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假快递

2014-06-24 00:00:00梦丫
莫愁·时代人物 2014年1期

入行假快递

2013年9月23日晚,兰州市城关区永昌路夜市上人流如织。晚八时许,街头突然一阵骚乱,只见一名二十多岁的黑衣男子被身后一帮人追赶殴打着,当民警接到报案赶到时,黑衣男子已头破血流倒在地上,声息全无,而殴打他的那群人则已逃逸。随后,兰州市公安局利用“数字化城管”等社会监控资源,进行跟踪拼接,最终将主犯王伟林及两名同伙抓获。

经查,被害人名叫张强,26岁,甘肃天水人。犯罪嫌疑人王伟林与他同岁,两人是高中同学。随着调查深入,警方发现,此案居然是两个假快递团伙之间的火拼,而王伟林就是警方追查已久的假快递头目。

事情得从一年多前讲起。那是2012年春节期间,王伟林在老家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他惊讶地发现,高中同学张强一副春风得意的样子,张强说自己在兰州开有一家快递公司,生意不错。

王伟林和张强是同班同学,家境差不多,都是天水县郊农民。几年前,王伟林从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在兰州一家保险公司做业务员,收入微薄。

回兰州后,王伟林多次约张强吃饭,终于套出了他赚钱的秘密。原来,张强曾在一家快递公司做业务员。可他嫌赚钱少,便在一个上海网友的介绍下,加入了一个“飞单”QQ群,即出卖各家快递公司网购客户信息的群。这些群主的信息,都来自于在快递公司客户数据库做系统数据输入的工作人员,他们以每条二十元的价格出售客户信息,包括客户姓名、地址、电话、所购商品等。不法分子买到这些信息后,在客户购买的真正商品没到之前,假扮成快递员,拿着假货送去,利用货到付款的方式骗钱。而客户看到快递单上的信息确实是网站和快递公司的,根本没想到先验货再付款,所以使骗子屡屡得逞。

张强意识到这是条发财之路,于是辞职单干,现在他与几个“飞单”QQ群合作,生意不错。

王伟林担心地问:“客户不会报警吗?”张强说:“客户一般都想不到问题出在快递身上,而是打电话给卖家询问,等发现被骗了为时已晚。再加上每次骗取的数目都不会超过五百元,为了这点钱报警,客户自己都嫌麻烦。”说到这,张强不无得意地怂恿道:“怎么样,跟我干?”这是明目张胆的犯罪,王伟林很是犹豫。

2012年10月的一天,张强把王伟林带到他位于郊区的“快递公司”,只见里面堆满了各种盒子、包裹,“那是用来充门面的,每次送货不可能只送几个,得有琳琅满目的感觉。”张强说。还有一本本的快递单,各家公司的都有。“网上买的,得常换公司,太密集地冒充一家公司,容易被盯上。”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电话卡,张强解释说:“做一单生意,手机就关机,换一张卡再打,用过的电话卡过一段时间再用。而且这些电话卡只给客户打,不接。” 除此之外,还有电脑、工作服、电动车等,一应俱全。

张强再次邀王伟林入伙,他提供客户信息和装备,每单抽30%利润。此时王伟林正面临保险任务没完成再次失业的窘境,他最终同意。

“接手”假快递

王伟林在张强的指点下,选择了两个客户小试身手。他穿着工作服,拉低帽檐,电动车上堆满了货物,确切地说是盒子,其实有用的就是上面两个。张强交待他,万一有客户查包裹,发现货不对,就说“可能拿错了,我回公司核实一下”,然后大方走人。

第一个客户在城关区和政路,王伟林镇定地拿起手机,通知对方来取货。很快,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下楼后,拿到包裹签了名字,随口说:“这次到得还挺快。”王伟林吓了一跳,但看对方是满意而非怀疑,才放下心。对方交了钱,拿起包裹就走,王伟林的心怦怦跳着,也立即走掉。第一单的三百多元钱就这样轻松到手,王伟林的胆子大起来,又开始了另一单。一上午的工夫,他就赚了几百元钱。

两个月后,张强神秘地邀请王伟林外出,说要带他见识一下。原来这天,张强做了一笔三千元的大单。王伟林很紧张:“万一客户报案,警察找上门来可就完了。”张强说:“你跟我一样胆小。关注这两天的新闻没有,有一个客户在网上买了近万元的笔记本电脑,可收到的居然是一块砖头。这给了我启发,我们以往太谨慎,赚钱的速度太慢,现在我要干大的。”

