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纯
(广东培正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30)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进程中,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一个具有世界共性和中国个性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严峻,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需要用科学、创新的理念将更多的教学内容转向为学生的职业指导。而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有助于学生客观地认识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针对性地制定自己的职业能力开发计划,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和调整,促进自身更优质的就业。因此,如何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成为各高校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高校职业指导现状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实现高质量职业指导的措施。
“职业指导”一词最早是美国具有“职业指导之父”之称的帕森斯于1908年提出的概念。之后随着职业指导理论的研究和整合,各位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选择论、发展论、决策论、定位论)出发,积极地探讨职业指导的内涵。 而高校面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更多的是为学生的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
1.对职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不高
教育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的。高校培养大学生需要关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统筹制定培养计划。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就业与就业质量提高。但目前很多高校却更多地将精力、物力及财力放在了科研及教学方面,而忽视了实用型、适用性人才的培养,只是将职业指导工作当成事务性工作来看待,因此在制度、资金、课程安排等方面都缺乏一定力度的支持。相对于高校众多的专业课而言,目前绝大部分学校的对职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课程地位不高,属于可上可不上,听不听无所谓的课程。如有的高校只在大学期间开设一学期的职业指导课程,只有1-2个学分,甚至有的高校只集中安排几次讲座,就完成对学生的所有职业指导等,这些方面都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课程的份量和有效性。
2. 缺少稳定、高水平的师资支持
就目前大多数高校而言,从事职业指导的人员主要以行政或教辅人员兼职为主,缺乏稳定的专职教师或专职教师所占的比例偏低,如广州某高校每年约有毕业生4000人,但该校仅设置专职的职业指导人员2名,且兼职的职业指导人员仅有12名,职业指导人员与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低至1:286。在这种情况下,职业咨询与指导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庞大的需求。有时也由于兼课人员的频繁变动,培养好的人才又流失掉,导致职业指导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影响。加之大多数职业指导人员本身不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专业知识主要依靠的是自身的学习或通过短期的培训而获得,缺乏系统、全面的职业指导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并且大多数人员年龄普遍年轻,工作经验不足,在进行职业指导时难免面临入手困难,不知道如何开展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无法很好结合等的局面。
3.职业指导系统性不强
职业指导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明确清晰的指导能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和规划。职业指导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根据形势的变化以及自己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的内容、方式和目标,以便于朝着自己理想的职业方向努力。目前,大多数的学校在大学一年级设置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在大三、四年级设置有《就业指导》的课程,然而两者的弊端是中间出现了断层。如某高校针对大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实际收回份372份,回收率93%。调查结果如下图:
通过调查发现:课程在大一学习后,中间没有再安排相应的课程,可能导致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缺乏相关指导。加上间隔时间长,部分学生的自我规划意识和行动性逐渐减弱,课程的实效性在学生身上没有体现出来。而《就业指导》课程在学生临近毕业时开设,更多的是倾向于求职的指导,这一点也需要基于学生对自身有充分了解后进行才更有针对性。
1.树立全员参与的职业意识
要确保职业指导的有序、深层次、顺利开展,需要高校各部门的积极参与、配合和支持。以某高校为例,职业指导方面落实了“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即“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上至院领导、各部门主管人员,下至教学行政人员,都需要树立起职业指导的意识。针对学院的办学特点,院领导带头给予重视,从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就业指导中心统筹整个学院的职业指导工作,涵盖就业市场、就业服务及就业指导,将工作进行细分和落实安排。各院系配合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安排进行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各教学部门合理地设置和调整课程安排,并将职业指导纳入到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任课教师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加入职业指导的内容,促进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其运用到职业的领域中去,提高职业指导的质量。
2.加强职业指导队伍的建设
职业指导是一门综合学科,糅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高质量的职业指导需要指导队伍熟知不同的学科和领域知识,因此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职业队伍的建设。第一,兼职队伍的建设。一般可以由辅导员或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来组建,通过定期的、系统的培训或交流会,将职业指导过程需要运用和涉及到的心理学、教育学、就业政策法规、职业规划、职业指导、测评方法等多方面的知识不断地传授和灌输给相关人员,从根本上确保职业指导人员的最基本的知识水平和指导技巧。第二,专职队伍的组建。专职人员有别与兼职人员,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职业指导课程的专门研究中,因此可将专职岗位的设置作为职业指导的切入点,有助于更深层次、系统地结合本校及学生特点来制定职业指导的内容和重点,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第三,专家团队的聘请。职业指导是一项实质性、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高校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将学生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挂钩。可考虑聘请社会上职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学者,或是人保部门人士、企业HR、成功校友等加入到本校的专家队伍中来,利用其丰富的职场经验、最新的职场信息和资源优势来填弥补我们职业指导实践方面的不足,丰富高校职业指导的形式和内容,帮助学生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3.丰富职业指导的内容体系
构建丰富的职业指导内容体系,可结合学生所处的三个阶段来设置职业指导的内容,形成系统化、全程化的职业指导体系,进而提高职业指导的质量。第一阶段:入学阶段,采用“授之以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意识,启发学生的个人理想树立。培养自我规划意识是指每个新生从步入高校的第一天就要开始明白自己为什么来上大学,自己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大学里要收获些什么才能离自己的目标更近等。启发个人理想是指激发自身的成长欲望,使之成为动力,使自己笃信不移地朝梦想去努力落实行动。第二阶段:学习阶段,采用“授之以渔”的方法。以专业学习为切入点,进行自我的探索,明确职业的定位。各专业的负责人或老师结合专业的特点,可通过课程讲授、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为学生介绍专业课程的建设、开展及未来就业方向和前景,使学生对所读专业有大致上认识和了解。普及职业指导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不断探索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和外部工作世界,深入了解自己合适做什么,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逐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树立及澄清正确的职业观。第三阶段:择业阶段,采用“授之以鱼”方法。加强就业政策和毕业程序的宣传,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和方法,提高择业过程的心理抗压和承受力,帮助学生作好步入社会、融入社会的相关准备。
4.多元化地开展职业指导
高校的职业指导可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来开展,在丰富职业指导形式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指导的质量。可以采取的方式:设立专门的职业咨询室,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针对性指导,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性化的指导需要,而且也能适当满足个别群体的共同需求,也可将咨询和指导的过程作为典型案例备案,作为日后教学资源的分享;立足国际视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理念和创业能力,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掌握创业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创意、创新、创业活动实践;结合高校的校园文化,依托院系部及学生社团,以专题性系列讲座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职场先锋、简历大赛、模拟招聘会、创业大赛等,帮助在校生提前体验职场;借助测评软件或测评平台帮助学生分析个人性格、兴趣、能力倾向等职业发展要素,结合专业背景和就业岗位合理规划职业;尝试开发和建立网络职业指导服务体系,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咨询和反馈信息。
总之,职业指导是一项复杂又系统的工作,始终贯穿于整个高校的教育之中,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就业,更重要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充分地自我探索,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有目的地寻找、接近或达到人职匹配的岗位,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从而提高学生的工作满意度和促进就业质量,一定程度上关乎的是学生的未来前途。因此在更高质量职业指导方面,还需要结合高校自身的情况,不断地探索学习和积累经验,寻找出合适的职业指导新模式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马宁.丰富载体拓宽渠道提升职业指导效果[J].辽宁高职学报,2012,(2).
[2]张毅芳.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6).
[3]郭志军.试论高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推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2).
[4]吴光皎.试论高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推动[J].湖北社会科学,2009,(1).
[5]尚庆通.简述职业指导实践若干经验[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