老猫”说,松鼠是偷花生的能手,每到秋天,大量花生被松鼠搬运到自己的洞里,但是村民并未采取报复行动,而是任其逍遥自在。真是有土共享,有山同乐,好一片和美的“世外桃源”。

难得一遇的施春蜓

说蜻蜓是“隐者”,相信很多人会有异议,可是施春蜓就可担其名。在蜻蜓大家族中,要说飞行能力最强、警惕性最高、体型最彪悍、捕猎本事最大的,就要属施春蜓了。可如今,这个昔日的空中杀手却不见了影踪。因为施春蜓的稚虫还没来得及出水羽化,就早早地被端上了人类的餐桌。或油煎、或烧烤、或煸炒,人们对它用尽了“酷刑”,罪名很简单,也很残酷——它是绿色食品。谁让你有营养呢,不吃你吃谁?

个别侥幸逃脱的施春蜓稚虫,在水里东躲西藏,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它们历尽磨难,可算等到破茧成蝶的时刻,小心翼翼地登陆、隐蔽、羽化。终于,施春蜓有了飞行的翅膀,它们不顾一切地飞向天空,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自由。为了寻找安身之地,时而加速高飞,时而低空盘旋。施春蜓飞过无数个崇山峻岭,最后选中了后屯村旁清澈的小溪,作为自己繁衍后代的栖息地,这里的生态环境和宽厚的村民减缓了它们消失的步伐。

“老猫”是山林隐者,也是山林的守卫者、保护者;山溪鲵、树蟾、松鼠、施春蜓也是山林“隐者”,是隐藏于世外桃源的精灵。在寻找、发现、拍摄这些精灵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很复杂、很矛盾:一方面,既希望通过这些照片让人们感知这个神秘、神奇的生命世界,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人们过多地闯入这个世界,打扰它们的生活,还是好好地让“隐者”隐于林吧!

猜你喜欢
雨蛙水蛇山溪
山溪
青蛙与水蛇
山溪
会变形的雨蛙
少年玩伴
山溪
青蛙与水蛇
中国雨蛙属Hyla的分类研究进展
最大的敌人(外一首)
雨蛙搭蜗牛“便车”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