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是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现实需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十二五”期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进行组合预测表明,我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依然偏低,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 线性二次移动平均法 预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因此,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现实需要,进行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预测,可以了解其变动趋势,为制定对扩大内需及相关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一、数据来源与模型选择
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反映农村居民消费总水平,数据选自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构表。为消除价格因素变动影响,需利用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其进行价格平减。线性二次移动平均法适用于有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的时间序列,不仅能预测一期的数值还可以外推,预测两期数值。它不是用二次移动平均数直接进行预测,而是在二次移动平均的基础上建立线性预测模型,然后用模型预测,因此预测结果更准确一些。为便于选择适当的趋势模型,将观测值绘制成图表(图1),由趋势图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对数值大体呈线性趋势变动。因此,用线性二次移动平均法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进行组合分析。
二、模型建立
线性预测模型为:Ft+T=at+btT。
上式中,t为目前的周期序列号;T为由目前周期t到预测周期的周期间隔数,即预测超前周期数;Ft+T为第t+T周期的预测值;at为线性模型的截距;bt为线性模型的斜率,即单位周期的变化量。其中,at、bt的计算公式为:
at=2St(1)—St(2) (1)
bt=2(St(1)-St(2)/N-1 (2)
其中St(2)=(St(1)+St(1)+…+St-N+1(1)/N,St(1)是t周期的一次移动平均数,St(2)是t周期的二次移动平均数,N是计算移动平均数所选定的数据个数。取N=3,经过预测得线性预测模型:
F2011+t=35814.2+3022.622T
先求第2012期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预测值。t=2012,即T=2012-2011=1。
F2012=35814.2+3022.622=38836.7444(亿元)
利用二次移动平均法可以进行外推,再来求第2013期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预测值:T=2013-2011=2。
F2013=35814.2+3022.622×2=41859.3667(亿元)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由预测结果可知,未来两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将继续增加,生活质量将继续得到改善。但与城镇居民相比,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2010年农村居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32%,而其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仅为22.7%,为了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发展农村经济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仍是多数农村居民最基本的收入来源,因此要完善农产品市场价格机制,稳定和提高农产品价格,防止“谷贱伤农”。同时,各地政府可根据自身条件为农民提供多种就业渠道,不仅可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提高收入和消费水平,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还可以有效减少城市流动人口压力。
第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差异化。
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尽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农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让农村居民真正做到“敢于消费、放心消费”。
第三,建立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根据农村市场的特点和农民消费习惯建立商业网点,逐步形成农村商品市场流通网络,加速商品流通,为农民提供多种多样的消费品,特别是文化和娱乐消费品以及便利的服务,提高农民的消费积极性,从而刺激消费。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的形成也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渠道,增加可支配收入,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
第四,制定积极有效的消费政策,发展农村消费信贷。鼓励农民在保障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增加服务性消费;农村信贷市场前景广阔,可依据农民消费倾向和承受能力建立规范的农村消费信贷体制,如对农业生产资料和一些中高档消费品实行消费信贷,改进和优化农村的消费环境,鼓励农民合理消费。
参考文献
[1]徐国祥.统计预测与决策(第四版)[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2]储德银.刘宏志.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第18期(总第2434期).
作者简介:殷灵芳(1990-),女,汉族,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人,河北大學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