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翎,姜华昌,龚 倩
随着石油、煤炭等能源日渐枯竭,人们对可再生资源非常关注,而生物质资源以其现代技术的高效利用成为备受关注的亮点[1]。丙烯酸因为具有优异的聚合和酯化能力而成为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目前,国内大多数工业采用丙烷或丙烯部分氧化制备丙烯酸[2]。最近的研究发现,用发酵产品乳酸脱水制备丙烯酸的可能性已经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由生物质经发酵得到乳酸,再经脱水制成丙烯酸或其衍生物,是将来最有可能取代丙烷或丙烯部分氧化法的丙烯酸合成路线之一[3-7]。乳酸脱水制成丙烯酸,其反应温度较高,副反应也较多,因此选择适当的催化剂,控制反应条件,改变反应途径等,对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很重要。本研究要探讨负载金属离子对4 A分子筛催化剂的改性制备方法,并考察改变乳酸水解制备丙烯酸的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4 A分子筛的预处理:先将4 A分子筛置于研钵中研碎,再过20目筛,称取一定量在马福炉中550℃下煅烧6 h进行脱附。再将4 A分子筛平均分成4组分别浸渍于一定质量分数的硝酸钠水溶液,室温下静置12 h,抽滤,并于100℃的干燥箱中干燥12 h。干燥后再放马福炉中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550℃,焙烧6 h。
分别将一定质量分数的Cu(NO3)2、Ba(NO3)2、La(NO3)3溶液替代上述的硝酸钠溶液制备改性的4A分子筛:将焙烧后的4A分子筛浸渍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硝酸盐水溶液中,在室温静置12 h。抽滤后,于100℃干燥4 h,再于40℃条件下干燥12 h。然后,置于马福炉中,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550℃,焙烧6 h。
将浸渍了Cu2+、Ba2+、La3+的分子筛催化剂分别命名为Cu/4A,Ba/4A,La/4 A,未浸渍Cu2+、Ba2+、La3+的分子筛4 A0作为对照组。
BET法测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用J W-004型氮吸附比表面仪(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选择He为载气,N2为吸附质,氦气瓶压力0.25 MPa,氮气瓶压力0.25 MPa。
采用Br uker公司的DS Discover X射线衍射仪,对催化剂的物相进行测定。条件为Cu Kα辐射,在波长λ=1.540 6,管流为80.0 Ma,扫描速率为2(°)/min,扫描范围为15°~80°的条件下,测定各样品的晶相结构。
使用自行设计的固定床,将催化剂装入反应器石英管内,左右两边为玻璃棉,左边10 mm,右边1 mm,催化剂层为15~25 mm(0.32~0.38 g)。
在不同的反应温度条件下,控制一定流速的N2,将以一定质量分数的乳酸进样,速率调整至0.067 mL/min(即指示为0.1)。0.5 h后开始收集产物。收集到的产物均为1.8 mL左右,消耗乳酸的量为2.0 mL。收集产物后用气相色谱对丙烯酸进行分析,并计算丙烯酸的产率和选择性。
当反应条件为:乳酸原料质量分数为40%,催化剂质量为0.3 g,N2流量为1.8 mL/min,反应温度为350℃时,改变浸渍的硝酸钠溶液质量分数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硝酸钠浸渍液质量分数对乳酸转化率的影响并不明显,而随着硝酸钠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丙烯酸的选择性和产率呈现先略有增大然后减小的趋势,当硝酸钠溶液质量分数为30%时,这两者都达到最高,即催化剂的活性最佳,这可能的原因是浸渍液质量分数对4 A分子筛颗粒表面的酸碱产生影响,对丙烯酸的选择性有利。
以30%硝酸盐浸渍液的改性4 A分子筛作催化剂,选用乳酸的质量分数为40%,N2流量为1.8 mL/min,反应温度为350℃时,对比不同金属离子改性的4 A分子筛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3种改性4 A分子筛的丙烯酸的产率和选择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子筛。对比3组改性过的4 A分子筛,Ba/4A分子筛上丙烯酸的选择性和产率都高于其他2组,活性最大,达到最高的丙烯酸选择性为25.2%。图中的4组催化剂的乳酸转化率相差不大,基本上在70%左右,说明用不同的金属离子改性4 A分子筛,对乳酸的转化率影响不明显。
图1 浸渍液质量分数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Fig.1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of metal ion on perfor mance of catalysts
图2 不同金属离子改性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Fig.2 Effect of metal ion on perfor mance of catalysts
2.3.1 乳酸的质量分数对丙烯酸生成的影响
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乳酸乳液,选用0.3 g的Ba/4A分子筛作催化剂,载气N2流量为1.8 mL/min,反应温度为350℃时,实验结果显示乳酸的质量分数对丙烯酸生成的影响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丙烯酸的产率随乳酸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乳酸质量分数为40%时达到最高,它的转化率维持在60%以上;当乳酸质量分数大于40%时,其转化率明显下降。这可能的原因是乳酸质量分数过高时,乳酸的有效停留时间缩短,没有完全活化就脱离催化剂表面,而使丙烯酸的产率随乳酸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少;另外的可能原因是乳酸质量分数若过高,易导致二次反应或使焦炭等副产物的产量增加。由实验可知,提高丙烯酸的产率,反应物乳酸的质量分数为30%~50%为宜。
2.3.2 N2流量对丙烯酸生成的影响
