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妍 (中石油大庆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地质大队,黑龙江大庆 163511)
强碱三元复合驱含水低值期动态调整技术研究
刘妍 (中石油大庆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地质大队,黑龙江大庆 163511)
综合分析了含水低值期阶段单井受效特点,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通过实施分区治理确定了不同井组的挖潜方向,总结了含水低值期动态调整技术:针对强碱三元复合驱含水低值期受效不均衡的特点,首先深化油藏地质认识,对井间、层间、层内连通关系综合研究,为适时实施方案调整提供有力的技术依据;通过建立采出井分类模板,对采出井开展分区、分类治理,加强方案及措施针对性,促使强碱三元复合驱区块均衡受效,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在杏六区东部Ⅱ块含水低值期阶段共实施各类方案及措施216井次,治理区、控制区和挖潜区含水持续下降,开发效果较好。
强碱三元复合驱;含水低值期;调整技术
目前,B油田已开展了12个三元复合驱矿场实验和4个工业化强碱三元复合驱推广区块,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1-5]。但受地质因素及开发因素影响,单井间受效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依据不同井组的开发矛盾,实施个性化的方案调整,提高开发方案的针对性与有效率,可以达到改善井组受效状况,延长区块含水低值期的目的。为此,需要深入研究强碱三元复合驱动态调整技术,减小井组受效差异,提高化学药剂利用率,实现三元复合驱经济效益最大化。
根据强碱三元复合驱试验区块开发过程中的含水变化特点,可将强碱三元复合驱受效阶段划分为化学驱未受效阶段、含水下降期、含水低值期、含水回升期4个阶段。
强碱三元复合驱受油层非均质性、注采井距、砂体控制程度、初含水、剩余油分布等因素影响,单井呈现不同的受效特点,依据含水变化类型可分为 “√”型、“V+√”型、“V”型、“浅锅底”型、“W”型 (见图1)。含水低值期阶段,由于处于不同受效阶段的单井交错分布,部分井已进入含水回升期,区块平面上表现出受效不均衡的动态特点,影响区块总体开发效果。
图1 单井受效类型
针对强碱三元复合驱含水低值期受效不均衡的特点,首先深化油藏地质认识,对井间、层间、层内连通关系综合研究,为适时实施方案调整提供有力的技术依据;通过建立采出井分类模板,对采出井开展分区、分类治理,加强方案及措施针对性,促使强碱三元复合驱区块均衡受效,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
2.1 深化油藏地质认识
1)应用井震联合技术,确定井间连通关系。通过应用二维和三维环境联动交互解释、垂直断层走向任意线解释技术,重新认识断层延展规模,对断层延伸长度、走向、倾向等再次解释,进一步确定断层发育处井间连通关系。
2)分析废弃河道类型,确定层间连通关系。废弃河道分为突然废弃和逐渐废弃2种类型:突然废弃型废弃河道测井曲线表现为油层底部自然电位高值,微电极幅度差较大,而上部则接近泥岩基线;逐渐废弃型废弃河道测井曲线表现为自然电位及微电极曲线呈 “松塔状”的正韵律沉积。综合研究发现,逐渐废弃型废弃河道油层发育连通较好 (见表1)。另外,注采井组的示踪剂检测结果表明,逐渐废弃型废弃河道易于见到示踪剂显示,表明该类河道连通关系较好。通过提高突弃型废弃河道方向的动用状况,能够改善井区的开发效果。
表1 杏六区东部Ⅱ块河道类型对比表
3)分析隔层展布特征,确定层内连通关系。层内隔层发育井测井曲线表现为 “三高、三低”的特征,即自然电位高、井径高、自然伽马高、电阻率低、声波时差低、微电极低。隔层把注采井分为不完全独立的流动单元,可对注入液起疏导作用,有阻挡注入液因层内物性差异沿底部突进的趋势,无隔层的油层层内矛盾的大小决定了油层的动用状况,因此,夹层分布状况对油水运动和开发效果影响较大。随着井组内隔层厚度和频率增多,产液能力变差,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从发育不同隔层的采出井开发效果来看,未发育隔层的采出井产液能力较强。
2.2 建立分类图版
