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宽
作为世界第三经济体和一个能对世界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日本本应在国际舞台上与亚洲近邻和世界其他大国合作,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但在安倍政权的引领下,日本却越来越走向军事化并在东北亚不断挑起事端,成为亚洲以及世界和平的威胁与不安定因素。
一、安倍频繁的“银弹外交”、“价值观外交”,以及“远交近攻”的策略,对中国进行强大的外交攻势
安倍于2012年12月底当选日本首相后,其外交战略和政治军事政策发生了与其前任自民党政权迥然不同的变化,最大一点就是对中国的外交遏制。他上任一年访问了29个国家,实现其“地球仪外交”,不仅遍访东盟所有成员国,也访问了美国俄罗斯等大国。
对东盟各国,日本基本是以“银弹外交”为武器进行经济上的贸易和援助。上任伊始,2013年1月,安倍首先访问了越南、泰国和印尼;5月底,安倍访问缅甸,宣布免除缅甸全部债务,并提供巨额经济援助;在7月23日参院选举结束后,安倍旋即访问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及菲律宾三个东南亚国家。安倍曾扬言,日本要和东南亚国家联系起来,改变中国以武力改变南海现状的企图。在与菲律宾总统会谈中,安倍宣布以日元贷款形式向菲方提供10艘海岸警卫队巡逻艇,以及一系列发展援助和贷款。10月上旬,安倍访问文莱,与文莱苏丹哈桑纳尔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举行会谈,就双方强化能源合作达成一致。11月16~17日先后访问柬埔寨和老挝,进而完成他自上任之后对盟10国的“轮访”。安倍奔走东南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其两个重要邻国中国和韩国,由于历史和领土问题,都拒绝与安倍政府进行对话。
安倍的另一手就是“价值观外交”。2013年2月23日,安倍访美与奥巴马会谈,美方刻意低调应对。对此,美国学者克里斯蒂安·卡里尔在《外交政策》网站上写道:日本是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盟友,但同时从某些方面来说,它也是最难应对的盟友。卡里尔说,一方面,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没有日本的帮助,美国很难管控东亚地缘政治版图中正在变化的力量平衡。但同时,美国也不想陷入可能引发军事冲突的领土争端。如今,中美利益如此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以“获益”为目的的美国明白,它被拖入同中国的直接对抗并不明智。因此,美国的政策恐怕依旧是:让中日处于可控矛盾中和“斗而不破”的状态,这样才能使美国利益最大化。安倍美国之行后,3月底又前往蒙古访问,面对蒙古表现出的对依赖中俄的警惕情绪,安倍欣然认同。他出访多国旨在开展“价值观外交”,以此制约中国。此外,安倍还访问欧洲欲脱离美国寻找新战线对抗中国。安倍于4月底亲赴俄罗斯,给普京送上大礼,以图获得俄罗斯对其外交的支持,但却遭到普京对其随行记者的严厉斥责。显然,在政治和安全领域,俄罗斯将中国视为战略伙伴,而视美日联盟为潜在威胁。6月份,安倍又前往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与东欧四国首脑举行会谈,并发表了联合声明,此举也意在从欧洲“封锁”中国。近年来中国对波兰、捷克等东欧国家的投资不断增加,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加强。今后这些国家很可能影响到欧洲对华武器禁运政策,这会给日本带来直接危险。
尤为令人关注的是安倍对于土耳其和印度的外交。2013年5月和10月安倍两度访问土耳其,这一方面是为日本企业在国外铺路,就科学技术的一揽子合作达成共识,另一方面也是为劝阻土耳其放弃购买中国导弹。安倍又委派副首相麻生5月初出访印度,拉拢印度站在日本一边对抗中国。麻生在印度说:“日本在海上与中国相邻,印度在陆上与中国接壤。在过去超过1500年的历史中,我们和中国的关系就没有特别顺畅过。”“日本和印度是因哲学而连结,通过价值观强力推进的同盟关系国家。”他还强调构筑日、美、印、澳四国军事合作态势的必要性,并认为美国在澳大利亚驻军“是重视亚洲地区稳定所必需的举措”。而日本海上自卫队与印度海军曾与2012年6月进行了首次联合演习。安倍把麻生的印度之行与自己出访俄罗斯以及5月和8月两次访问中东,视为是“包围”中国的巨大外交举措。
安倍外交最重要的防范对象就是中国,在一年频繁外交后,安倍基本实现了其和副首相麻生太郎倡导的“自由繁荣之弧”理念。安倍想建立一个从朝鲜半岛开始,沿着第一岛链向东南亚延伸,一直绕过波斯湾地区,进入红海和欧洲,中间围的是俄罗斯、朝鲜、中国,还包括伊朗等国家。安倍曾公开表示:“除了经济领域,日本还有望在亚太安全领域担任领袖。”而安倍认为对世界“做贡献”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亚洲对抗中国。但事实上,安倍的一系列外交攻势并没有取得他想要的效果。年初,安倍访美被指受到冷遇,美国政府则一直表示对钓鱼岛问题不持立场;此外,安倍欲拉美国副总统拜登助阵,叫嚣让中国撤销东海防空识别区,也是碰了软钉子。在“拉俄”方面,安倍使出的“离间计”碰了一鼻子灰。而因为岛屿争端及历史问题,同样是美国盟友的韩国,也与日本的对立越来越严重,某种程度上反与中国成了统一战线。虽然在对待东盟国家上,安倍使出了浑身解数,走出去请进来,但其炒作“中国威胁论”、鼓吹“联合抗华”的论调,亦是应者寥寥。
二、以加强国家安全战略为名,欲修改和平宪法,并以岛争为由对周边国家进行军事威胁