2013年元旦前,王伟林接到张强慌乱的电话:“我好像被警察盯上了,得出去躲一阵,公司那边你也别去了。”王伟林提心吊胆了好几天。

张强一直没有消息。见一切风平浪静,王伟林忍不住来到了公司。看着堆积如山的盒子和那些装备,他觉得很可惜。于是,他在其他地方租了间房,把张强的家当全都搬了过去,他要接手张强的生意。王伟林吸取了张强的教训,改进诈骗手段。他不像以前那样,在假包裹里塞砖头或破布,一旦被客户发现便无可遁形。他买来客户的购物信息后,上面是什么货,他就快递什么。比如价值一千多元的羊绒衫,他花几十元钱买来一件毛衫塞进去,这样客户只会认为自己收到了假货,找卖家扯皮去了,绝对不会第一时间报警。而且在王伟林看来,他的行为最多是贩卖假货,远没有之前的诈骗严重。

这招果然灵验,王伟林的“快递”工作比以前安全多了,他的贪欲也迅速膨胀。他开始招兵买马,不到半年时间已经有了四个同伙,而他也不用再亲自送货,只是在出租屋里坐镇指挥,将四个同伙划片安排,每天做几单,做什么单,掉包的物品,都由他搞定。

就在王伟林自以为事业丰收时,事情又起了变化。

闹市火拼

2013年3月,王伟林的生意变得艰难起来。那些上过当的人虽然不一定报警,但会跟亲朋好友讲述,也会在网上发帖,人们很快就有了防范意识。最差的时候,十单里有七单是收货人先验货后付款,他们放进去的假货屡屡被识破,只好灰溜溜地走人。

王伟林并没有因此收手,而是很快想到了新的诈骗手段,那就是拿到客户的个人信息后,不管客户有没有在网上购物,他们都会自称快递公司人员,给对方打电话,说有快递物品,但由于天气潮湿看不清具体地址、姓名,请对方提供,然后派人上门送来假冒物品,请对方签收。这时人的本性就显现了,有人以为是某个朋友想给自己一个惊喜,更多的人是想占便宜,自己明明没有买,看到有东西送来仍会签收。对方签收后,王伟林随后会派人打电话说:“快递你已经收了,必须往我们的银行账户打钱, 如果不肯给,便会有讨债人员上门。”

这已经是赤裸裸的讹诈,不过,他们通常会选择女性作案,而且金额限制在四百元左右。那些收货的人明白是自己贪小便宜吃了亏,大多会自认倒霉。于是,王伟林的生意又迎来了第二轮高潮。

5月的一天,久已没有音讯的张强突然找到王伟林说:“听说,你接手了我的快递公司,现在生意做得很顺啊?”“公司在你手上已经完蛋了,是我接过来做大的。不过,看在你带我入行的情面上,我还是会给你一些补偿。”王伟林说着拿出了两万元钱。

张强倒没讨价还价,痛快地接过,然后接着提出要求,要王伟林的假快递退出城关区,因为他又在城关区做起了老本行。城关区是兰州最繁华的区域,白领聚集。王伟林轻蔑地笑笑:“我没办法满足你的要求。” 两人不欢而散。

6月中旬,王伟林的同伙送假快递时被揪住,对方还报了警,那个同伙好不容易才在警察赶到之前跑了出来。王伟林让那个同伙马上离开兰州,到外面躲一阵子,等他的通知。之后,他让其他同伙停止行动,想过一段时间再说。

2013年9月23日晚,王伟林和几个同伙从永昌路一家酒店出来,突然有人叫住了他,原来是张强。张强嚣张地说:“我给你一星期时间,要么从我的地盘里撤走,要么我们的人见你一次打一次。”王伟林听后,不由得怒火中烧,冲上来与他撕打,张强见王伟林人多,转身就跑。

王伟林带着同伙很快追上来,他跑到张强身后把张强扑倒在地,操起路边的石头便朝张强头部狠命砸去。待王伟林的同伙赶到时,张强已经一动不动了。眼看已有路人报警,王伟林等人急忙四散逃跑。可天网恢恢,监控录像早已拍下了他们的行径与逃跑路线,最终王伟林及两名同伙被抓获,另外两名同伙还在追逃中。

起初王伟林试图遮掩罪行,只说是和张强因为感情纠纷动手,然而他的同伙却在审讯中说漏了嘴。警方这才知道王伟林正是他们一直追查的假快递头目。经初步查实,王伟林及其同伙涉及案件两百多起,涉案金额达三十多万元,案情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达,网络购物、电视购物越来越盛行,选择快递公司寄送包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此也促使了快递公司的迅猛发展,导致不法分子把黑手伸向了快递行业。广大消费者做好防范此类案件的关键点在于,做到查验货物后再付钱。我们建议快递行业主管部门强化对快递客户个人信息加密保护的行业管理,强制推行并监督各快递企业建立内部客户信息数据库,并设置高级别的授权访问登录权限,严格做到数据库登录实名制和专人专用,杜绝因不法侵入计算机系统或者人为窃取导致客户信息外漏。快递企业还应严把从业人员入口关,规范业务流程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追查机制。(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编辑 钟健 124976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