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第五单元写作·勤于修改

2014-06-20 09:59主讲:王波芬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夸父月亮故乡

主讲:王波芬

王波芬,女,浙江省舟山市第一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舟山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挂牌名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我们都知道,“援笔成篇,不易一字”的境界古今难寻。历来各位名师大家都阐述过写作反复修改的重要性,此类佳话轶事也多为人所乐道,更不用说是学生作文了。正如陶艺、插花等,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细节处理,都需要多方研究推敲,不断修修补补,才能完成相对完美的作品。写作亦是。

学生作文不仅要重视修改,尤其要主动修改。不少学生只是一味地指望老师帮助,殊不知语言文字之运用,非自己亲身实践不可。更何况通过修改,还能锤炼思想,培养写作思维能力。在修改中,我们会更深入地思考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增删修补等,不断尝试反复揣摩中,也锻炼了自己的写作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的运用能力,这样得来的经验可以说是终身受用的。因此,文章可以少写几篇,但是每一篇都应反复修改,力求完善。坚持修改,才能举一反三,真正领悟作文之道。

有些同学会说,我也知道要修改,可是我不知道怎么修改呀!修改应循序渐进,因人而异。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共同研究修改思路。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因自身认识角度有限而无从修改的困惑。同学可以根据以下步骤,结合自己的情况,逐步培养起作文修改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首先,作文初稿完成后,宜通读全文,重点注意错别字、句读、病句等基础方面的问题,努力做到文从字顺,没有错别字、语病。

其次,结合文章的主题着重琢磨开头和结尾。作文的开头应尽快入题,自然点题。若铺叙过多、缺乏新意等,可大胆删去。结尾切忌随意敷衍,以免偏离中心,功败垂成。可以“卒章显志”,也可运用一些技巧,增强艺术效果。如复现呼应、巧妙发问、借景抒情等。

再次,就要思考材料选择是否合乎主题要求、剪裁是否合理、材料间的顺序是否妥当等。如果材料与主题有偏差,就需要通过加工乃至调换使之合乎要求。

最后,是细节处理。能体现中心的细节在哪里?描写是否还能更细腻感人?某些关键语句或重点词语是否还可更加精美凝练?呼应过渡是否自然?等等。

按这样的修改思路,发现一处就修改一处,先从改正错误开始,再努力争取把文章改“好”,慢慢地,你就会发现汉语之美,享受到写作之乐了。尤其是不知不觉间,你已经登堂入室,悟出了属于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技巧,语言运用能力也自然得到了大幅提升。长此以往,你的作文,一定能更加出色。

【作文本】

《夸父逐日》扩写

夸父逐日

洪艺婷 | 浙江省舟山市第一初级中学七(3)班

不知道已经跑了多久,只是感觉一切都是热辣辣地滚滚袭来。迎面的热浪,似乎鞭挞着全身,侵蚀着灵魂。到哪儿了?思绪像一根绷紧的弦,在脑海中铮铮作响。

后悔吗?夸父在心中这样反问。

不经意将视线转向脚下,大地已经没有了生机,黄泥地在巨大脚步的踩踏下震起一阵阵弥漫的黄烟,遮住了视线,朦胧中还是朦胧,可是——我要追上太阳!人人都感慨你的重要,憧憬你的荣光,你又为何不肯在距离你最近的地方撒下你的恩惠?

好渴啊,我真的好渴啊!太阳已经不再仁慈了,它毫不留情地显示着威严,一束束光刃射来,划出无数道不可见的伤痕,像一个巨大的蒸笼将我烘烤。但是,我不畏惧!

水声!有水声!夸父按捺住心中的狂喜,冲远方奔去,斗折蛇行,蜿蜿蜒蜒的黄河出现在眼前,没有太多想法,那蒸笼快要将身上最后一滴水榨干,夸父贪婪地将黄河之水纳入口中,黄河汹涌澎湃地击打着他的脸颊,击起泥黄的水浪,渐渐露出泥泞的河床。

没了吗?不!这还不够啊!夸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要追上太阳!景色渐渐变换,渭河就在眼前了,这轻柔的水波更像是鼓励,很快地它哀鸣一声就消逝在夸父的口中,在他浑浊不清的双眼中消逝。

怎么办?还是不够!对了,还有大泽湖!

夸父接着向那儿跑去,太阳依旧散发着它勃勃的生机,仿佛是赤裸裸的挑衅。夸父已经感觉到自己心中的生命之火在渐渐熄灭,消耗殆尽……他不甘心,真的不甘心啊!