对和平宪法的修改是安倍的政治夙愿。日本现行宪法第9条规定:“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和平宪法已经实施66年,为战后亚洲及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日本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但在安倍看来,和平宪法是其实现军国主义梦想的极大阻碍。安倍要实现修宪,首先要否定先前日本政府对战争罪行的态度,具体来说就是要否定1995年时任首相村山富市的谈话即村山谈话。2012年12月31日,安倍在接受《产经新闻》采访的时候表示,他准备发表一篇新的谈话,来取代村山谈话。毫无疑问,否定日本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或者淡化日本过去做的道歉,不但会激怒中国和韩国等东亚国家,也会激怒东南亚国家,如菲律宾等国,安倍的这种冲动还将给解决朝核问题等区域性问题带来威胁。endprint
2013年5月3日是日本“宪法纪念日”。自民党称,“国民希望修改宪法以符合时代需求的呼声高涨”,现在无需为“修宪”还是“护宪”争论,而是已经进入应当考虑如何修宪的阶段。日本维新会称,现行宪法由占领国即美国“强行”制定,没有以日本“历史和传统”为基础。在“8·15”日本战败日,安倍“解囊献祭”,10月,安倍在陆上自卫队阅兵式说,要推进包括集体自卫权、集体安全保障等。
为实施上述战略,安倍内阁精心设计了三步骤:一是于11月27日通过了关于新设负责制定日本外交和安全保障政策的“国家安全保障会议”法案。根据这一法案,日本将新设由首相、外务大臣、防卫大臣和内阁官房长官参加的“四大臣会议”,作为“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的核心,负责制定日本的外交、安全保障和危机管理政策。同时,日本计划于2014年初设立作为“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事务局的“国家安全保障局”。二是于12月17日,安倍内阁又通过了首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以及以中国为假想威胁的《新防卫大纲》、《中期防卫力量计划》三项重要文件,基本完成了发展为军事强国的战略框架。增军费、扩军备——被称为“安保三箭”的这三份防卫文件,火药味颇浓。而其基本思路就是炒作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的威胁,借此提升自身军事实力。就在上述三份文件通过的当天,安倍建议国会立即讨论解禁集体自卫权。三是于12月25日通过了民间所激烈反对的《特别机密保护法》,强化国家对信息的管控。该法案将在一年后正式实施。一旦密保法实施,安倍就可组成以他本人为首的核心权力组织,获得“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决策权。此外,安倍政府还在12月5日决定,将确立新的武器出口原则,以取代“武器出口三原则”,安倍政府还在执政党内公布了基本方案。新武器出口原则确定后,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作为日本外交和安保政策的司令塔,将负责判断具体武器是否可以出口。新原则将允许在“有利于国际和平与稳定”和“有利于日本安全保障”等情况下允许出口武器。
以“岛争”为由对周边国家进行军事威胁。安倍执政后,在钓鱼岛等问题上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扩大争议,挑起事端。其目的就是为实现其“国家正常化”创造分为和条件,并作为加强军备的借口。
2013年8月6日,日本迎来广岛原子弹爆炸68周年纪念日。然而,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日本海上自卫队具有“ 准航母 ”特征的22DDH型直升机母舰在横滨下水。耐人寻味的是,该舰命名“出云”号。据日本媒体报道,“出云”在起名之时也引起日本国内民众争议。此外,日本几乎每个月都要和美军进行一次军事演习,在“购岛之后”,其演习项目则增加了“夺岛屿训练”。美日双方都认为,因应急剧变化的安全保障环境,审视美日防卫合作很重要。日方声称,近年来中国在东海加强高压姿态,逐渐扩大海洋权益,是否“侵略”钓鱼岛成为“不安因素”。为防止发生冲突,日美有必要做好准备,并在军演中加强夺岛训练项目。
三、中国重拳出击反制回击日本,掌握外交战略主动权
对于日本安倍政权的否定历史,在东北亚不断寻事生非,复活军国主义,不断伤害亚洲人民以及日本国内民众以及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的行径,中国政府给予重拳出击,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反制,掌握了中日外交斗争的战略主动权,使得日本的外交陷入极大的困境。
2012年9月25日,中国首艘实验型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这使得中国军事能力得到显著提高。2013年11月28日,“辽宁号”在4艘导弹驱逐舰与导弹护卫舰护航下,通过台湾海峡进入南海,继续驶向预定试验和训练海域。这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显著标志,显示了中国军队保卫国家领土,防御外敌侵犯的决心和战斗,这无疑是对日本东亚军事扩张的遏制与反制。香港《亚洲周刊》报道,中国已经宣布庞大的航母建造计划,海军实力在未来将超越日本,成为亚洲第一。此外,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通过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海域,实现了远海训练常态化。
