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欢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在我国历史上,唐代是最辉煌的朝代,有着286年的统治史,经历了世界闻名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也遭遇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唐代建国之初,太宗李世民从隋炀帝的荒淫无道的统治中吸取教训,总结出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道理,在统治中实施了开明的统治政策,使唐代成为史上繁荣、昌盛的帝国。所谓开明、繁荣、昌盛主要体现在政治上、经济上、科学技术、文化方面。唐朝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广泛,更有匈奴、鲜卑、高句丽等的称臣纳贡。从唐代的当时的社会状况来看,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团结的时代。特别值得骄傲的表现在文学上。因为政治上的开明,思想上的解放,使得文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诗歌的表现形式方面,无论是现实主义诗歌还是浪漫主义诗歌,都达到了顶峰,涌现出初唐四杰、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伟大的诗人,还形成了边塞诗派,等等,同时文学方面的成就又促进了音乐方面的发展,也使唐代宫廷燕乐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燕乐,又称为宴乐,这个名字最初出现在《周礼·春秋》,系指周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燕乐一般采自民间俗乐,和庙堂所用的祭祀的雅乐是有区别的。唐代的燕乐是在汉族及少数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一部分外来音乐而形成的。后来宋朝的沈括则把含有少数民族和外来音乐成分的汉族民间音乐“清乐”统称为燕乐。
那么,燕乐为什么会唐代发展起来呢?
从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来看,我国一直是处在封建的社会形态之中,音乐表现出的大都是以郊祀的形式出现的,后来发展成为世俗音乐还是从隋朝以后开始的,唐代的音乐形式也是在隋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唐是以汉民族为主的统治集团,但唐代宫廷燕乐及演奏燕乐的乐器则是多民族的结晶。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形式和各具特色乐器,而且这些少数民族的音乐早在夏朝时就与中原有了交流。在汉以后,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又促进了中原与西部少数民族乃至中亚各国之间的广泛交流,从而使少数民族的及国外的音乐和乐器传入我国。在唐代,因为唐太宗在政治上的开明,使唐代成为我国历史上相对自由的、有着开放气息的朝代,更被世界上称为大唐盛世。在我国历史上,古老的音乐形式是以郊祀为主,后来逐渐走向世俗音乐。从南北朝时起就有外来的乐器和乐曲传播到中国。乐器的传入使其在中国的乐队中数量的比重不断增加。乐曲的传入不仅冲击了中国音乐的祭祀形式,而且使中国的以郊祀为主的音乐形式逐渐走向世俗。这一发展趋势影响了隋唐,被当时比较开明的隋文帝以至后来的大唐皇帝所接纳并发扬了这种世俗音乐。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是与中国历史的发展相伴而发展的,然而中国音乐的发展与世界音乐的发展在思路上是有区别的。欧洲音乐是顺应宗教信仰而发展的,主要的形式是以教堂里的唱师班为主;在表现上是比较自由的,大都强调个人的、自由的感受。在欧洲人看来,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每个人在音乐面前都是平等的,平民百姓都可以享受音乐带来的审美感受。而中国则不同,在中国的古代音乐发展中,音乐更多地为权力所控制。统治阶级将音乐视为工具,把音乐看成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这一点就是中国音乐和欧洲音乐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在中国,作为上层建筑的音乐文化是要为政治服务的。由此表明,音乐则应有深刻的意义,这种意义就是要与当时的统治思想相适应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用萧友梅的话说,音乐的深刻的意义“不仅仅是产生音乐以及伴随而来的享受,而是同时甚至是具有政治的重要性的一种国家设施”。那么,就中国音乐发展的特征来看唐代宫廷燕乐也是顺应这一历史而发展起来的,并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展示。
