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有企业年度效益审计

2014-06-23 02:42浙江省供销合作社浙江杭州310006
商业会计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效益经济效益经营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 浙江杭州310006)

效益审计,是指对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和效率性进行审查、分析和评价,并围绕提高经济效益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对社有企业开展效益审计意义深远,不仅关系着社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而且能够促进企业改进经营模式,调整管理机制,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一、审计对象

为加强对社有资产的监控与管理,效益审计的对象应包含全部社有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必要时可涵盖部分参股公司。

二、审计重点

经济效益是企业开展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效益审计应重点复核相关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以及增长性等方面。具体来说,应着重关注销售收入、资本积累、净资产收益率、三项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年末结算资金坏账率、可控费用总额及全年费用水平等指标及其变动。上述的审计重点细化到实际工作中,则可以转变为对如下经营指标的考核:

(一)企业财务效益的评价指标。(1)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该指标反映了公司运营的综合效益,即企业自有资本获利的能力。(2)资本保值升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该指标反映了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经营者的主观努力和利润分配积累情况。(3)费用利润率=净利润/费用总额×100%。该指标直观地反映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同时也能反映增收节支、增产节约的效果。

(二)企业资产周转营运的评价指标。(1)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该指标从流动资产的角度考核企业资产利用效率,分析企业资产的质量水平。(2)不良资产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企业的不良资产主要体现在三项资金,包括:周转(变现)受阻的商品或产品,预计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实际发生减值的各种资产(主要是盘亏和潜亏)等。

(三)企业偿债能力的评价指标。(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该指标反映企业的负债水平、经营风险、筹资能力及偿债能力。(2)现金流动负债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该指标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评价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

(四)企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1)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该指标反映了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也反映了应付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2)生产要素(人)的素质状况,主要指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包括企业经营层的管理水平、职工平均文化程度、从业经验、开拓创新能力等。这类要素的评价主观性相对较强,属于定性指标,可作为评价的参考。

三、方法与步骤

(一)审计方法。效益审计发展至今,行业内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审计方法,即核实、对比、分析与评价。核实,就是复核各项经济数据及相关经营资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这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对比,就是将经营实绩与历年的经营效益及当年的预算指标相比较;分析,就是从上述对比的结果出发,分析形成该结果的各项因素,并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和本行业发展现状,总结相关经验或分析经营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评价,就是根据分析结果,对企业的经营效益作出客观中肯的评价,并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当前,社有企业的效益审计以目标责任制考核为主,财会部主导,企管部协助。实际工作中基本按照核实、对比、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广泛收集资料,认真核实,细心对比,深入分析,并通过和企业经营层的探讨,形成相对合理的评判。当然,兼听则明,在推进目标责任制考核的过程中也会借鉴其他单位或部门的工作成果:(1)借鉴外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成果。社有企业每年均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报审计,考核人员可着重关注报告的强调事项(若有),重点研究附注中对三项资金的分析和说明,关注企业经营中存在的或有风险及对公司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2)借鉴监事会和财会部的工作成果。监事会关注企业的日常运营,并依据公司章程履行监督职能,考核人员需认真研读每年的监事会报告,重点关注涉及或有经营风险的事项,作为对企业评价的参考;财会部不仅动态关注各企业的资金流向,定期核实三项资金,而且不定期地检查财务及凭证工作,对各公司的经济效益和资金变动情况最为敏感,借鉴财会部的工作成果可使考核工作事半功倍。

(二)审计步骤。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包括立项、准备、实施、报告撰写和整改跟踪(后续审计)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遵循一定的程序,并灵活运用恰当的技术和方法。

1.立项阶段。立项是确定审计单位和审计事项的过程,要使效益审计卓有成效,立项需把握如下三个原则:(1)重要性原则。重要性是指该审计事项对所在企业或部门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程度。(2)增值性原则。通过审前调查,重点选择资金使用效率低、增值空间大的项目进行审计。(3)可行性原则。根据审计主体客体的情况以及经营环境,判断是否能达到审计目的。

2.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成立审计小组,制定审计方案和下达审计通知。审计小组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及工作量要求组建,其成员需具备与项目对应的知识结构,必要时可邀请行业专业人员;审计小组在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情况后制定相应的效益审计方案,明确审计重点;审计方案确定后,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

3.实施阶段。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工作:(1)初步测试,以访谈为主;(2)细节测试,审查经济活动效益性;(3)比较分析,酝酿审计意见。

初步测试时,通过访谈充分了解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企业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对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的认识;细节测试时,开展如下3个方面的工作:(1)审查成本费用的效益性,促使企业降成本,增利润;(2)审查销售规模及销售的效益性,促进企业增收增利;(3)审查资金使用以及实际获利情况;最后,对比历年效益及相关预算指标,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并酝酿审计意见。

4.报告撰写阶段。效益审计报告不同于一般的财务报告,它的最终目的不局限于证实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更为了揭示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高低及其原因,因此,报告应在财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措施。

5.整改跟踪阶段。效益审计的目的在于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因此,项目完成后需进行后续跟踪回访,促使被审计单位更好地执行审计建议和改进措施。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查明原因,根据实情督促其严格执行或提出更加可行的改进措施。

四、思考及建议

目前,社有企业对经济效益的审计多数还停留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阶段,当然,也有少部分业务调研在实质上已经向效益审计靠拢。那么,如何将经济效益审计与社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相结合,不断推动经营效率的提升,是企业管理层亟待思考的一个命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议管理层用战略眼光重新认识效益审计在现代审计中的地位,树立经济效益审计理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逐步推进社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

(二)逐步完善企业效益考核机制。建议管理层充分运用效益审计这一有利武器,将社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并建立与之匹配的奖惩激励机制,提高各企业的经营积极性,不断提升经济效益。

(三)不断充实审计队伍。建议管理层着力培养一支满足经济效益审计要求的强大队伍,完善执业团队的知识架构,聘请资深专业人士作为审计顾问,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素质水平,为社有企业发展提出更加有效和可行的措施和方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J

猜你喜欢
效益经济效益经营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错季土豆 种出好效益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加强建筑造价管理 提升工程经济效益
加强建筑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优化管理模式 提高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