缓缓地,夸父慢下了脚步跪了下来,双手支着膝盖,散开的头发在眼前荡下,袭面而来的是无止境的疲倦。此刻,一幕幕的景象,在他眼前走马灯般闪过:是烈焰焦灼下干涸开裂的河床,是望着颗粒无收的百姓掉下的晶莹的眼泪,是抱着饿死的孩子妇人绝望的神情……

夸父的双手颤颤巍巍地举起手杖,用尽全身的力气往上一抛!

手杖向着太阳闪耀之处飞去,深绿色与金黄色的光映衬着,夸父仿佛又看到青绿重叠的森林中投下的温柔的剪影,田野上和风细雨中农人劳作的背影,交错的水道中清波荡漾……

夸父死了,他的手杖化作一座桃林,一座有着漫天飞舞的粉红花瓣的桃林,一座人们心中真正的桃源!

【师说】

《夸父逐日》不足四十字,却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扩写这则神话故事,可以抓住“夸父为何逐日”进行个性化地合理想象,通过细节描写丰满人物形象,凸显神话内涵。小作者围绕夸父为民造福勇敢逐日展开丰富的想象,充分运用心理活动以及外貌、动作描写等,鲜活地刻画出了夸父这个神话人物敢于挑战、永不放弃的悲剧英雄形象。文中对夸父“饮于河渭”以及“道渴而死”这两处的扩写,想象合情合理,描写层次清楚、细腻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文的修改

学生习作初稿:

月是故乡明

陆予琛 |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初中八(2)班

很喜欢季老先生那篇《月是故乡明》,读着读着,就想家了。

小时候,在乡下奶奶家。双休日的时候,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去海滩边捡海螺,或者就坐在海堤边吹风,看着浑浊的浪潮滚滚而来,或滚滚而去,不知优(忧)乐。到了傍晚,吃了晚饭,我喜欢呆(待)在房间里看电视,可是总要被奶奶从房里拉出来,搬出大躺椅或者小板凳,坐在庭院里。夏天还会捧上一个西瓜或几片甜瓜——那是奶奶每晚必定会给我准备好的——漫无目的地在院里乘凉。尔后,便是看着挂在橘子树上的柔柔的月亮,听着奶奶讲各种各样的神话,唱软软的越剧,一时不知身在云里还是月中。如果是十五,月光撒(洒)下,能把整个庭院照得透亮,奶奶看上去就像坐在月亮里,整个人也是亮亮的,柔柔的。endprint

三年前的冬天去韩国参加住家活动的那段日子也让我难忘。一到韩国,就看到了遍地的白雪。江南的雪不太常见,我们几个忘形(情)地尖叫。后来还拍了好多雪景,被我当作经典到处炫耀。晚上的时候,无聊出来在外面逛,发现韩国的月亮也是很好看的。可是不知怎地(的),当时心思却一下飘飞到家里的父母身上了。此时此刻,爸爸妈妈,你们在忙什么呢?

去年暑假去游长江三峡。到了晚上,游轮还蜿延(蜒)在西陵峡中,站在船头的观光甲板上,凉风习习,皓月当空。中国古代诗文中,月总有山水陪伴。一时间,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苏轼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等等等等,纷至沓来。可是,心念一动,我却又想起故乡的那个月亮了。

确切地说,也不是现在城市里的那个月亮,而是小时候乡下奶奶家庭院上方那轮静静的月亮。

是的,现在,我长大了,搬到了城里读书。

每天晚上,那个金黄色的月亮还是高高地挂在天空,亮闪闪的,好像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而今,我坐在书桌前,隔着防盗窗往外望,有时也可以在遥远的天边看到那小小的一个园(圆),有时竟会什么也看不见。每当这时候,家乡的月亮总会不经意地跳出来,让我思念奶奶,思念那个时候的单纯和快乐。

我常常想,我好像是在家乡,但却又仿佛不是我熟悉的那个家乡了。我多想再回到童年啊!

【修改指导】

这篇散文以月亮为抒情线索,借助于他乡所见之月,来抒发对洋溢着浓浓情趣和美好亲情的童真岁月的怀念之情,内容充实,语言优美,主题感人且有一定的深度。

通读全文,文中有几个错别字或笔误,如加点的“优乐”“蜿延”等需要改正。开头和结尾过于直白且表意不清,可以看出小作者虽有所感,但尚未形成清晰的深刻的认知,需要认真提炼主题后再形象表达。主体部分描写了“小时候在乡下奶奶家”“三年前在韩国”“去年在长江三峡”的几个片段,本来以时间为序,最为自然,但在这里恰恰不能很好地突出重点,且导致后半部分语意零碎不连贯。建议将小时候的生活片段放到最后,以形成对比,便于抒情达到高潮。同时,在详略安排上,建议围绕抒情对象和抒情主题进行分析,该删的删,该补的补,使抒情意味更浓,主题更加鲜明。

