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图书馆业务发展的新模式

2014-06-26 21:33王旭李文兰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天津大学图书馆

王旭 李文兰

关键词:天津大学;图书馆;回溯建库;系统外;Excel

摘 要:文章在分析目前回溯建库背景和形式基础上,结合天津大学图书馆实际情况,从读者需求出发,改变传统模式,开拓思路,探索开展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外回溯建库工作的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3-0080-03

书目数据的回溯建库工作是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基础,是建立和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前提。回溯建库是图书馆自动化过程中,每一个馆都会遇到的问题。如何在最短时间内,用科学的方法建立起高质量的回溯书目数据库是许多馆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从天津大学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出发,开拓思路,结合回溯建库工作,探索图书馆业务发展的新模式。

1 回溯建库的现状分析

1.1 回溯建库的背景

书目数据库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图书馆各项任务的开展都直接或间接地围绕书目数据库而展开,尤其是目前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共享、使用、二次开发都依托于书目数据库。在此背景下,尚未实现建库的文献资源在管理、利用、开发方面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1.1.1 影响图书馆全面实现自动化管理。由于存在未建库的文献资源,使得图书馆书目数据库不完整,不能真实地反映图书馆馆藏,而且未建库的文献资源无法实现流通管理、检索咨询的自动化,从而使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打了折扣。

1.1.2 读者文献的利用受到影响。对于未建库的文献资源,检索时只能通过人工查找目录卡片的方法进行检索,费时费力。而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读者,更擅长使用计算机检索文献信息,对目录卡片不熟悉,查找起来难度很大;并且由于存在未建库的文献资源,读者在通过计算机检索所需文献时,检索结果不完全,未建库文献资源的信息不能明确的揭示,其应有的参考价值被埋没,未建库文献资源的学术价值不能得到很好体现。

1.2 目前回溯建库的模式

各馆根据自身条件的不同,采用回溯建库的方式也不同。目前通行的主要有本馆自建和社会化业务外包两种形式。

1.2.1 本馆自建,即回溯建库由本馆工作人员承担。通常由图书馆编目人员或是抽调本馆部分人员完成。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本馆工作人员熟悉馆内工作,熟悉馆内一些具体情况的沿革,了解馆内著录标准和标引细则,能独立解决问题,数据质量有保障;缺点是进度慢,实施效率低,因要抽调工作人员长期从事建库工作,不可避免影响到图书馆的借阅和自身的内部管理工作,使得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2.2 社会化业务外包,即将图书馆的回溯建库工作委托给专门数据公司完成。回溯建库外包可节省图书馆的人员成本,提高效率。弊端在于外包费用高,外包人员的培训、管理难度大,由于外包人员通常未接受过系统的编目业务培训,加之对本馆著录标准不熟悉,使保障回溯建库的书目数据质量的难度加大。

2 天津大学图书馆馆藏书与回溯工作现状

2.1 天津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与书目分类体系概况

天津大学图书馆藏书依据年代,采用不同的书目分类体系。主要分为3个时段:1958年以前,中、日文使用《皮高品分类法》,西俄文使用《杜威分类法》;1958年至1973年,各文种使用的分类法一致,科技类与文学类使用《天大法》,社科类使用《科图法》;自1974年至今,各文种均使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

由天津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标准的沿革可以看出,《中图法》未编制出版前,各图书馆对文献的分类标准不统一,各自依据自身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文献分类法。1973年出版的《中图法》改变了这种无序的状态,统一了文献分类法,促进了我国分类标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因此,天津大学图书馆以是否采用《中图法》为分类标准将馆藏图书分为2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从1974年至今采用《中图法》分类的中西文图书,改变了以前分类法不统一、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了分类标准化、规范化;第二部分是1974年以前未采用《中图法》分类的中西文图书。

2.2 天津大学图书馆藏书回溯工作现状

为建设高质量的书目数据库,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天津大学图书馆决定分阶段逐步完成馆藏图书的回溯书目数据库建设工作。基于1974年后采用《中图法》分类的图书,读者利用率较高,且由于分类标准化、规范化,更利于资源的共享,而现有图书馆人员也熟悉相关著录规则,便于开展回溯工作,天津大学图书馆决定先对1974年后馆藏图书进行回溯建库工作。为了使书目数据标准、规范,天津大学图书馆于1997年底至2000年底抽调编目部与其他部门的骨干力量完成了1974后采用《中图法》分类的中西文图书的回溯建库工作,实现了此部分图书的数字化管理和资源的共享。

1974年前未采用《中图法》分类的图书回溯建库工作虽然已纳入第二步计划,但因图书馆新业务不断开展,人员日益紧张,一直未能完成回溯建库工作。未实现自动化管理的这些图书在使用和开发上受到极大影响,且对图书馆依托这些未建库图书开展的相关工作也造成困难,这些图书的回溯建库成为当务之急。

1974年前未建库图书中中文图书有近6万种,相当于目前3年的中文新书进书量;西文图书约有9万种,相当于近十几年的西文新书进书量。由于年代较久,可套录数据少,有50%的数量需要原编完成,套录数据也多是简编数据,在当前图书馆人员紧张的情况下,要想完成回溯建库难度极大,极需探索一种新型的回溯建库模式。

