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勇屹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建筑符号学的学习与研究,结合佛教园区设计的有关内容,从建筑空间的角度,着重论述佛教园区设计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建筑符号学在佛园区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宗教建筑;建筑符号;宗教符号;佛教园区设计
近年来,佛教的发展速度逐步增快,佛寺园区大量兴建,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佛寺园区的设计与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佛寺园区建设大多是以人造旅游景观的身份出现的,其经济目的使佛寺园区过度的商业化、城市化、娱乐化。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使投资方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在设计方面盲目追求气势,通过空间、体量上气势恢宏的视觉效果来吸引游客,甚至不惜抛弃佛教园区应有的整体布局和意境塑造。处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佛寺园区设计往往是时下人工机械的产物,设计手段过于概念定式,直白、机械、被动的设计手法无从展现佛教深奥的宗教文化与佛学意境。佛教园区通过诸多建筑符号传达其独有的宗教文化,宗教活动建筑、僧侣生活建筑、对外接待建筑、景观建筑等,这些建筑符号缺一不可,主次分明。佛教认为人有“五境”,“五境”之外还有一个“法境”,同样佛寺建筑在自然风景的辅助下,将建筑符号在功能、布局、数量和质量上进行塑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不仅满足其宗教功能还能达到佛教禅宗意境的要求。
1 佛教符号语言的设计应用
佛教文化历经千年文明的洗礼,蕴藏深厚的文化内涵,佛教符号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佛教符号备受设计师的推崇,建筑符号也不例外,然而把传统建筑符号机械的应用到现代佛寺园区设计之中,会造成设计作品僵硬,缺失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要做到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深层融合,必须在设计中对宗教文化有所理解,并对宗教建筑符号进行进一步的剖析提炼。
1.1 佛教符号的继承提炼与创新
佛教建筑符号是两千年来不断地变化改造演变而来,佛教宗教建筑符号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宗教文化信息和社会信息,为了反映当下时代精神融合社会文化,我们在进行佛教园区艺术设计时,首先要学习优秀传统佛教符号并对传统宗教符号进行系统的分析,将其富有生命力的佛教文化符号提炼出来,用现代的眼光和手段进行改造,使其既有传统宗教文化积淀,又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1.2 世俗符号的融入辅助
我们必须面对传统佛教建筑符号或多或少受到封建社会腐朽思想影响的事实,传统佛寺建筑布局方式及对神灵的崇拜,可以直接映射出封建社會的社会阶级面貌。诸多建筑符号、宗教符号都有皇家世袭工匠艺术的影子,建筑符号比较繁缛,具有一定的封建色彩。如果完全照搬复制传统的佛教建筑符号并不符合佛教的发展趋势,需要对传统佛教符号进行一些改造,更多地融入新时代理念。平面布局是传统寺院的典型布局方式,如果要顺应“人间佛教”和“都市佛教”等新兴佛教理念,这种传统布局方式很难在用地紧张的城市得以发展。在台湾、新加坡等地佛教建筑亦逐渐现代化。能反映当下时代精神,结合先进建筑设计理念的佛寺建筑并不是对传统佛教建筑的背叛,而是对佛寺园区艺术设计的发展。
1.3 符号与意境兼顾
佛教建筑符号的符义是佛教符号的精髓,佛教符号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其背后意义的存在,人们通过符号对美好事物表达向往之情的原因。我们在对传统宗教建筑符号进行再利用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不要丢掉传统宗教符号的神韵,这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的最集中体现,同样是中国设计师最值得引以为傲的地方。然而对佛教园区意境的塑造并没有引起急功近利的投资方的注意,现代佛教园区建设中意境的缺失已经成为很严重的问题。
2 佛教园区建筑符号语义意境的完善
佛教园区是一种特殊的宗教精神活动空间,通过建筑的物质形态有秩序的表征其佛教文化,建筑符号为佛教自身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特质服务,背后的逻辑结构是佛教文化对物质空间的构建,具有深厚的宗教人文情怀,体现出佛教与世俗世界的沟通。现今市场经济背景下进行的佛教园区开发往往具有浓厚的商业目的,而商业性质作为佛教空间与世俗空间的交互重叠性质只是佛教文化的延伸属性,过于功利的建设目的导致佛教园区最核心的宗教精神与意境塑造本末倒置不被重视,忽略宗教与意境的塑造单纯通过建筑符号进行机械的堆砌无法展现佛教文化真髓。
2.1 佛教空间的意境塑造
佛教园区在建筑设计、建筑布局、园林设计及园林景观设计上都应当营造出“佛家净地”“佛国净土”的意境和气氛,杜绝过于“商业化”“符号化”。盲目追求气势和规模无法对佛教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构建建筑空间的过程中充分融入佛教思想与教义,由此生成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佛教空间才能满足其宗教功能需求并给人带来独特的宗教精神体验宗教功能是佛教园区最主要的功能,宗教空间的塑造尤为重要。宗教空间的意境塑造要合乎佛教宗教制度,并且根据地域性差别进行具体设计。整体设计要符合佛教寺庙设计的规范,具备应有的建筑功能设施,在佛像布置等佛教特殊设施布置上应当按照佛教的基本教义进行,其位置、排列、大小等因素要相互平衡。建筑风格上要庄严肃穆,显示出佛家清净之地的氛围。
2.2 园区园林空间的意境塑造
禅宗佛学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佛教园区中园林景观设计亦吸收了大量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元素,除采用亭、楼、桥、廊、水池、假山等建筑符号语言外,还融入诸多佛教建筑符号,如塔、经幢、佛教情节雕像、佛家圣迹等佛教景观小品,通过植被气候变化,匾额楹联、文物古迹及晨钟暮鼓等悠悠禅意来塑造出佛教园区应有的宗教氛围。佛教的教义是脱世离俗的,因此佛教僧人不会直面世人,佛教寺庙建筑的规划布置上也是曲径通幽,简言之就是“屏俗”。但是,现代佛教建筑的可用空间是有限的,很难达到传统佛教园区的规模,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要注重传统园区意境设计,并探索更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理念与手法。
3 结语
佛教寺庙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却一直没有得到人们本应有的重视,直到近些年来,经济迅速增长刺激旅游业的发展,佛寺园区的吸引力得到显现,然而佛寺园区的设计涉及选址、布局、构景、空间处理、建筑与环境相融合等诸多方面,其宗教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现代建筑设计师对佛寺园区的设计把握难度很大,更何况是做创新设计。通过对建筑符号学的研究,希望能够有效的把握佛教建筑符号与当代建筑符号的有机结合,研究出有效的现代宗教建筑设计指导理论,并设计出既能满足传统宗教文化功能需求、又能符合宗教发展规律,满足现代社会特定需求的宗教建筑。
参考文献:
[1] 楚超超.新加坡现代佛教建筑的发展[J].东南大学学报,2005.
[2] 吕江波,张琦.当代中国佛教寺庙建筑的设计思考——以台湾中台禅寺和法封山为例[J].华中建筑,2011.
[3] 管欣.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意境塑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
[4] 杨琳艺.寺庙园林的禅意创造_比较日本园林禅宗美学的应用及其启示[J].旅游教育管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