修改稿:

月是故乡明

很喜欢季老先生那篇《月是故乡明》,读着读着,季老先生“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就像在我眼前似的,晃啊晃的,心中便不免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淡淡惆怅了。

想起三年前的寒假去韩国参加住家活动的那段日子。到韩国已有四天,晚饭后心绪突然有些不宁,便一个人出来。无意中抬头,只见月亮弯弯地挂在空中,感觉很近,都快碰到远处的树梢了,还泛着淡紫色的清冷的光,是我特别喜欢的那种。可是不知怎的,心思却一下飘飞到家乡了。此时此刻,故乡的月,也是如此淡紫色的吗?依稀便忆起童年时,爸爸牵着我的左手,妈妈牵着我的右手,指着树梢间的弯月,教我背诵“月上柳梢头”,妈妈温柔的诵读声仿佛又在耳边响起。那样的日子,去哪里了呢?

去年暑假去游长江三峡。到了晚上,游轮还蜿蜒在西陵峡中,站在船头的观光甲板上,凉风习习,皓月当空。月光在浩荡的江上闪耀着、跃动着。两旁秀美的山峰披上了一层淡淡的却又十分圣洁的光辉。中国古代诗文中,月总有山水陪伴。一时间,孟浩然的“江清月近人”,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苏轼的“月出于东山之上”等等,纷至沓来。可是,心念一动,我却又思绪翻飞,想起故乡的那个月亮了。

确切地说,那个月亮,也不是现在躲藏于城市的高楼之间、徘徊于璀璨的霓虹灯之上的那个月亮了。

那时候还在乡下,晚饭后总爱去海边兜风。不懂得“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情趣,只看着浑浊的浪潮在暮色中滚滚而来,又滚滚而去。我追着父母玩乐,一直到月色渐浓,星光依稀,才踩着一地星辉回家,浑然不知忧愁为何物。

或者是被奶奶从房里拉出来,大躺椅、小板凳,一家子坐在庭院里。夏天还往往有一个西瓜或甜瓜——那是奶奶每晚必定会给我准备好的——漫无目的地在院里乘凉。七八月份,院子里总是飘飞着橘子的清香和知了的歌声,爸爸借着月色打着棋谱,妈妈边和爸爸随意聊着什么,边温柔地为我打着扇子。我有时也会学张衡数星星,然后把自己弄得头晕眼花。但更多的时候,是看着挂在橘子树上的柔柔的月亮,听着奶奶讲各种各样的神话,唱软软的越剧,一时不知身在云里还是月中。月光洒下,能把整个庭院照得透亮,奶奶看上去就像坐在月亮里,整个人也是亮亮的,柔柔的。

坐着坐着,月亮圆了又弯了;听着听着,奶奶的故事来了又去了;看着看着,柚子的清香不知不觉消失了……

只有那个金黄色的月亮还是高高地挂在天空,亮闪闪的,好像妈妈的温柔,好像奶奶的笑脸,在梦中。

是的。而今,我的家,在高楼大厦里。我常常只是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无聊时隔着防盗窗往外望,有时也可以在遥远的天边看到那小小的一个圆,有时竟会什么也看不见。每当这时候,那个橘子树上的月亮总会不经意地跳出来,伴着童年的单纯和欢乐,撩逗着我的心弦。闻不到海风的气息,听不到轻柔的笑语,尝不到沙地里的西瓜,但依然牢牢地拴着我的心,像永恒的梦。

我怅望南天,什么时候能再看到那记忆中的月亮,那个闪耀在童年中如此明净温柔的月亮啊!

【师说】

修改稿紧紧围绕“月亮”选材,线索更集中,抒情味也愈加浓郁。而且,文章先写在韩国和长江三峡游玩时的所见所感,自然引出对小时候乡间生活的回忆,并且和如今一人独坐、不得再与自然亲近的现状形成对比,结构更为紧凑。同时,修改稿细化了父母带我散步以及夏夜院中乘凉等几处细节,使童年的纯真快乐跃然纸上,主题也更为集中鲜明。开头引用诗文,自然点题,充满文学气息;结尾将直抒胸臆改为含蓄抒情,惆怅之情和开头呼应,并再次点明主题,引人思索,余韵袅袅。如此修改后,文章显然又上了一个档次。endprint

猜你喜欢
夸父月亮故乡
追日
夸父追日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故乡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千里之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故乡常在我梦里
砸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