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利平
摘要:2013年我国共有10家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遭证监会处罚,一系列财务造假案件的出现,暴露出审计质量控制环节的薄弱,使得作为中介机构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愈来愈受关注。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审计质量,只有提高审计质量,加强质量控制,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根本上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能力,才能真正促进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正常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措施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现状
会计师事务所被称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责任和作用重大。然而,近年来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虽然不断提高,但财务造假案件仍屡禁不止,会计师事务所在独立性、项目执业质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离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要求和投资者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审计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将决定其审计工作能否有效开展。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就是对审计质量进行控制。以此降低风险,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
2013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情况通报显示,检查了159家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体系设计和运行情况、事务所业务收费情况以及业务项目质量,多数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较好地执行执业准则,执业质量逐步提高。但检查中也发现,部分中小事务所的内部管理较为薄弱,质量控制体系存在较大缺陷,导致执业中存在执行审计准则不到位、未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风险导向审计流于形式、审计证据获取不充分、审计报告披露不规范的问题,个别事务所甚至出具虚假审计、验资报告等;另外,少数事务所还存在审计收费偏低、恶性竞争、未按规定进行业务报备等问题。在加强执业质量检查的同时,中注协还对行业不正当低价竞争加强了综合治理,营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执业环境。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上市公司审计聘任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主要由控股股东构成,他们不但掌控着管理权,还拥有决策权和监督权,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这种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相当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不仅是被审计人,而且还变成了审计委托人,他们委托审计人对自己进行审计,审计费用等事项由其自己决定,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通过对注册会计师的选择权和支付审计费用的方式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施压,使会计师事务所难以保持其独立性,无法做到公正执业,降低了审计质量。
(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薄弱
目前尽管很多事务所都会对自己的内部业务质量控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中往往流于形式。一些规模小的事务所可能存在着侥幸心理,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也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争抢客户,降低收费,恶意竞争,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2013年中注协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设计及运行的有效性和业务项目整体质量进行了检查,发现部分中小事务所内部管理较为薄弱,质量控制存在缺陷,执行审计准则不到位,执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事务所存在“特殊普通合伙”转制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合伙人机制,没有严格执行质量控制制度等现象。在审计业务项目检查中也发现,执行审计业务时一些注册会计师没有严格执行对重点审计领域的审计程序,审计证据不够适当、充分。已经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要求所有的会计师事务所都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实际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认真履行审计程序,使得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流于形式,审计质量控制效果不理想。
(三)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素质较低
作为注册会计师,要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足够的执业经验,包括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对审计方法的运用和创新,具备相应的执业能力。若审计人员素质过低,影响审计质量,这样便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偏低。2013年财政部检查中发现江苏苏亚金诚会计师事务所在部分业务项目审计过程中,个别注册会计师对存货、应收账款、无形资产、借款、收入、补贴收入、对外担保等没有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没有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四)外部监管体制存在缺陷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是多头管理模式。从政府监管的层面上来看,证监会、审计署、财政部等都对会计师事务所有监管职能,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都有权进行检查,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各地方协会也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业务检查。从表面上看,这种监管非常严格,严丝合缝,然而在实际执行中,这种多头监管出现了职能交叉、边界不清和监管盲区并存的问题,经常发生对同一业务进行重复检查或者有些重要业务被漏检的情况,造成了外部监管不力,出现审计质量较低的状况。
三、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途径
(一)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由于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上市公司管理层通常缺乏完全的独立意识,加上部分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形同虚设,无法有效监督大股东的行为,导致中小股东权益被侵占和损害。因此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求在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制度上安排,要建立起科学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使公司的所有者、管理者、经营者、监督者恪尽职守,互不越位,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使企业富有活力,这样审计质量控制也能加以完善。
(二)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
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渗透到企业各个领域、覆盖企业各个方面、融合企业人、财、物。会计师事务所努力的目标就是建立一套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内容完整、结构合理、方法科学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健全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体系。通过多种后续教育的方式,会计师事务所全体人员要形成一种好的专业氛围,在全体人员心目中树立全面防范风险的意识,相互督促,相互帮助,提高审计质量。
(三)提高事务所审计人员的素质
首先,会计师事务所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为本所的审计人员提供在职相关培训、上级领导的业务指导、参加相关研讨会的机会,鼓励审计人员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对于行业内的新变化要及时关注,在工作中对审计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不断的研究,使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得以不断的提高,以更好地胜任工作。另外,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考试阶段,后续教育和持续的监管更是有力的手段,中注协可对注册会计师设立职业道德档案并定期向公众披露,持续监控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情况,使其不敢做出舞弊行为。
(四)全程对业务进行质量控制
对审计业务质量的控制应该贯穿于审计工作整个过程,从审计工作开始一直到结束都应该对该项目的质量进行控制。业务承接阶段选择被审计单位时,要对企业进行初步的了解,在确定可审的情况下再承接业务,规避风险。在审计阶段,项目经理应对搜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筛选,分辨其可靠性和相关性,在审计现场工作结束时要求企业在搜集到的所有资料上盖章,增强其可靠性。此外,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提供书面证据并做出解释,保持会计师应有的职业谨慎性。在审计报告阶段,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度,不能流于形式。对每个项目的业务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可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降低风险,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研究.山东农业大学硕士论文会计师事务所声誉[D],2011.
[2]王娟.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问题研究.财政部财科所硕士论文,2011
[3]李晓慧,吴亮.独立审计职业利益与审计质量冲突的解决路径.财会通讯,200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