中国对钓鱼岛常规化编队巡航。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国家海洋局、民政部于2013年3月3日对外公布了包括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在内的71个岛屿的标准名称。同年3月16日,是一个值得历史学家铭记的时刻,这一天由中国海监50、66船组成的中国海监定期巡航编队,抵达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附近海域巡航。这是中国海监首航钓鱼岛,从而打破了日本几十年来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权。2013年全年,中国海监完成船舶定期维权巡航执法36个航次,海上巡航262天,巡航范围覆盖我国全部管辖海域。其中巡航编队共计50次进入钓鱼岛领海巡航。
2013年11月23日中国外交部宣布划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海防空识别区,这是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所进行的国防活动,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此举是中国海空战略重大突破,深藏的意义在于,中国关注的焦点不再只是钓鱼岛,也不再只是东海中间线的油气田,而是中国突破第一岛链的出海口宫古海峡。对于东海防空识别区划的巨大意义,香港《大公报》的分析较为客观: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划设,不仅是“画了一个圈”,增加了预警监视空间,赢得主动,更重要在于,对外宣示了美日等国长期以来利用冷战思维、强权政治理念所划设的单向防空识别区被彻底打破。文章称,中国最终将赢得东海战略方向的主动,加快改变原本在钓鱼岛问题上长期僵持的状态;在东海方向上已不再仅限于海上舰艇的平面独立行动,开始增添海上空中方面各种飞机的相互配合,成为立体的联合举动。待时机成熟,美日将不得不直面现实,协商谈判,从而赢得战略主动的更大机遇
中国对日本的系列反制,引起日本政界的指责是预料之中,但这也足以说明中国对日本外交反制的措施是多样的,甚至还会有更多类似的举措,中日外交对决可能刚刚开始。
四、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孤立日益显现
2013年12月26日,安倍执政一周年之际,不顾中国及深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其他国家的反对,悍然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安倍的参拜行为不但招致中国及亚洲人民的反对,而且也引起亚洲近邻和国际社会对日本未来发展走向的高度警惕和强烈担忧。在亚洲,中国表示强烈谴责。韩国政府称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是试图正当化侵略战争,损毁两国关系的举动。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只能使韩日和中日关系更趋紧张,韩日首脑会谈也变得遥遥无期。美国驻日大使馆发表声明说,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将激化与邻国的紧张关系,美国政府对此表示失望。美方希望日本与邻国通过建设性的方式来解决敏感问题,改善关系。美国此番声明极为罕见,显然,美国并未忘记珍珠港事件给美国造成的那场灾难。俄罗斯媒体认为,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成为“国际丑闻”。法国 《巴黎人报》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激怒了中国和韩国,他们将这一神庙视为日本军队过去犯下罪孽的象征”。英国《金融时报》说,靖国神社被亚洲国家斥为日本侵略的象征,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则被认为是要深化其“右翼事业”。德国媒体报道称安倍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引起中国和韩国的强烈反应。 “日本总是一个反面教材。”《世界报》文章指出:靖国神社供奉着250万名日本军人,并从1978年起供奉14名在1945年被判处死刑的甲级战犯的名字。这座恶名远扬的庙宇受到中国和韩国的憎恶。这两国与日本的关系一直没有摆脱日本军队占领朝鲜半岛(1900年至1945年)和部分中国领土(1931年至1945年)时所犯残暴罪行的阴影。
在日本国内,反对安倍参拜的呼声也很高,其参拜也引发国内反对党的批评。日本社会民主党干事长小泽一郎称,安倍的这个举动“鲁莽”,是对中国韩国民众感情的侮辱。反对党“生活党”干事长铃木克昌认为,安倍应该在离开首相职务之后才参拜神社。日本共同社指出,安倍“拜鬼”之举不仅招致中韩两国的反对,盟国美国也表示“失望”,安倍给外界留下了缺乏充分的外交策略、一意孤行的印象。毋庸赘言,安倍呼吁的日本与中韩两国首脑的会谈将更加渺茫,不得不说此举与其自身至今为止的言行背道而驰。
安倍执政一年,其外交攻势看似咄咄逼人,但结果却使其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可以预见的是,2014年日本与中国、韩国基本上没有关系恢复和好转的可能性。一个政治家带领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形成这样的局面,是非常不负责任也是可悲的。
(作者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黄 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