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桑说铜牛

2014-06-23 19:54劳理
新少年 2014年6期
关键词:昆明湖铁牛口子

劳理

我去过北京许多次了,每逢到了北京,只要时间充足,必会去游颐和园。在湖边漫步,听细风拂柳,望苍茫云霞,看游人笑脸……用心灵去感受百年沧桑。慨叹逝去的岁月,风雨无阻,造园碑峰;看那昆明碧透,倒影阁楼;怅望西山傍水,逶迤隐踪,桥舞白绸,廊歌彩缎,群鸭欢游;默吟夕阳云水,万木蓬勃,摆翠摇红。

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享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美誉,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如果去那里旅游,大家一定会注意到蜷卧在昆明湖东堤、十七孔桥东侧青石座上的那头铜牛。铜牛的大小和真牛相仿,铸造精良、体态优美、两耳竖立、昂首凝眸。它目光炯炯地望着颐和园的远山近水,似乎在见证这里的岁月沧桑,世事变迁。

我常常驻足铜牛旁,细听,它好像在对我讲述着什么……

铜牛镇水

颐和园的这头铜牛铸造于清乾隆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755年。为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它完全是按照乾隆皇帝的旨意铸造和安置的。铜牛的背上还刻有乾隆皇帝手书的八十字篆体铭文《金牛铭》:“金写神牛,用镇悠永……”意思是长久地降服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无尽的祥福。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要从大禹治水说起。相传,大禹当年每治好一处水患,便会让人铸造一头铁牛沉入河底。他认为牛识水性,可防河水泛滥。到了唐代,经过长期沿袭,人们不再把铁牛投入河中,而是将其放置在河岸边上。乾隆皇帝沿用了大禹治水的传说,仿唐朝铁牛上岸的做法,同时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盛,还特意给铜牛全身镀了金。为何放置在昆明湖岸边?这是有一定说道的。据科学考证,昆明湖的东堤,比故宫的地基高约1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带便成水患之地。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殃及紫禁城受害,便在此设置铜牛,观察湖水水位线,随时知道水位比皇宫的城墙高多少,提前加强防护,免使皇宫遭受洪水之灾。

由于我国古代把铜又称作金,所以人们也就称铜牛为 “金牛”,就连下令铸造它的乾隆皇帝,也是这么叫它的。没想到就因为这个“金”字,差点给了铜牛招来了“杀身”之祸……

险遭厄运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丢下京城,逃往西安,因为那一年是中国的庚子年,历史上称之为“庚子西狩”。北京遭到空前劫难,侵略者开进紫禁城,准许士兵抢劫三天,而实际上直到其撤离之日,他们也从未停止过抢劫。故宫内大量历史文物惨遭毁坏和掠夺。经过这次洗劫,中国“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沙俄侵略军在这次洗劫中特别凶暴残忍,皇宫中凡是拿得走的贵重物品,一概拿走,凡是拿不走的便尽数砸碎毁掉。据估计,八国联军所掠夺的财物总价值不少于数十亿两白银。

相传,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一群想着发大财的侵略者直奔那世界著名的园林——颐和园而来。他们不是来杀人的,而是来抢牛的。这些洋人以为那铜牛是纯金的,他们想发大财。在中国的皇家园林里,入侵者放肆地高举起火把,金光灿灿的铜牛被照得通体发亮。可是,洋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是无法将铜牛搬动纹丝!于是,他们丧心病狂地想割掉牛头带走。 一个家伙举起战刀,猛地向铜牛砍去,只听“当啷”一声,铜牛背上被砍出了一道口子。他们凑近想看看口子有多深,却发现了一点异样。原来,铜牛根本就不是金子所铸,划开一个口子就显露出了铜的质地。这群侵略者都傻了眼,觉得白来了一趟,唾骂着离开了颐和园。不过,仍有侵略者打起了镀金铜牛身上金箔的主意。附近的中国老百姓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决定不能让侵略者的阴谋得逞。他们商议了一个好计策,于是,连夜带上工具,潜入颐和园,将铜牛沉入了昆明湖底。第二天,附近居民纷纷传说,铜牛被大风刮跑了,侵略者寻不到踪迹,也就对此作罢了。

如今,我每次到颐和园,徜徉于水边柳下,都会在铜牛旁驻足。经历了两个多世纪风吹雨打的铜牛依然如刚刚铸造的一般,看守在昆明湖畔,注视着时代的变迁。我能听懂它的讲述,它在讲述那段叫人无法忘怀的历史。

(责任编辑 张仁斌)

猜你喜欢
昆明湖铁牛口子
昆明湖: 京城的生命之水
一块钱
坚决堵住随意调整预算的“口子”
巧用比喻 选用动词
颐和园葫芦河对径流水质净化的研究
上海控烟条例二审稿被指“留口子”
北京发布
“铁牛”缘何落水沟 疲劳驾驶超速行
操作失控,铁牛“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