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对于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要从‘三农发展的要求出发,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培育农村金融市场,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和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制度,完善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机制。涉农金融机构要树立普惠金融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下‘沉经营重心,不脱农、多惠农,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4月2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
“我国适合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已经殆尽,耕地开发利用已经达到生态的极限。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我国粮食生产的中心和质量中心开始向北转移,到了80年代已经转移到了黄淮海平原,如今东北大米占据了各大超市的货架。这种现象导致了我国耕地的扭曲错位——北方干旱缺水,却逐渐肩负起产粮的重任,南方水分充足,耕地数目却急剧减少。”
——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管理系教授孔祥斌看来,中国耕地资源质量正面临严重挑战。他同时强调,与产粮重心北移相对应的是水危机,“北方气候干旱,需要依靠灌溉系统,为了实现一年两熟,很容易造成地下水的过度利用”。
“当今中国,有非常现代化的城市,也有非常贫困的地方,而越是贫困的地方,城镇化的程度越低。这就相当于分化成了“两个中国”—“富裕的中国”和“贫穷的中国”,而且两者的差距还在扩大。这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不能忽视的国情。我们寄希望于中国的城镇化能逐渐缩小这个差距,而不是继续扩大差距。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表示,中国的城镇化相对后发。高新技术方面,后发国家可以跳过先发国家的一些发展阶段;但城镇化进程往往很难跳跃,必须逐步累积发展。
“把党的惠民政策从书本上搬下来,变成老百姓自己的语言来宣讲,比照本宣科更受欢迎;让村干部上台讲比住村干部上去讲效果更好;让村民自己站出来讲比干部讲更加生动和深刻。”
——喀什地委组织部住喀什市荒地乡园艺场工作组干部张启满谈住村感受。
“干部像候鸟,总往城里跑;工作搞遥控,晚上人难找。”
——近年来,在广西一些县(市、区)和乡(镇),不少干部工作虽在县乡,吃住却在城市,每到下班时间,乡镇办事窗口门户紧闭,政府大院一片寂静。3月中旬,广西乐业县临时抽调人员组成暗访组,突击检查了8个乡(镇)干部在岗情况,竟查出了48名“走读”干部。对于这类干部,当地群众如此描述。
“在中国的医疗市场上,相比公立医院这座‘高山,民营医院还是个‘山丘。”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坦言,民营医院发展“瓶颈”很多,比如发展结构不合理、发展空间受限制、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备、发展面临信任危机等,其中有两个问题尤为紧迫:一是人才短缺,二是政策壁垒。
“我国城市供水有很高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产业布局、风险管理、政府监管、老旧设备的更新改造以及供水体制五个方面。后三个问题只要真正重视,相对容易一些;产业布局的问题是发展带来的,很难根本性扭转,只能面对;真正有难度的还是供水体制问题,因为‘城市供水是天然的垄断,没法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改善服务、提高水质就变得很困难。”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饮用水安全教研所教授张晓健认为,近期的“兰州水污染”事件不是个案,反而反应了我国城市供水普遍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