当反应条件为:乳酸原料质量分数为40%,Ba/4 A分子筛催化剂0.3 g,反应温度为350℃时,改变载气N2的流量对丙烯酸生成的影响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N2流量对乳酸转化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对丙烯酸的选择性和产率则有一定的影响。N2流量为1.8~2.0 mL/min时,目标产物的产率和选择性均有所较高,但再增大N2流量,则丙烯酸的产率和选择性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在载气流量过低的情况下,丙烯酸生成后未能及时迁移出催化剂表面,可造成二次副反应的发生,使丙烯酸收率偏低;而增大N2流量可使催化剂表面上丙烯酸的浓度稀释,抑制丙烯酸深度反应,从而可提高丙烯酸的产率及选择性;但当载气N2流量过大时,会稀释反应物料及中间产物,使丙烯酸收率有所下降。实验证明,适宜的载气N2流量为1.8~2.0 mL/min。
图3 乳酸质量分数对丙烯酸生成的影响Fig.3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of lactic acid on yield of acrylic acid
图4 N2流量对丙烯酸生成的影响Fig.4 Effect of N 2 flo w on yield of acr ylic acid
2.3.3 温度对丙烯酸生成的影响
当反应条件为:原料是质量分数为40%的乳酸,选用质量为0.4 g的Ba/4 A分子筛为催化剂,N2流量为1.8 mL/min时,不同的反应温度对丙烯酸生成的影响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随着温度的增加,乳酸的转化率逐渐增大,而丙烯酸的选择性和产率则有所下降,当温度为325℃时,丙烯酸的选择性和产率均达到最高,温度继续升高,丙烯酸的选择性和产率反而减小。可能的原因是乳酸脱水反应在高温下发生可能出现副反应,可影响目标产物的生成。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反应温度在300~325℃时,丙烯酸的选择性较好,产率较高。
图5 温度对丙烯酸生成的影响Fig.5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yield of acr ylic acid
表1 3种改性分子筛及对照组的比表面积Table 1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ree kinds of modified molecular sieves and the control gr oup
图6 4组4 A分子筛的XRD图谱Fig.6 XRD patterns of f our groups of 4A molecular sieves
催化剂比表面积测定的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改性前和改性后4 A分子筛的比表面积总体变化不大。只有Cu/4 A和La/4A分子筛的比表面积有所降低。造成这样的结果可能的原因是金属离子Cu和La被分子筛吸附后,堵塞了一部分分子筛的孔径,造成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减小。而Ba/4 A分子筛的比表面积有所增大,可能原因是Ba与4A分子筛形成一定架空结构,使得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活性中心增多,这可能是Ba/4 A分子筛比其他2种改性分子筛的活性高的原因。
将对照组标记为 A0,将 La/4 A、Ba/4 A、Cu/4 A 分子筛分别标记为A1、A2、A3,其XRD表征如图6所示。2θ角度为22.0°、24.3°、27.4°、30.2°、34.5°、52.3°和69.4°可以归属于4 A分子筛特征峰。图6对比表明A0、A1、A2、A3这4组都有4 A分子筛的晶型结构,且A1、A2、A3的峰普遍都比 A0高,这说明由 Cu2+、Ba2+、La3+改性之后分子筛的晶格密度可能有所增大。由图中可以看出,A1与A0的图形基本一致,这表明经镧离子(La3+)改性的4 A分子筛的骨架结构并未发生变化。而A2和A3的图形与A0对比,在22°、27°、30°和33°左右多出了小峰,这说明经钡离子(Ba2+)和铜离子(Cu2+)改性的4 A分子筛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而A2与A3的峰形相比较,A2在25°、37°、30°~31°和35°比A3的峰形更加复杂,表明钡离子和铜离子对4 A分子筛结构产生的影响程度略微有些不同,这或许是Ba/4 A的催化活性比其他2种更高的原因。
1)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钠浸渍4 A分子筛对乳酸制备丙烯酸选择性最好。
2)负载金属离子Ba2+的Ba/4 A催化剂,比表面积最大,乳酸制备丙烯酸选择性和产率都高于其他2组,活性最大。
3)用乳酸制备丙烯酸的最佳条件:乳酸质量分数为40%,Ba/4 A催化剂质量为0.3 g,N2流量为2.0 mL/min,反应温度为325℃。在此条件下,丙烯酸的选择性可达到29.5%,转化率为70%左右。
[1] 李新利,唐聪明,王斌.乳酸及其低碳醇酯脱水合成丙烯酸(酯)的催化剂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1,38(5):54-56.
[2] Straathof A J J,Sie S,Franco T T,et al.Feasibility of acrylic acid production by fer mentation[J].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5,67(6):727-734.
[3] Wang H J,Yu D H,Sun P,et al.Rare earth metal modified Na Y:Structure and catalytic perfor mance for lactic acid dehydration to acrylic acid[J].Catalysis Co mmunications,2008,9(9):1799-1803.
[4] Willke T,Vorlop K D.Industrial bioconversion of renewable resources as an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chemistry[J].Applied Mir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4,66(2):131-142.
[5] Wee Y J,Kim J N,Ryu H W.Bio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of lactic acid and its recent applications[J].Food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2006,44(2):163-172.
[6] 闫婕,余定华,孙鹏,等.金属离子改性 Na Y分子筛催化乳酸脱水制丙烯酸[J].石油化工,2011,40(5):476-481.
[7] 李玉皎,于道永.乳酸生产丙烯酸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0,29(4):683-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