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谨谦
平日里我们常说“别拿村官不当干部”,可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村官却并不在公务员序列之内,所以他们确实算不上“官员”。 村官,指村“两委班子”的全部人员,即“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然而出乎我们预料的是,在我们所看到的关于村官的丑闻之中,很多都是有关腐败的,而且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小村官大腐败”的现象。
那么小村官何以产生大腐败呢?主要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城镇化进程之中出现的土地征用拆迁补偿现象近几年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还有中央不断加大的对农村的各项政策补贴,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利益多了,腐败自然就多了;利益蛋糕大了,腐败机会自然也就大了。
第二,按照行政序列,村官并不属于公务员行列,但是党和政府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各种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具体分配,村官都是最终的执行者,然而目前我们对于村官的管理,却基本处于民不举、官不究的状态,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甚至于某些乡镇干部与村干部存在利益关系,对于他们的贪腐行为不但坐视不理,甚至还会纵容包庇。
第三,村级财务管理没有一个完善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村级资金的收支不履行民主理财程序,不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理财形同虚设,这就给村干部的贪污腐败造成了可乘之机。
虽然有些地方建立起了所谓的村民理财小组,但是却处于无财可理、有名无权的境地,实际上根本起不到约束作用,遇到上级检查,他们或是找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公开”一下,虚晃一枪;或是内外两本账,欺上瞒下,搞假公开。群众应该知道的情况依然无从知晓,原本可以化解的矛盾依然是疙瘩,还有的村不按时参加审计,换届选举不按时交账,收支手续不健全,大吃大喝、请客送礼、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都为少数村干部乱中牟利提供了方便,从而导致干群关系不断紧张、恶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