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囧”这个早已被打入冷宫的生僻古汉字,在“潜水”了一段时间后浮出水面,并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网民的社交场合中。它之所以如此迅速地火爆网络世界,与其自身形体结构的特点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关联。本文在对“囧”语义演变描述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义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囧”新义的在线生成及语义整合过程,认为其语义生成机制主要是跨空间映射、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
关键词:“囧”;语义演变;语义生成过程;语义认知机制
作者简介:蒋美云,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81)
一、“囧”的词义
“囧”在2008年被列为最流行的网络词之一。另外,它还被做成了各种各样的QQ表情(
等等{1})及四格漫画,更有网民专门成立了“囧”字的官方网站与视频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囧”的词义有:(1)形容词,表示悲伤、无奈、为难、尴尬、糟糕;(2)形容词,表示面貌、行为、穿着、语言等很怪异、奇特;(3)动词,表示无恶意的打败、打倒,使别人郁闷。
此字在《古文字诂林》{2}、《甲骨文编》{3}和《金文编》{4}等古籍文献中均有记载。下面是几种重要辞书对“囧”的解释:
《说文》:“囧,窗牖丽廔闿明也。象形,凡囧之属皆从囧,读若犷。贾侍中说,读与明同。”《段注》:“丽廔双声。读如离娄,谓交疏玲珑也。”“象形”下注曰:“谓象窗牖玲珑形。”“读若犷”下注曰:“犷古音如广,囧音同也。臦读若诳,臦声之臩为古文囧字,可以证矣。古音在十部。今音俱永切。”“贾侍中说,读与明同”下注曰:“贾侍中说读若芒也。”
《康熙字典》:“囧,《唐韵》《集韵》《韵会》俱永切,音憬。《说文》:窗牖丽廔闿明,象形。又伯囧,人名,周太仆。正本作囧,俗讹作冏,见《书·囧命》。又与烱同,《韩愈诗》:‘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囧囧。注:‘囧囧犹烱也。烱从火囧。”
《辞源》:“囧,jiǒng,俱永切。上,梗韵,见。窗牖,窗透明,引申为大明。见唐玄应《一切经音义》五《心明经》引《仓颉篇》。”“囧囧,光明。囧,同‘冏。南朝梁江淹《江文通集》四《杂体》《孫廷评杂述》诗:‘囧囧秋月明,凭轩咏尧老。”
《汉语大词典》: 囧,jiǒng。同“冏”。窗透明,引申为明亮。《说文·囧部》:“囧,窗牖丽廔闿明,象形。”《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囧囧秋月明,凭轩咏尧老。”李善注:“囧,大明也。”囧,一本作“冏”。
徐复编《古代汉语大词典》:囧[jiǒng窘]同“冏”,见“囧囧”。囧囧明亮貌。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囧囧秋月明,凭轩咏尧老。”
从以上辞书的解释可以看出,“囧”的本义为窗户,引申为明亮。而在现在的网络用语中,“囧”摒弃了原来的语义并被赋予了以上几种新义。这种现象的产生难道是一个偶然事件?笔者认为,它的存在与发生有一定的理据可寻,它是概念整合后的结果。下面我们将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囧”义“在线”(on-line)生成“新奇”意义的过程进行探讨,然后分析其新义产生的主要机理。
二、“囧”新义的生成过程
1. 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又称为概念合成理论,是Fauconnier在其专著《思维与语言中的映射》中正式提出的,它把语义的构建看成是一种现时的动态处理过程。具体过程是以心理空间为基本单位,在类比、递归、心理模式化、概念包、知识框架等基础上,建立四个抽象空间:两个输入空间、类属空间、整合空间,通过整合,形成新的语义。各个空间的作用是:两个输入空间为即将产生的整合空间提供“输入”,类属空间是一种选择性空间,它是在两个输入空间之上,经过类比认知建立起来的共同抽象结构,也为即将产生的整合空间提供输入。整合空间则承接两个输入空间相关域的所有背景、结构和认知模型知识,从而产生新的认知。具体过程为:(1)构建过程,由输入空间投射到整合空间的过程;(2)完善过程,输入空间的投射结构与长期记忆中的信息结构相匹配的过程,它是层创结构内容的来源;(3)扩展过程,根据它自身的层创逻辑,在整合空间中进行认知运作的过程。
2. 新义生成过程
