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轶
临近年中,市场逐渐开始憧憬下半年行情。就今年整体来看,中国二次改革已经进入推进期,而经济也进入了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消化的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在中国新旧发展模式转换的大背景下,国内宏观政策风格和政策方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如何探索理解这种转变,并分析其中的不确定性,将是准确判断中国经济形势和股市走势的基本前提和主要变量,这也是判断A股仍然处于牛市酝酿期的主要理论依据和逻辑起点。
稳增长重要性虽然提升,但促转型仍将是未来政策重心。促转型与稳增长的策略目标博弈将贯穿全年,稳增长的需求决定政策的力度,促转型的背景影响政策工具的选择,而促转型将始终是政策的重心。政策转向与制度改革一样重要,以长带短、以改求稳的政策风格下,不会出现政策强刺激:一方面,稳增长政策主要依靠财政与投资微刺激发力;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已转向,全面放松可能性很小。房地产风险释放,经济预期弱平衡将向下打破。基本面的风险主要来自房地产领域,一方面,其观点预期已成型,而风险将逐步释放,并波及投资、关联产业、金融三个层次;另一方面,政策主要关注金融层面的系统性风险防范。小批多次的微刺激,难以对冲房地产拐点的压力和去产能化的影响。
在分析宏观经济决定A 股走势的同时,还须清晰地看到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那就是沪深A股中老态龙钟的企业至今还占据着主导地位,而诸如百度、腾讯和阿里等新兴产业比重太小。这个现象背后凸显出更深层次的问题:A股市场结构已远远背离了全球经济的走势。
在A股市场唱主角的企业已经落伍或即将成为夕阳产业。一句话,A股市场缺乏新经济的血液。追根寻源,这是我国以审批制等行政手段为主来管理股市的必然结果。
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现在确已到了现实倒逼中国资本市场加快改革的关键时刻。当务之急是对改审批制为注册制要有紧迫感,坚决告别计划经济思维浓重的体制与机制,争取早日实行宽进严出的制度,为新经济企业扫清在沪深股市上市的制度性障碍,尽最大努力将新经济企业留在沪深股市上市,或者设法吸引百度、腾讯和阿里这些新经济企业回归A股市场,为沪深股市注入新动力。促使市场结构性大调整,让投资者分享新经济企业的成果,可以推动我国资本市场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正途。
市场对利好基本上已经麻木。其实,很多投资人内心相信A股将迎来重大机遇,但是却在担心市场会再跌10%-20%,所以一旦有利空,便纷纷夺路而逃。有专家称市场能否见底,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宏观经济会恶化到什么程度?国家经济政策会怎样变化?第二,影子银行滥用国家信用的刚性兑付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第三,政府对资本市场政策是否得当。如果稍微放长一点来看,以沪深300为代表的A股价格之低廉,纵比历史最便宜,橫比全球最便宜,相信上证指数长期大幅击穿2000点的概率越来越小。在熊市末期筑底阶段,任何人认为的大反弹都不会出现,市场一定会不断的低迷,一直磨到真正的牛市出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