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下事业单位会计账务处理存在的问题剖析及对策

2014-06-25 08:47:05高霞
2014年9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对策

高霞

摘要:为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促进公共事业发展,财务部在去年发布并实施了新的会计制度。此举推进了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的会计账务核算。然而,在执行新制度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为促进新会计制的顺利实施,本文以新会计制为背景,简单说明其对事业单位会计账务处理的影响,并剖析在账务处理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进而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会计制;事业单位、会计账务处理、对策

一、新会计制对于事业单位会计账务处理的影响

近年来不断深化的财政体制和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对事业单位的会计账务处理提出更高更精准的要求。对此,国家在2013年初全面实行新会计制,在这大背景下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账务处理影响如下:首先,完善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础上会计制度的框架,引用企业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折旧和摊销无形资产,为确保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将基建数据融入到投入财政资金的核算中,为预算部门规范非财政收入结转、结余和分配提供合理有效的方案。其次,在新会计制下的事业单位资产核算中,对资产计量做了重点阐述,确保国有资产会计信息的完整,补充并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细化了事业单位在会计账务处理中的会计科目体系对财务报表也做了系统的改进措施。

总体而言,新会计制下事业单位会计账务处理的改革浪潮是积极的,正确的,它可以整合信息资源,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实力,这对我国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二、剖析事业单位会计账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有关资产管理的问题

新会计制度下原账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将有一部分要按照新制度转为低值易耗品。事业单位建立新账后,应先将原有固定资产全部转至新账固定资产科目,然后进行盘查清理,根据盘查清理结果,按照新的固定资产标准对原有固定资产重新划分,符合新固定资产标准的资产继续保留在固定资产科目内,不符合新固定资产标准的资产应划为存货,按照存货管理。如:事业单位以前购买的电风扇、写字台、货架等物品都达不到新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但有的资产数量和金额比较大,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则不敢按新的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因为新会计制度中对原账中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资产调账金额和数量没有明确规定,这给实际操作造成了困难。

(二)有关量化指标不明确的问题

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入账有如下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核算和管理。规定中的“大批”没有明确划分其计量,造成实际操作中缺乏量化指标。又如:事业单位购买大批办公桌椅等固定资产,多少数量或多少金额算大批,没有统一规定。假设事业单位按新会计制度将这次购买大批办公桌椅等资产计入固定资产核算,后来又购入几套办公桌椅等资产时,是否也同时计入固定资产中核算,则没明确的界定。

(三)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明细科目设置层级过多问题。

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应当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明细科目,两个明细科目下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功能分类的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同时在“基本支出”明细科目下按照“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进行明细核算,在“项目支出”明细科目下按照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事业支出科目应当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等层级进行明细核算,并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明细科目下应当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同时在“项目支出”明细科目下按照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支出明细科目设置层级过多,在实际工作中不实用,不能简明扼要的给出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明细账应该怎么设。

(四)有关制度执行的各种衔接问题

在新会计制的实施中出现新旧没衔接好的问题,主要分为账户衔接和财务报表衔接。账户衔接:虽然财政部将账户的衔接问题也做处理,但是并没有结合各个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作具体情况说明,导致会计人员在处理实际情况时产生疑问和困惑。财务报表衔接:新规定中明确表示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不用填写上一年度的数据资料,这就缺乏直观的比较,也会导致掩盖且失真的会计信息出现。

三、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账务处理问题的的改进措施

(一)资产管理问题的改进措施

加大财政部与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适当补充完善存在缺陷的地方。对新会计制度下原账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不符合新固定资产标准的资产应划为存货,按照存货管理。建议对调账资产的种类、数量、金额制定相关标准。这样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管理固定资产时,才能有据可依,便于资产的管理。

对于旧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取得的应用软件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新会计制度中对事业单位取得的应用软件,如果其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将该软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但怎么处置无形资产没有相关规定。建议比照处置固定资产的方法制定处置无形资产中应用软件的相关规定,以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据可以。

(二)量化指标不明确的改进措施

财政部继续完善新会计制度中“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中的量化指标不明确问题”,规定多少数量以上或多少金额以上算大批同类物资。明确事业单位将先购买的达到规定数量标准或金额的大批同类物资按照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以后购买的零星物资,虽然没有达到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但属于先前购买的大批同类物资之内的并且以记入固定资产的物资,也应记入固定资产账,做为固定资产管理。如上文购入办公桌椅的例子,事业单位按新会计制度将购买大批办公桌椅等资产计入固定资产核算,后来又购入几套办公桌椅等资产时,也要同时计入固定资产中核算,减少因数量不同引起的同类资产存在的入账差异问题。统一事业单位的收入规模,设定经营大小分类或是相对比例,明确可以不计提修购基金的事业单位标准。

(三)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明细科目设置层级过多改进措施。

财政部应简化新会计制中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明细科目的设置,建议制定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明细科目基本构架,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按基本构架设置明细账,如: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工资、津贴补贴等,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工作,同时也保证了事业单位会计账目的一致性。

(四)衔接问题的改进措施

事业单位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对于新会计制中不清晰的规定要及时予以补充并确认,在工作期间的会计人员也要积极做业务培训业务,不断提高人员的会计专业技能,加深掌握对新旧账户和财务报表的衔接知识,相关部门做好普及新会计制内容的工作。同时,要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衔接问题做相关的修订和必要的补充说明,保障新会计制的有效实施;也可以借鉴企业会计的会计准则要求,加强与行政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

四、小结

随着目前不断进步的社会事业以及经济快速、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给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环境,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账务处理方面的财务风险。所以说要不断加强事业单位防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新会计制的实施过程中,加强对财务细节的把控,并完善资产相关管理、量化指标制定、明细科目设定和新旧制度的衔接等的改进方案,才能够更好的大力推进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进程。(作者单位:海阳市财政局)

参考文献:

[1]郭蓉.关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问题的探讨[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07(07).

[2]罗庆云.关于我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思考[J].经济视野,2013.13(13).

[3]赵琳.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突破和创新[J].财经界,2013.23(23).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40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28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6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8
走,找对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