根据《汉语大词典》中的收录,窘有以下九种语义:(1)窘迫;(2)穷尽,匮乏;(3)急;(4)拘束,局限;(5)逼窄,狭隘;(6)仍,累;(7)切要;(8)尴尬,难为情;(9)通“捃”,参见“宭摭”。
由于“囧1”与“窘”同音,“音”的联系使人们产生了“义”的联系,从而使它们构建了相关联的心智空间,即 “窘”作为输入空间I、“囧1”作为输入空间Ⅱ,然后把这两个空间中共有的语音及相似的语义通过跨空间映射,有选择性地投射到类属空间,成为它们投射的、待加工的抽象概念。接着两输入空间中的概念元素又投射到合成空间,在这里认知主体将“窘”的语音/jiǒng/及第1、第8种语义与“囧1”的外形结合起来,利用大脑的抽象思维如联想、类比、推理等认知功能与已储存的知识在层创结构中进行“组合”、“完善”、“扩展”,最后得出现流行的语义“(1)悲伤、无奈、为难、尴尬、糟糕;(2)表示面貌、行为、穿着、语言等很怪异、奇特;(3)动词,表示无恶意的打败、打倒,使别人郁闷”。
据上文分析可知,由于“窘”和“囧”的读音完全一致,所以“窘”的部分词义“窘迫”、“尴尬、难为情”转入到了“囧2”,构成了“囧2”义项一的一部分,“囧”的字形像人张开的口和下垂的眉,这种形象是人悲伤时才有的,故“囧2”有“悲伤”义,“囧1”用其字形参与了义项一的语义构成。“囧2”的第二个义项也来自“囧1”的字形。不难看出,“囧1”的字形像一个人的头和面目,张得大大的嘴,倒垂的眉,这种形象不是人正常情况下的形象,因而是怪异和奇特的,故用来表示面貌、行为、穿着、语言等很怪异、奇特,这就是“囧2”的义项二。义项三则是义项一的动作化,即形容词用作动词。“无恶意的打败、打倒,使别人郁闷”就是“使人尴尬,难为情”。
三、“囧”新义的认知机制分析
1. 跨空间映射
认知语言学认为,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存在着将一个认知领域内的某一结构投射到另一领域中相应位置的情况(Lakoff&Johnson,1980),话语意义的构建可以看作是激活两个或多个空间并对其进行合成以产生新空间和形成新概念的过程(Fauconnier,1994)。由上可知,“窘”和“囧”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心理空间,在网络语境下,网民们首先通过他们相同的语音产生第一个映射关系,其次通过象形,把“囧”的外形与“窘”众语义中的尴尬,难为情联系起来构成第二个映射关系,于是这两个映射关系又作为一个新的支撑形成了一个新的不同于两输入空间的心理空间,因此构成了上文所说的跨空间映射。
2. 概念隐喻
Lakoff(1993:232)明确指出,“隐喻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隐喻通过人类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对应地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其运作方式是人们将来自源域的某些认识与推理模式运用到目标域,强调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在上图中,左右两个输入心理空间分别表示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我们首先从源域中抽取反映事物规律性的概念结构,即“‘窘的读音/jiǒng/及第1和第8种语义”,然后把它投射到Ⅱ中,用它去把握目标域中的“囧1”,以Ⅰ中提取的概念结构作为媒介,通过假想、类推、相似性、概念的重新整合等,最终形成新的输出概念结构。在这里,人们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从一般到抽象的心理认知过程,完成概念隐喻表达。
3. 概念整合
两个不相干的概念域中一些概念,在一定的环境下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共性,使得两个输入空间产生了联系。除了主要特征之外,输入空间I中概念的其他语义特征通过类推连通,同时赋予了输入空间Ⅱ的概念,从而实现两域的合并,促成新义的产生。“窘”和“囧1”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结构,在网络语境大平台下,通过类推,首先语音相同,其次“窘”中“宭迫,尴尬、难为情”之义与“囧1”的外形相符,从而得出适合语境的“囧2”。
注 释:
{1}http://baike.baidu.com/view/181979.htm2013/1/17/11:00.
{2}古文字诂林编纂委员会:《古文字诂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甲骨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5。
{4}容庚:《金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