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返亚太之后的两年

2014-06-24 12:15张娟
财经文摘 2014年1期
关键词:亚太奥巴马外交

张娟

当美国的学者、新闻记者和政策制定人士仍旧在争论“pivot”和“rebalance”哪个词形容重返亚太政策更合适的时候,该政策已经在跌宕起伏中执行了两年多了。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被“重返”之后的亚太发生了很多扣人心弦的事件:中菲一触即发的黄岩岛对峙、中日钓鱼岛事件的日趋升级、东南亚诸国在南中国海的挑衅。在咄咄逼人的重返政策之下,这些事件都是意料之内的。

但是,在该政策之下,中美关系的继续稳步发展,尤其是长期处于冷淡状态的军方交流也在加深却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原本以遏制中国为目的的重返政策,从这个角度讲是不是已经失败?该政策的实施前景又是如何?

重返之后的两年

回顾重返的这段时间,不难发现这个政策经历了两个阶段:军事威慑阶段,安全、经济和外交三管齐下的“综合治理”阶段。

在重返刚推出的2011-2012年,该政策强调的重点是军事威慑。在美国的唆使下,菲律宾在黄岩岛上与中国发生了正面对峙。美国全面加强了与越南的关系,两军还举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型军事演习。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加大了对日本的支持力度。中国周边的外交环境骤然紧张起来。

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陆伯彬告诉记者,“美国在对他来说并非核心国家利益的问题上挑战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因而引发了中国的强烈反对”。在与周边国家的边境争执中,中国均采取了强硬姿态。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通过官方途径、民间通过网络等形式对重返表达了最强烈的抗议之声。

陆伯彬认为,经过这一轮紧张的亚太博弈,“美国意识到在关系到中国核心国家利益的问题上挑战中国不是明智之举”。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也清楚地指出,“中国在与菲律宾和日本的领土争端中所表现出来的强硬立场,部分原因是对重返亚太政策的一个回击”。

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政府于2012年年底被迫对重返政策进行了修改,这也就是该政策的第二个阶段。该阶段不再强调军事威慑,而是突出与亚洲国家在外交和经济上的互动,与此同时,加强与中国的关系。

不是重返的重返

奥巴马政府的前国家安全顾问杰夫·贝德在接受采访时一再强调,“重返政策不是一个全新的政策”。相反,该政策是对过去美国亚太政策的加深和延续。贝德的观点代表了美国大多数学者和政策界人士的观点。

在冷战之后的二十多年里,虽然克林顿政府和小布什政府面临索马里、波斯尼亚、科索沃、伊拉克、阿富汗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挑战,他们仍旧继承了美国的亚太传统,积极参与到该地区的事务之中。当1996年台海局势紧张的时候,克林顿政府派遣了两艘航空母舰以示威慑。2006年6月,美国在太平洋举行了越战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演习。这次军演涉及2.2万人次,280架战机,以及30艘军舰(包括3艘航母)。

虽然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前任美国政府政策的继续,但是,他的重返还是有很多独特之处的。

在地域上,奥巴马的政策所强调的亚太范围要比前任政府广泛。重返政策不仅仅局限于美国传统的亚洲重心东北亚,而是前所未有地把注意点投放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

在合作力度方面,奥巴马政府增加了总统和部长级别的到访次数。克林顿国务卿造访亚太的次数大大多于她的三位前任。

在内容方面,调整之后的重返着眼于安全、经济和外交三管齐下。

根据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3年8月发布的一份题为“再平衡之举:美国的再平衡与亚太的稳定”的研究报告,在安全方面,重返政策最显著的举动是美国加强与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菲律宾在军事上的联系。从2012年4月开始,美国在澳大利亚达尔文市的军事基地开始了为期6个月、涉及200到250名海军陆战队员的轮流驻扎。2013年,第二批的轮值已经开始。美国预计将这种轮值驻扎的形式不断扩大,最后达到2500名海军陆战队员的规模。两国的海军还商讨加大美军使用澳大利亚海军在印度洋海军基地的权限。

这份报告还指出,美国重返亚太的军事步骤还包括:把军力重点从驻扎在阿富汗和其他不稳定地区向亚太转移;把海军原来驻扎亚太的比重由原来的50%提高到60%;空军向亚太部署了60%的海外力量;参与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王牌陆军第25轻步兵师重返亚太驻扎。

在经济方面,重返政策讨论的重点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这包括美国与其他11个国家间的一系列贸易规则的讨论。此外,在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国家出口战略中,2011年重点关注的十个新兴出口国家中,亚太占了四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这反映出美国对亚洲迅速发展的经济的重视,美国意识到积极参与到这一地区对于保持美国经济的强劲是必不可少的。

在外交层面,重返政策的最大表现是加强与美国亚太盟友的关系,深入与合作伙伴关系级别的国家(如新加坡、印尼和印度)的关系;强化对亚太多边组织的参与;最后,把握好中美关系。

重返政策的前景

对于重返政策的前景,美国基本上存在着两种声音。第一种声音认为该政策仅仅是奥巴马政府的一个策略,一个政治手段而已。这派观点认为通过大张旗鼓地推出重返政策,美国可以安抚亚太盟友,威慑中国,让整个亚太以及全世界明白美国在世界上不可替代的位置。但更多的美国学者认为重返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还会“常驻”亚太。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重返有着深刻的背景,是由一系列更广泛的战略、经济和政治等综合因素所决定的。

从大的战略来讲,这是奥巴马政府对未来美国外交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在必要性上,美国的学者和政府人士认为该政策的出炉也是应亚太国家的要求。这些国家因为中国不断的崛起而感到不安,这一点在那些与中国存在领土纠纷的国家中表现更明显。重返政策受到了大部分亚太国家的欢迎。大体上,除了中国之外,东北亚、东南亚、南亚的国家都以公开或私下的方式表示欢迎美国的重返。

除了美国国家利益上的考虑,奥巴马总统本人也是促使重返政策出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多数美国学者认为,在东南亚度过童年的奥巴马是重返政策最大的支持者和推动者。因此,虽然对重返政策发挥重要影响的前国家安全顾问多伦尼离任,接任该职的赖斯并没有太多亚太经验,再加上克里对中东的“情有独钟”,但是这些因素都不会影响重返政策的继续执行。

此外,对于奥巴马的这一外交大战略,共和党人士均表示支持,没有异议。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看好重返政策的人士认为,该政策不会随着奥巴马政府的下台而昙花一现,会成为美国未来外交政策的一部分。

不过,常驻亚太的重返未必就对中国不利。虽然美国和中国在军事、外交、安全、经济等领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竞争,但回到冷战期间美苏式的竞争对中美两国都没有好处。奥巴马政府意识到两国间的恶性竞争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因此,调整之后的重返注重加强经济和外交上的联系,缓和了中国与美国以及亚太国家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亚太奥巴马外交
亚太首个拜耳“耘远农场”揭牌
对亚太城C地块二期工程勘察与分析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奥巴马一家的总统假期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亚太九号卫星发射成功
外交
美国亚太同盟的困境
奥巴马巧为三人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