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沫
偶尔间整理书橱,翻出了一个小箱子,有些疑惑地打开,才发现那些尘封的宝贝,突然就想起了你。
记得2012年10月某一天,我在贴吧“笔友吧”里闲逛,点开了一个名叫“嘿,我们写信吧”的帖子,楼主介绍了自己的年龄性别,是和我一样大的女孩子,说要找笔友。在发现我是第一个进那个帖子的人之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上了自己的年龄性别,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那天晚上我很忐忑不安,害怕万一遇见的是套走我个人信息的网络骗子怎么办,害怕我爸爸妈妈不同意。
一周后,当我打开信箱,有一封小小的、精致的信掉出来时,我甚至都不敢俯下身去捡起它。那是我人生中收到的第一封信。
记得第一次回信我写了好几遍,怕字不够漂亮,怕写的错别字太多,担心写的太少不够有诚意,写的太多又显得太积极。还特意让妈妈带我去邮局,亲手把信投到邮局外面的绿色邮筒里才安心。
后来我们有了新的规定——一周两封信。所以你的信变成了我每周日子里新的意义。每当收到信件比规定时间晚的时候,我都提心吊胆忐忑不安。最讨厌的是法定长假,因为那时候邮递员都休息,我们无法接到彼此的消息。
是什么时候开始互送礼物的呢?我们的生日就差了两天,也就是那年的生日,我第一次接到了一个远在上海的未曾谋面的朋友所寄的礼物。后来我发现自己爱上了这种感觉,便开始了疯狂地交换礼物。因为礼物不能太大要放在信封里,我们都绞尽脑汁希望在这薄薄的小小的礼物上表达自己的心意。
甚至你都成为了我与别人炫耀的资本——在这个手机电脑通讯如此方便的世界里,谁还能想到拿起笔写信呢?谁还能和我一样在上海有一个人每周与我不停交流呢?你让我回归了最初的我,那个小时候,每周都给少儿频道的小鹿姐姐写信的我。我想这才是你对我特殊意义的所在吧。
从去年年末开始。我们总共通信十二次。那些信我都没有丢,都宝贝似的将它们按日期排好。从最初的一张随随便便的绿色稿纸到四页半精美的专用信纸,我们的友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笔名到现在你和我的家人一样叫着我的小名,甚至你还会责备我为何只写了三页的信。
而随着我们一同升入初三,我住校,我们的信件越来越少。直到我昨天在网上问你:“你还记得我吗?你的地址换了吗?”然后你回答我:“好久不见!我理解你!我会等你!”
——我会等你。那四个字给了我无限的温暖。
有的时候,友谊是需要契机的。若当初你没有发表那个交笔友的帖子,我也没有成为第一个回复你、抢到沙发的人,我们是否还会遇见?我看到后来也有人回复你,可你都没有回复,我何其幸运,在那样特定的时间遇见了特定的你,你是相隔遥远的那一边的另一个我,那样独一无二的我。
那样温暖如初的我。
那样暖,当我想起你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