由此来看,唐代燕乐的发展也毫不例外地受中国音乐的发展特点所影响,也是为统治集团服务的。正是出于这种目的,每一个王朝在刚刚建立之初,都要制作一套为自己歌功颂德的乐曲,或建立新的音乐机关或组建自己的乐队,并下令谱作为其所用的乐曲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也是政治上的需要。在唐代,太宗李世民能从隋朝的统治中吸取教训,实施了开明政治,使当时的唐朝成为华夏民族的中心,在当时的西夏、匈奴,以及琉球、高丽等都和大唐有了密切的交往,这不仅体现在政治上,更体现在文化上,出现了举世闻名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等很多诗人。有诗就有音乐,诗歌的空前成就源于开明的政治制度,音乐的繁荣也是源于统治阶级的需要,同时还使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为其歌功颂德宫廷燕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所以在贞观元年的初唐,就有“宴群臣,始奏《秦王破阵》之曲” (《旧唐书》)的记载;在盛唐时,又有唐玄宗在皇宫里面亲自为乐队上课的情形。这时的音乐已成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因为统治阶级在取得政权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意识形态上的整肃,为自己的统治歌功颂德。
从燕乐的定义来看,所谓燕乐就是在宫廷宴会上助兴的音乐。既然是助兴,当然要强调场面和气氛,这种助兴中演奏的燕乐大曲,又是在大唐盛世所形成的一种集乐曲、舞蹈、器乐与一体的大型表演形式。所以,演奏这种燕乐大曲不论是乐曲和舞者的选择,还是乐队中乐器的使用上都是有要求的,那就是必须尽显统治阶级的气势。
宫廷燕乐的产生,首先依赖于乐队,对于乐队这个词中西方有不同的理解。希腊人最初对乐队的理解是“舞池”,后来指舞台和观众座位之间的地方,这在我们今天看来并不难理解,因为在今天的舞台上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布置。然而在中国,乐队这个词始终只有一个含义,那就是乐器演奏者的整体,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演出的团队。如果说在西方乐队为处所名词,那么在中国,乐队则是演奏整体的名词,虽然都是名词,但内涵却迥然不同。
由上我们知道,唐代宫廷燕乐是由汉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及外来音乐形成的,在所使用的乐器中,少数民族乐器和外来乐器也占很大的比重。下面笔者将唐代宫廷燕乐中乐器使用的情况和明清时期乐器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先列表如下,以期能让读者对明清时期乐器的使用情况有所了解。
唐代燕乐中的乐器与明清时期使用乐器的比较
打击乐编磬 (玉磬)(1) (1-1-1) 毛员鼓 (1)编钟 (1-1-1-1) 桴鼓 (2)铜钹 (2) 连鞉鼓 (1)鞉鼓 (波浪鼓+)(2)弦乐掐筝 (1) (4) 篪 (4-6-4-2)筝(4) 瑟 (4-4-4-2)筑(1) (4) 大琵琶 (1)小箜篌 (1) 小琵琶 (1) (4)大箜篌 (1) 七弦琴 (10-10-6-4)卧箜篌 (1) (4) 大五弦 (1)籥(4) 小五弦 (1)同时还配有 歌工 (2人) 12~10~6 舞人 (20人)72~202~86~34近代节奏乐器镈钟 (金钟) (1-1-1)特磬 (玉磬) (1-1-1)建鼓 (应鼓) (1-1-1-1)搏拊 (2-2-2-2)敔(1-1-1-1)奏乐将终击敔停止柷(1-1-1-1)节(2)旌(2-2)麾(1-1-1)
从唐代燕乐和明清时期使用的乐器来看,管乐主要有笛 (相传事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中原的)、笙、排箫、小觱篥 (6个孔)、大觱篥 (9个孔,也叫风管,与今天的大、小单簧管有相应的地方)、叶吹等;打击乐器有编磬(玉磬)、铜钹、鞉鼓、毛员鼓、桴鼓、连鞉鼓(契丹传入);弦乐器有掐筝、筑、小箜篌、大箜篌、琵琶 (琵琶是外来乐器,在唐代很受重视,应用也很多。琵琶传到中原以后,中原人对琵琶的弹奏技法进行了改进,并涌现出许多技艺高超的人)、五弦琴、等。而明清时期使用的乐器增加了笙、凤笙、排箫、埙、笛、编钟、筝、籥、瑟、七弦琴而少了竽笙、小笙、铜钹、鞉鼓、觱篥 (从龟兹,即新疆传入,也称笳管,是唐代燕乐中的重要乐器)、小箜篌 (少数民族乐器)、大箜篌 (少数民族乐器)、长笛、短笛、尺八(属于箫管一类,因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当时应用不多)、大琵琶、大五弦、小五弦等。特别值得说明的是,明清时期还增加了节奏乐器,有镈钟 (金钟)、特磬 (玉磬)、建鼓 (应鼓)、搏拊、敔、柷、节、旌、麾 (明时出现的),而且歌工和舞人的数量都增加了很多。
从乐器的减少和增加的情况来看,唐代燕乐中使用的乐器,到了近代,有很多在宫廷中不用了。所以笔者认为唐代宫廷燕乐中使用的乐器,沿用下来得少,在大型演奏中使用得并不多。出现这种情况,和民族大融合不能说没有关系。因为在隋唐时期,世俗音乐刚刚兴盛,到了唐代,又逢开元盛世,很多少数民族的乐器和外来的乐器都想在那时气势宏大的宫廷燕乐的大曲中展示自己,所以宫廷燕乐中使用的少数民族乐器和外来乐器比重大,笔者认为这和当时统治阶级追求新事物的新鲜感也不无关系吧。
[1]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音乐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萧友梅.中国古代乐器考[M].廖辅叔,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3]薛俊敬.唐代歌舞大曲构成的主体特征分析[J].民族音乐,2009(4).
[4]袁炳昌.少数民族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中的地位[J].民族艺术研究,1997(6).
[5]志敏,国华.简明音乐辞典[K].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