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花腔女高音在人类声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富有特色的演唱艺术为人类艺术增添了许多色彩。同时,这种演唱形式也打开了女高音领域的另一扇传奇大门,成为众多艺术家、音乐家抒发感悟、感叹人生和传递感情的重要艺术形式,可以说,花腔女高音是人类艺术表演领域的一块绚丽瑰宝,是人类声乐史上的重要财富。
关键词:花腔女高音;演唱艺术;中西方比较
0 引言
花腔女高音演唱艺术绚丽多姿、极富特色,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声乐领域的瑰宝。然而,由于历史的演变进程不同,中西方的演唱艺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很少有歌唱者能同时将两者融会贯通。如果能够求同存异,加强对差异的理解,把各自的艺术发展趋势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切磋,必然会使人类花腔女高音艺术领域得到更加辉煌的成绩和更有前景的发展。本文中将对中西花腔女高音演唱艺术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从而总结出中西方演唱艺术的共同和差异之处。
1 中西方花腔女高音的起源及特征比较
1.1 中国花腔女高音的起源及特征
“花腔”在中国的黄梅戏、宛梆中早已出现,但是这里所说的花腔与本文中所探讨的中国近现代花腔艺术有一定的差别。随着歌剧的蓬勃发展,花腔女高音也以其美妙纯净的音色在众多没声唱法中上上发光。20世纪30年代,西方美声唱法涌入中国并被中国音乐所接受、借鉴和学习。我国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随后也陆续出现、大放异彩。中国的花腔演唱艺术作品继承了中国声乐艺术丰富表现力的特点,歌唱家会在旋律节奏中加入即兴演唱。同时因为中国地域辽阔,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演唱者在演唱时可根据作品风格加入“滑音、摇音”等各种装饰音。中国的花腔女高音演唱艺术,在借鉴了西方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国的演唱特色,使其更好地融入到中国的音乐当中。
1.2 西方花腔女高音的起源及特征
19世纪初,随着对歌剧风格喜爱的转变,人们也开始失去了对阉人歌手喜爱。花腔女歌手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花腔女高音的演唱艺术轻巧,极具弹性,如“百灵鸟”般明亮、纯净、柔美,它的高音令人不禁为之感叹,特别擅长跳音及快速的歌曲和乐句。歌者曼妙的声音灵巧亮丽,使人不由自主的沉醉其中。
2 中西方花腔女高音演唱技巧的比较
2.1 呼吸
呼吸,可以说是每一种歌唱艺术的根基,是歌唱的动力。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对于花腔女高音来说,掌握好各种花腔形式的不同呼吸方法是更好的表现音乐和情感的最重要技巧之一。唱颤音时,歌者的呼吸重点是准备音,采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保持胸腔一直打开,通过收紧和放松小腹进行呼吸的调整。长跳音时,同样采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起音前只需吸入小于胸腔2/3的气息量,切忌一音一吸,因为这样会破坏跳音的整体美感和连贯性。唱快速花腔乐句时,还是要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唱之前只能吸入三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气息量,若歌者需要中途换气,则在音阶上行或跳音上行时采取肺部突然吸气。
2.2 情感与神态
歌唱是感情的载体,歌者要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切体会歌曲中的情感,仔细揣摩作品中的情绪内涵,情感与良好的歌唱技术并存,花腔歌唱的明暗度要控制好,声音的音色要与歌曲的具体情境、情绪一致。这样才能将歌曲中的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令人感动。情之所至,有感而发,才更能打动、吸引聆听者,才能使之沉醉于歌曲中,随着歌曲的情感起伏而起伏。总而言之,虽然中西方的花腔女高音演唱艺术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雄厚的呼吸和真挚动人的情感与大方自然的神态这些共同的特征,赋予了中西方花腔女高音演唱艺术相互交流、融合的机会,使歌者有可能同时掌握中西方花腔艺术。
3 中西方花腔女高音文化背景的比较
由于历史的发展进程不同,中西方花腔艺术自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真是这些差异影响了中国歌者对西方花腔女高音歌唱艺术的掌握。若能加深对其的了解,那么对西方花腔女高音的学习将会更加容易。本部分将从以下三点对中西方的差异进行分析。
3.1 文化观念
文化观念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渐渐沉淀下来的,受到地域、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影响。中国的文化观念由于受到传统儒家的影响崇尚一种含蓄内敛的中庸之美,讲究神韵。而西方则比较直接、真实。中国的作曲家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国的传统民族声乐元素,如《苗岭的早晨》就具有苗族的特色、《小鸟飞来了》则具有蒙古族的特色等。西方花腔女高音作品则将我们带到一个充满异域特点的世界,如《夜莺》的俄罗斯风格、《燕子》的法国风情等。
3.2 演唱心理
演唱不仅仅只是演唱一门独立的艺术,它同时又与生理、物理、心理相结合起来。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是心理,只有把握好表演心理,才能更加投入的进行表演,从而达到较好的演出效果。作为歌者,需要经过:一度创作,“想象”;二度创作,“联想”。演唱者要对作曲家的一度创作准确理解,这样才能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来表演花腔乐句的心理“想象”,为二度创作奠定基础。然而中西方演唱者由于文化的差异对同一作品的想象不可避免的存在差异,正如一个中国歌者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抛开中国的思维方式去向西方的思维接近,总是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中国的色彩。而“想象”出现的偏差也决定着二度创作“联想”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中西方的差异。这种差异,歌者只能在理解歌曲的同时去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再尽力去将这种差异缩小。唯有这样才能使中国歌者对西方花腔女高音艺术的掌握。
4 结束语
花腔女高音中西方艺术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点,本文仅仅介绍了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差别和相同点需要进行更加广泛、系统的欣赏和研究才能得出。总之,花腔女高音是一种非常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其的研究一直是一个很艰难的领域,中西方的共同与差异之处其实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但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融会贯通,通常都将其分开研究。若能加深对其的理解必然会使人类花腔女高音艺术领域得到更加辉煌的成绩和更有前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珊.花腔女高音演唱训练技巧的研究[J].音乐时空,2013.
[2] 刘美岑.花腔女高音,歌剧咏叹调的不朽灵魂——兼论抒情花腔女高音的合理运用[J].大众文艺,2011.
[3] 李卓.借鉴、融通及其他——中西花腔女高音演唱艺术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荣蓉(1978—),女,安徽巢湖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