在强碱三元复合驱含水低值期,将区块采出井按不同的含水级别和采出程度划分为治理区、挖潜区、稳定区和控制区,绘制全区采出井的分类图板,对采出井进行分类管理 (见图2)。分析结果表明,受层内夹层干扰、突弃型废弃河道遮挡、剩余油潜力、油层均质性等因素影响,各区的开发效果不同,如治理区受层内夹层较多、突弃型废弃河道发育、剩余油较少、发育状况较差等因素影响,开发效果较差。
图2 采出井分区图版
2.3 实施对应治理
1)治理区。分区治理的4个区中,治理区采出井油层发育连通状况较差,层间、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层间、层内渗透率极差较大,剩余油较少,油层动用较差。受效特点是含水降幅小、受效差,是重点治理的区域。为了保证调整方案的时效性,对分区后的治理区实施单井分类,即按照单井受效类型分为A、B、C 3类。针对不同单井发育特点,把握阶段性动态规律,提高方案调整针对性,进一步改善见效程度(见表2)。
表2 治理区单井分类统计
治理区中的A类采出井发育连通状况较好,见聚浓度较低、采出程度较低,为改善井组受效状况,针对受效后含水下降幅度小、沉没度较高的采出井,放大生产参数释放高压水体,加快化学药剂推进速度;C类采出井发育连通差、受效状况差,油层动用差异较大,针对发育差、废弃河道遮挡、含水降幅小的采出井实施压裂,注入井降浓提量,加强井组供液能力;B类采出井夹层较为发育,层间、层内矛盾大,针对动用程度较低注入井实施分注、测调,采出井实施选择性压裂,挖潜油层顶部中低渗透储层剩余油。
2)挖潜区。挖潜区采出井的受效特点是受效慢,采出程度低。针对发育连通好、见聚浓度较低的采出井,实施措施增产,注入井提量,协调井区注采关系,改善油井受效状况;针对夹层、废弃河道较为发育的注采井实施对应压裂;针对供液状况差、含水较低井实施注入井压裂、合理下调注入浓度,协调平面注采关系。
3)稳定区。稳定区采出井受效特点是受效较早,含水降幅大,低含水稳定时间长。针对平面动用不均衡井组实施注入井调浓、调量;针对层间动用差异大注入井实施调剖、层间调整;针对注采比较低井组实施注入井压裂、提量,保证井区稳定高效开发。
4)控制区。控制区采出井受效特点是受效早、采出程度高,目前含水级别较高。针对层系单一、聚合物突破采出井实施 “长胶筒+化学堵水”工艺,控制底部高渗层无效产出,挖潜顶部剩余油;针对剩余油潜力小采出井实施调小参、间抽,控制低效无效循环。
应用分区、分类治理的的方法,以杏六区东部Ⅱ块为例,含水低值期阶段共实施各类方案及措施216井次,治理区、控制区和挖潜区含水持续下降,开发效果较好。该区块2011年9月进入含水低值期,综合含水84.26%。截至目前综合含水84.48%,低值期已稳定达22个月,日产油量保持在800t以上14个月,目前区块采油井见效比例已达到97.14%,阶段采出程度18.10%,提高采收率14.69%。
1)深化井、层间连通关系等地质认识,使储层刻画更加清晰,可保证强碱三元复合驱方案调整更具针对性。
2)强碱三元复合驱含水低值期采用分类、分区治理,明确各个区域井、层开发矛盾,可有效指导方案调整。
3)强碱三元复合驱开发效果受油层非均质性、注采井距、砂体控制程度、初含水、剩余油分布等因素影响,在含水低值期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可有效改善开发效果。
[1]郭万奎,杨振宇,伍晓林,等.用于三次采油的新型弱碱表面活性剂[J].石油学报,2006,27(5):75-78.
[2]张英志.萨北开发区特高含水期层系井网演化趋势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S1):4-7.
[3]李洁,张善言.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油层分类[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26(6):86-90.
[4]徐正顺,王凤兰,张善言,等.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技术[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9,28(5):76-82.
[5]贾振崎,赵辉,汶锋刚.低渗透油藏极限井距的确定[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30(1):104-105.
[编辑] 洪云飞
TE357.4
A
1673-1409(2014)20-0110-03
2014-03-13
刘妍(1978-),女,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藏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