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林
摘 要:由于大多数水土流失地区的生物气候条件和造林地土壤条件都较差﹐水土保持林的营造和经营上有如下特点﹕选择抗性强和适应性强的灌木树种﹐同时注意采用适当的混交方式。在规划施工时注意造林地的蓄水保土坡面工程,如小平条、鱼鳞坑、反坡梯田等。可采用各种造林方法﹐以及人工促进更新和封山育林等。造林的初植密度宜稍大﹐以利提前郁闭。
关键词: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
由于大多数水土流失地区的生物气候条件和造林地土壤条件都较差﹐水土保持林的营造和经营上有如下特点﹕选择抗性强和适应性强的灌木树种﹐同时注意采用适当的混交方式。在规划施工时注意造林地的蓄水保土坡面工程﹐如小平条﹑鱼鳞坑﹑反坡梯田等。可采用各种造林方法﹐以及人工促进更新和封山育林等。造林的初植密度宜稍大﹐以利提前郁闭。
一.细致整地
1.细致整地是保证造林成活和幼树生长的关键性技术措施
解决旱期土壤水分不足,改善以土壤水分为中心的生境条件。只有通过细致整地,改变地形,拦蓄径流,同时翻松土壤,增加土壤的孔隙度、透水性和持水量,才能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保证幼树的成活和生长。
提高土壤肥力。通过预先整地,提高了土壤的通气性和含水量后,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营养物质的分解,从而使有效氮、磷、钾的含量增加。整地后,杂草明显减少,也减免了杂草对水分、养分的争夺。
为提高造林质量创造条件。通过整地,清除了石块、草根,疏松了土壤,又将表土集中放置在栽植点周围,使直播、植苗时易于做到深栽、踩实,造林后也便于松土除草。
2.整地方法
水平阶。适用于坡面较为完整的地带。水平阶是沿等高线里切外垫,作成阶面水平或稍向内倾斜成反坡;阶宽1.0~1.5m;阶长视地形而定,一般为2~6m;深度40cm以上;阶外缘培修20cm高的土埂。
反坡梯田。适用于坡面较为完整的地带。一般多修成连续带状,田面向内倾斜成12°~15°反坡,田面宽1.5~2.5m;在带内每隔5m筑一土埂,以预防水流汇集;深度40~60cm。
水平沟。适用于坡面完整、干旱及较陡的斜坡。水平沟上的口宽1m,沟底宽60cm,沟深60cm,外侧修20cm高埂;沟内每隔5m修一横挡。
鱼鳞坑。适于地形破碎地带。为近似于半月形的坑穴,坑面低于原坡面,稍向内倾斜。一般横长1~1.5m,竖长0.8~1.0m,深40~60cm,外侧修筑成半环状土埂,土埂高20~25cm。鱼鳞坑要品字形排列。
二.造林方法
水土保持林的造林方法,应当突出其抗旱技术措施。一般应以植苗造林为主。但是,一些先锋灌木树种可以采用直播造林方法,在阴坡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地带,一些针阔叶乔木树种也可以直播造林。
植苗造林在同一块地不要一、二级苗混栽,以求林木生长整齐。一般植苗采用明穴植树法。开穴深、宽要大于根幅、根长,栽正扶直,深浅适宜,根;舒展,先填表土、湿土,分层踏实,最后覆一层虚土。有的小苗,可采用寒缝栽植法。在土质较松地带,对根系细窄的小苗木,如马尾松小苗,可采用窄缝栽植法,但不要窝根,栽后压紧土缝或踏实,再覆些虚土。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萌芽力强的阔叶树种采用截干栽根,有利于保持苗木本身的水分平衡,成活率较高。
三.幼林抚育
幼林抚育包括除草松土、培土壅根、正苗、踏实、除萌、除藤蔓植物,以及对分枝性强的树种进行平茬等,但重点是除草松土作业。
林木与杂草,特别是与喜光、宿根性禾本科杂草处于激烈的生存竞争状态。初植的幼树竞争力较弱,由于杂草对土壤水分、养分的争夺,导致土壤旱、板结,影响幼树成活、生长。因此,除草松土是保证幼树成活和生长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
概括各地经验,除草松土作业应从春季造林的当年或秋、冬季造林的第2年开始,直到幼树郁闭为止。但个别适应性强的树种,例如马尾松、云南松等,可以只割草,不松土。在春季杂草刚发芽时,就要进行第1次除草。贵在及时,除早、除小不仅省工,而且效益也好,一般第1年应进行2~3次,第2年2次,第3年1次。直播造林抚育时间可适当延长。要依据整地方式珩带状或穴状松土除草。实行林木绿肥、林粮、林油、林菜、林药间作,以耕代抚是一项好经验,应积极推广。但要严禁间种有害幼树生长的藤本和一些高杆作物。
对于耐旱性强、与杂草竞争性强的灌木树种,可以减少抚育年限和抚育次数;土壤水分好、杂草稀少地带可不进行松土除草。直播造林要注意防止鸟兽危害。造林成活率不足85%,或呈块状死亡的,均应进行补植。补植应进行局部整地,选用同龄苗,精心栽植和抚育。对新造幼林要实行封禁,严禁一切人为破坏。但可根据需要有组织地进行割草。
四.混交林的营造
营造水土保持林,要以混交林为主。而良好的混交林分,其生长量也较纯林高。众所周知,混交林多树种生态效益的互补作用,使病虫害明显减少。因此,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应以混交林为主,是一个带有方向性的重大技术问题。这对于改善全局的生态平衡,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不少地区,当前不仅营造乔灌混交林成为现实,而且也发现不少的乔木树种混交祸的成功范例。
人工营造乔木树种与封育林内天然乔灌木树种相结合的方法,形成多树种、多层次的混交林,是亚热带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广大山区丘陵现实可行的成功经验,值得提倡和推广。例如,广东省原来水土流失很严重的潮阳市,人工营造马尾松、台湾相思混交林后,结合封山措施,林下已形成稠密的灌木层,种类达17种之多,主要有黑面神、桃金娘、黄梔子、山乌桕, 还有乔木幼树鸭脚木等。福建省汀溪水库林场营造的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林下也出现多种灌木,并天然长起了枫香幼树。四川省广元市马尾松飞播幼林下已有不少栎类幼树,稍加保护,也可以形成松栎混交林。
在北方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可以营造乔灌混交林。例如,太行山区侧柏林的郁闭度不过高时,林下多有黄荆等灌木生长;油松林下还见有胡枝子、虎榛子生长。北方油松沙棘混交林,只要油松的郁闭度不超过0.6,可以成为稳定的乔灌混交林。各地乔木树种的混交林也有一些成功经验,如油松槲树混交、油松元宝枫混交等,也有生长良好的油松山杨白桦灌木形成天然混交。
各地经验证明,有条件地区,通过封山育林,构成多树种多层次的混交林,也是现实可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