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士莹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监测信息解释评价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114)
基于测试资料的喇嘛甸油田南块开发分析
邸士莹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监测信息解释评价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114)
利用测试资料对喇嘛甸油田南块开发中出现采出程度低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该区块采出程度低的原因是部分井层间矛盾突出导致渗透性的油层不吸水、供液不足、射开油层存在污染。并提出了相应调整措施,即对层间矛盾突出的井采取压裂措施、对供液不足的井采取参数调整和补孔措施、对射开油层污染严重的井采取酸化措施。采取上述措施后,喇嘛甸油田南块油层吸水厚度明显增加,注水效率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益。
喇嘛甸油田;测井资料;试井资料;油田开发
喇嘛甸油田南块位于该油田南部,共有采油井111口,注入井103口。该区块聚驱水井于2012年7月开始注入聚合物,到2013年底该区块聚合物开发结束时,虽然采收率提高11.6%,但采出程度仅为50.34%,说明地下仍有近一半的储量没有开采出来。为此,笔者基于测试资料在喇嘛甸油田南块开发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以便为该区块的开发提供帮助。
1.1 测井资料分析
统计喇嘛甸油田南块72井次同位素吸水剖面资料,发现其中有36口井的PⅠ1-2油层上部是主力吸水层,其他层段或者单元不吸水或者吸水少。以喇3-A2900井为例,开井流动井温显示吸水底界为PⅠ1层的1112.8m,这说明PⅠ1层是主要吸水层,PⅠ23下段不吸水(见图1)。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高渗透层和低渗透层存在严重的层间矛盾,导致低渗透层不吸水[1]。
图1 喇3-A2900井同位素吸水剖面解释成果图
1.2 试井资料分析
1)Pi值 Pi值是与地层渗透率有关的注水井参数,可通过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计算得到[2]。Pi值与地层渗透率呈负相关性,即地层渗流特性越好,吸水能力越强,Pi值就越小,反之Pi值就大。由于Pi值能反映井筒、井壁区以及近井地带一定范围内的地层信息,因而是表征地层渗透性的重要参数。统计喇嘛甸油田南块64口注水井的Pi值,有37口注水井的Pi值小于该区块的Pi平均值,这表明该区块的注入井存在高渗透层段,并与低渗透层段形成竞争,层间矛盾突出,进而影响低渗透层的吸水能力[3]。
2)油井压力 对喇嘛甸油田南块的部分油井进行测压,在资料解释过程中,选5口液面波动较大的典型井进行了分析,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5口井的末期动液面与初始动液面相比,液面下降幅度很大,其中5-P3188井的液面下降幅度最大(关井67.5h后液面下降540m)。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供液不足导致井内脱气严重,最终造成井的液面波动较大。此外,5口井的地层压力在关井后出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长期注水导致地下亏空严重,无能量供给,最终导致上述油井所在地层压力的变化[4]。
表1 喇嘛甸油田南块部分油井液面深度、压力数据统计表
3)表皮系数 由于钻井时泥浆侵入、射孔时射开不完善、生产过程中采取压裂酸化等措施使井筒周围小环形区域的渗透率与地层大不相同,当原油从地层流入井筒时在该处产生一个附加压降,这种现象叫表皮效应。表皮系数S表示一口井的污染程度(一般情况下S值在+20至-7之间变化),S=0、S>0、S<0分别表示均质油藏中的井未受污染、受污染和措施见效的情形[5]。统计喇嘛甸油田南块64口试井测压资料,发现表皮系数S>0的井有46口,占统计井数的71.9%,这表明该区块油井射开油层存在较为严重的污染。
2.1 层间矛盾突出的井
一口井同时存在高渗透层和低渗透层,就会导致低渗透层大段不吸水的现象,对低渗透层采用压裂的措施,压裂后的低渗透层的渗透性提高,这样就会减少高、低渗透层间的竞争,促使个各层段吸水均匀,进而大幅度增加吸水厚度,最终提高注入效果。以喇3-A2900井为例,其PⅠ2底部层段吸水仅占全井的10%(见图2(a)),表明该层段渗透率低,导致不吸水或者吸水少,层间矛盾突出。针对上述情况,现场对该层段采取压裂措施。在措施结束且生产稳定后,发现PⅠ2底部层段吸水量占全井的34.7%,吸水厚度增加了5.6m(见图2(b)),这表明采取压裂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 供液不足的井
喇嘛甸油田南块4-P281井、4-P3028井、5-P3288井和5-P3188井均存在供液不足的问题,为此采取了参数调整和补孔措施。结果表明,上述4口井的液面没有出现忽升忽降的现象,同时压力变化平稳(见表2),这表明各井的出液能力大大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图2 喇3-A2900同位素吸水剖面解释成果图
表2 部分油井液面深度、压力变化数据统计表
2.3 射开油层污染的井
喇嘛甸油田南块的FA062905井、FP032820井、FA032900井、FP033105井、FA042900井和FP043200井均未为油层污染的井,为此采取酸化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措施后6口井的表皮系数明显减小,不吸水厚度大幅度降低,说明油井射开油层污染得到很好的控制。
笔者对喇嘛甸南块新投产区块测试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块开发过程中存在3方面问题,即层间矛盾导致渗透性低的油层不吸水、供液不足和射开油层存在较严重的污染。针对上述问题,分别采取压裂、补孔和参数调整以及酸化措施,有效提高了油层吸水厚度,提高了注水效率,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表3 部分油井酸化措施前后表皮系数、不吸水厚度数据统计表
[1]谭廷栋.测井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2]刘能强.实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3]翟云芳.渗流力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4]林加恩.实用试井分析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5]卢德唐.现代试井理论及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编辑] 李启栋
TE357
A
1673-1409(2014)20-0099-04
2014-03-15
邸士莹(1982-),女,硕士,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测试技术及油藏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