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影响下的产品形态语言与设计思考

2014-06-25 02:35蔡狄坚
艺术科技 2014年4期

蔡狄坚

摘 要: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着现代产品形态设计的语言,也改变着人们的造物观念、使用行为以及生存方式。本文通过对电子信息产品的形态语言分析,思考现代高技术产品对人们在视觉传达、行为习惯、情感传递等三方面的影响,并反思新技术带来的两面性,并探讨新时期之下信息产品形态设计对现代生活影响的良性导向。

关键词:信息产品;形态设计;产品语义;技术两面性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科学技术不断地推进着人类制造物件的方法,同时也不断地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在传统的产品设计方法中,形态研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广义的设计而言,产品不再仅仅是扮演工具的角色,产品设计还是人机互动、人际交流及环境伦理中实现信息传达与交互途的重要语言符号。不同的产品通过其形态中特有的视觉符号传递着其外延和内涵的信息内容,使得消费者在认知、操作与精神等方面与产品产生互动。

产品设计既需要以技术与经济条件作为基础,也需要以人文和艺术作为其内涵,这决定了伴随人类文明进程的造物行为由始至终都是一项复杂而系统性的造物活动。随着数字时代的技术发展,信息化的属性也使得产品的设计方法和产品语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化的产品主要表现为电子信息产品,其特征具有明显的高技术化和信息传达的多元化,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等手段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现代产品的形态特征与功能特征不再统一,并向着多功能、高技术、重集成、轻巧便携、操作复杂等方向发展。

1 信息时代对产品形态的影响

(1)对产品传统视觉认知的消解。在传统的造物概念当中,产品形态的表达必须准确地反映产品功能,并顾及人们对产品的认知习惯。人们总是先对产品的外部形态有最初的了解,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继而再发现其功能、内部结构和创新设计点,最终全面地了解产品。因此,产品设计师通常必须研究产品的形态,以及将其与产品的功能合理地融合,从而向使用者传达正确地产品语义。然而,微电子技术及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在对信息产品的形态认知上有了不同的体验。首先对电子信息产品而言,外观可能不足以反映用途。在不通过使用和学习的前提下,使用者可能无法确定这是一个什么产品。其次,技术与工艺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产品实现了功能跨界的可能,时钟同时也是电子相册,充电器可以兼备手电筒功能,现代的移动电话更似是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终端。第三,智能化和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往往令人机交互的操作过程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这也导致了人们对产品认知的滞后性,而不是通过其外在形态来先行判断它是什么。所以,从产品技术的发展趋势看来,我们发现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无法通过视觉外观去判断一件产品的功能,人们熟悉的通过形态语言来认知产品的经验在逐渐被消解。

(2)产品形态与操作行为关联性的弱化。现代设计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是形式追随功能,提倡产品的形态与样式要围绕其功能来展开。这种指导思想所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使得产品的语义变得简单易懂,并且通过行为上长期的使用经验来固化人们对产品的认知。但现代技术的发展使产品的形态属性与人的行为模式之间的关联性发生变化。比如有线耳机或无线蓝牙技术消解了传统的打电话的行为模式,它使得打电话行为有更多不同的展现形式,并弱化了与传统打电话姿态的关联性。

(3)产品形态变化所带来的情感转移。在大多数情况下,产品语义是传递产品情感因素与表现产品内涵的重要的手段,它可引导使用者去联想和探索产品所表现出的直接或间接的情感体验。在生活当中,一个儿时的玩具、一件情侣间的定情礼品或一样几代传承的物件,都可以将美好的产品形态与人的某个时期的丰富情感关联起来。对于信息产品而言,丰富的功能与体验毫无疑问使产品拥有了更丰富的情感表达,但这种多元化的手段也会造成对产品外在形态的忽略与对形态情感的转移,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丰富和强烈的感官刺激会造成使用者对新媒介的依赖,并越来越无法从这种快餐式和无止境的信息海洋中抽离出来。其次,过度的感官刺激培养出人们对事物认知的重口味,反而弱化了對事物形态的欣赏与思考,更多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让位于浅层次的感官体验。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人们越来越期待开启机器后所展示的缤纷世界,而对其外在形态表现得无动于衷。

2 信息化时期的产品形态设计思考

在作这样的探讨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承认无法阻挡及改变新技术所造成的影响和变革,必须承认信息时代的到来。但就如对新事物的接纳和对旧事物的传承一样,我们可以对新时期下产品形态设计有辩证的思考。

首先,新技术与传统经验的平行发展。科技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多样化体验,而人类经验与文化却是衡量技术发展的价值尺度。传统的造型手段、材料运用、明确功能等,都有助于将对生活的美好经验与情感通过造物的行为进行传承。与信息时代产品所带来的海量资讯及多方位的体验不同,看似缓慢的节奏及纯粹的功能反而能使人有机会去思考造物的意义,美好而丰富的产品形态可让人细致地感受到设计所带来的美学伦理观。如同历史上日本设计和北欧设计所提供的经验,对原始材料的热爱、对自然形态的崇仰以及对传统工艺的传承,是他们能够在现代工业文明进程中维护其强大美学传统的重要保障。

其次,产品设计承担着人文情感传递的使命。在人类社会中有着丰富多样的情感活动,人类的情感有着不可相互替代的属性,丰富的情感也是构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产品在集成功能的同时,也集成了使用者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现阶段通过信息产品进行互联网社交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但其另一个结果是,过度地依赖产品带来便利性也会使人们也会逐渐失去对传统人际关系的情感培养和尊重,且容易将对人的情感与对物的情感混淆。因此,我们也要提防生活中因对新技术产品的使用依赖而转化为情感依赖。从设计的角度而言,要提倡在新产品中注入生态设计和传统的人文设计的理念,主张令现代生活内容向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设计态度。

3 结语

日本的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提出这样的观点,接触精心的设计能够唤起意识的觉醒,人的欲望也随之发生变化,消费方式及资源利用形式,甚至生活方式都会改变。产品设计的本质就是要培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欲望,而新时期的产品设计也必须寻求新的形态语言。所以设计师无疑要承担起承前启后的重要责任,通过建立新的审美法则来清晰地描绘出人们对未来的共同憧憬。产品设计就是生活态度的设计,设计师就是通过产品的形态语言,构建出人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及人与环境之间的沟通桥梁。在科技进步与商业推动的双重影响下,众多新颖的产品不断涌现并时刻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习惯,这使得设计已经跳出了常规的设计模式范畴。我们研究产品的同时也要挖掘更贴近人心的设计语言,服务于新时代的工业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 许喜华.工业设计概论[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 杨剑龙.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 原砚哉.欲望的教育——美意识创造未来[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