3 天津大学图书馆回溯建库方案论证

基于社会化外包的费用高、人员管理复杂等原因,天津大学图书馆决定依靠馆内自身力量,由全体年轻馆员参与完成1974年前中、西文图书回溯建库任务。以此为契机,促使馆内年轻馆员了解图书馆基础业务,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因参与建库的人员较多,约有40余人,因此,制订一个切实可行、易操作的回溯建库方案是回溯建库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

3.1 回溯数据分类标准确定

1974年前的图书尚未采用《中图法》分类,依年代、文种不同采用不同的分类法,分类号不统一,回溯建库时是按照原有分类号进行,还是全部按《中图法》重新分类,有待商榷。按原有分类号建库简单省事,但与《中图法》分类号相比,读者对原有分类号的意义没有认识,也不利于资源的共享;按《中图法》重新分类,不仅对51万余册的图书重新分类,还要逐册重新进行书签打印、粘贴,工程量浩大,且按《中图法》重新分类后,1974年以前的图书分编规律将遗失,图书馆编目发展历史出现断代,不利于图书馆文化的传承。权衡利弊,天津大学图书馆决定还是沿用原有分类号进行回溯建库工作。

3.2 确定回溯建库的依据方式

虽然依据原始文献编目数据更准确,更能揭示真实馆藏,但由于参与建库的年轻馆员众多且分散,涉及图书搬运、清点的工程较大,不利于图书管理,馆内还是决定依据内部目录卡片开展老号书回溯建库,内部目录卡片完整,能保证馆藏的真实性,而且目录卡片上图书信息更直观、明确,方便录入,同时,在回溯建库的过程中,并不影响老号书的借阅。

3.3 系统内与系统外建库方案对比

系统内建库就是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内,按MARC格式标准进行书目数据的回溯建库。系统内建库的优势不言而喻,有成熟的MARC著录规则,部分图书有数据源可供下载,著录完成数据标准、规范,有利于资源的共享。但由于参与建库的人员多,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①参与建库的许多人从未接触过编目业务,对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操作也不熟悉。若对他们进行MARC著录规则、系统操作的培训,其工作规模就相当大,耗时耗力。②采用MARC格式建库,需要全部建库人员一起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操作,在系统操作不熟练的情况下,极易造成书目数据的混乱。如:在题名相似的情况下,下载新数据时极易将原有数据覆盖,使原有书目数据丢失;或者重复下载,造成数据库中的垃圾数据,如此不但不能保证回溯建库数据的质量,还有可能对原有书目数据安全构成威胁。

系统外回溯建库指在自动化系统外,依据目录卡片将书目数据在Excel表格中录入。与系统内建库相比,在Excel中录入书目数据,培训难度降低,易操作,每个人在各自的Excel中操作,互不干扰,适合多人同时进行。

综上所述,天津大学图书馆决定采取自动化系统外回溯建库的方法,在满足读者检索需求的情况)下,寻求MARC格式的简化改进,在Excel中完成图书的回溯建库工作。

3.4 制订自动化系统外回溯建库的操作细则

虽然是在系统外回溯建库,但仍是以MARC为基础,只是在不影响读者检索的情况下对其稍加简化,方便录入。因此,回溯建库具体操作细则的制订,是以将目录卡片信息与MARC

有机结合为原则,通俗易懂、操作简便。在查阅相关文种的MARC编目规则,参考其他图书馆回溯建库数据的录入,结合目录卡片的实例,经过多次探讨、修订后,最终制订完成《中、西文图书的Excel录入细则》,并配以相关模板和具体实例。

4 探索回溯建库新思路的启示

因采用系统外回溯建库的方法,此次回溯建库任务只用了3个半月便完成全部数据录入和校对工作,且全部参与建库人员都是利用本岗工作之余的时间完成的,没有一个人脱岗专职进行建库工作。总结此次回溯建库工作,有以下几点启示:①系统外回溯建库的方法,降低了参与人员的培训难度,扩大了参与建库的人员队伍。与MARC格式需要系统的培训不同,Excel录入细则是与卡片相对照的,更易理解和接受。②与图书馆自动化操作系统相比,Excel录入程序更简单,普及性也更高,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③系统外回溯建库避免了由于建库人员对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不熟悉,对著录规则的不熟悉而造成的对已有书目数据库的破坏,且由于系统外回溯建库的参与人员是各自分工完成建库工作的,互不干扰,完成的建库数据也更便于批量检查。

利用系统外回溯建库方法,天津大学图书馆在最短的时间里满足了读者计算机检索未建库文献书目数据的需求,初步实现了未建库文献的自动化管理。而在将来技术条件成熟时,还可以将Excel回溯书目数据批量导入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成为标准、规范的MARC数据。

5 结语

系统外回溯建库是天津大学图书馆在自身实际情况下的一种创新尝试。图书馆常常面临一些大量的临时突击性业务,对图书馆的人力和物力都是一种考验。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图书馆业务的需求,就要求图书馆不仅在业务模式上发展创新,还要从管理思路不断创新,不墨守成规,将新方法、新手段、新模式引进到图书馆业务工作中来,实现图书馆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张明霞.委托建库——回溯书目数据建设的新方式[J].图书情报工作,2002(11):76-79.

[2] 余姝.回溯建库方法的认识与探索[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3):109-111.

[3] 田丹,李明鑫,刁云梅.编目模式探讨[J].情报科学,2010(9):1329-1332.

[4] 林丽珊,叶月.研究生合作建库:一种适合研究所图书馆的建库方式[J].图书情报工作,2009年增刊(1):8-11.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天津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
学生写话
学生写话(1)
雨中情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