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雄
广西是后发展、欠发达的西部省区,扶贫工作任务艰巨繁重。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启动以来,我区采取有力措施整合资源,扎实开展扶贫开发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1012万人下降到2013年的634万人,减少378万人,减贫幅度达37%,为广西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社会和谐做出了巨大贡献。
采取有力举措扎实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
为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工作,我区各级各部门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以“寝食难安,食不甘味”的精神去抓扶贫开发攻坚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工作。
一是完善领导机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启动后,我区及时对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主席亲自担任组长,13位自治区四家班子领导成员担任副组长,53个区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成员,选派了3000名干部到贫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
二是突出领导带头。自治区党委彭清华书记和自治区陈武主席多次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扶贫调研,对扶贫工作进行研究部署。2013年10月,彭清华书记率队到自治区扶贫办开展专题调研,对如何创新扶贫方式方法,走出一条富有广西特色、更有实效的扶贫开发新路子作出重要部署。自治区四家班子领导、两院主要负责人都选择一个贫困县作为扶贫联系点,亲自挂点一个贫困村开展扶贫,经常深入联系点调研和协调,推动扶贫开发攻坚工作。
三是强化工作推进。2012年9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务院扶贫办签订了《关于加快广西2012-2020年扶贫攻坚进程合作协议书》。今年自治区党委决定将扶贫开发工作列为全年重点抓的四件大事之一,将在年内适当时候召开全区工作会议,对创新扶贫开发工作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进行部署。
(二)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在重点区域上取得新突破。
按照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要求,广西坚持在重点地区针对重点群体开展扶贫工作。一是以石漠化地区为重点全力开展扶贫攻坚工作。认真实施《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广西区域发展范畴,确定了六大类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6612.19亿元,并提出了十大支持政策。在国务院扶贫办、水利部、国家林业局指导、支持和帮助下,在南宁召开了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省际联系会议第一次会议,建立了滇桂黔三省区跨省协调机制。
二是以边境地区为重点开展扶贫攻坚工作。用5年左右时间,以大会战的形式强力推进广西兴边富民行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资金53亿元以上,全面解决边境地区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三是以水库移民为重点,大力开展对库区移民的扶持。广西库区移民共有300万,这部分群众生活相对困难,我区大力实施“富裕库区”,不断提高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三)加大扶贫投入,着力解决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问题。
我区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扶贫投入。一是在争取中央加大支持的同时,不断增加自治区本级财政投入。近三年共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2012万元,其中2013年为37970万元,比2010年的20130万元增长约88%。二是落实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仅2012年市、县共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亿多元,比2011年增2.5倍。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资金投入。近三年共利用财政扶贫贴息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向扶贫龙头企业发放扶贫项目贷款近50亿元,向扶贫对象发放扶贫到户小额贷款超过35亿元。四是动员引导社会力量积极投入扶贫事业。近三年来,定点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476150万元(含引进资金);全区非公企业投入帮扶资金近6亿元;广东省帮扶资金13880万元(含捐赠物资折款);引进外资扶贫资金13271万元。
(四)强化政策保障,构建党政主导、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扶贫开发工作新格局。
三年多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社会扶贫工作的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实施办法》、《关于实施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及28个配套文件系列重要文件。同时,明确每个配套文件的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为强化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任务依然艰巨需采取超常规措施
广西新一轮扶贫攻坚战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第一,贫困人口仍然较多,减贫任务繁重。2013年全区仍有贫困人口634万人,贫困发生率为 14.9%,在全国排第8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4个百分点,贫困人口总量排在全国第5位,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仅次于贵州、云南省,排第3位。到2020年还剩下7年时间,要实现减贫目标,平均每年要减少贫困人口90万人,减贫任务相当艰巨。
第二,特殊困难区域扶贫开发难度较大。经过多年的扶贫,容易脱贫的都已脱贫了,剩下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差、缺水少土、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社会事业发展程度低的大石山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水库移民区。这些地方贫困问题与石漠化问题、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相互交织,贫困程度深,群众发展生产困难,整体抗灾能力薄弱,扶贫开发成本高、难度大,是难啃的“硬骨头”。
第三,贫困地区劳动力自我发展能力不强。长期以来,我区教育事业明显落后于全国水平。以贫困人口集中的64个少数民族聚居县为例,2012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仅为84%,比全区和全国水平分别低4个百分点和7.8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为66%,分别比全区和全国水平低10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教育落后导致贫困地区群众文化水平较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另外,在工作中,仍不同程度存在政策措施和做法缺乏正向激励,贫困地区发展活力和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扶贫底数不清,存在大水“漫灌”现象,扶贫精准度有待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存在“跑冒滴漏”和使用效益不够理想等问题。面对扶贫开发难啃的“硬骨头”以及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扶贫改革,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我区各族群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创新体制机制奋力开创广西扶贫开发新局面
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意见》精神,结合我区扶贫开发实际,我们将以完善脱贫激励机制、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竞争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机制和到户精准扶贫机制、落实扶贫攻坚领导责任制、实行差异化扶贫考核、强化扶贫资金使用监管等为着力点,加强扶贫开发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使扶贫开发更有活力、更有实效。
一、完善扶贫开发的责任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扶贫开发责任,强化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全面落实“四到县”制度,将扶贫开发责任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强化扶贫机构队伍建设,贫困地区应适应精准扶贫工作需要,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特别是片区县和重点县要配强扶贫部门领导班子,充实工作力量。片区县、重点县的乡镇要有扶贫工作机构,其他有扶贫工作任务的乡镇要落实专门干部负责。
二、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首先,要完善扶贫对象识别规程,根据国家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制定扶贫对象识别实施细则。其次,要完善建档立卡和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区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再次,落实到户帮扶措施,深入分析扶贫对象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人,做到突出地方特色,一村一策,一家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对象实行分类扶持,对有土地资源的贫困村屯,鼓励和支持当地农户发展家庭经济,也可以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取股份分红,并通过到产业基地就业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对生存条件恶劣、缺水少土的村屯,整合各类资金大力开展整体性易地扶贫搬迁,引导他们向城镇适度集中定居、发展。通过精准扶贫,确保真扶贫,扶真贫,促进加快脱贫、稳定脱贫。
三、完善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机制。健全财政扶贫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明确自治区、市、片区县和重点县、面上县每年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要保持一定的增长比例,明确相关行业部门涉农资金每年投入片区县、重点县的比例。创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方式,按贫困程度、竞争性、扶贫绩效因素进行分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整合切块下放到县,扶贫项目由县审批,鼓励各县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整合扶贫资金和其他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创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方式,采取以奖代补为主要方式扶持贫困户,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安排到项目。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监管,构建覆盖全区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时监控系统,建立资金使用预警机制。
四、创新完善金融扶贫机制。深入推进扶贫金融战略合作,增加财政贴息资金,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总结推广小额扶贫到户贷款奖补试点经验,适当扩大贴息额度及试点覆盖面。加大对带动扶贫对象共同致富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和扶贫龙头企业的信贷扶贫支持力度。探索开展政策性产业扶贫保险,降低扶贫对象经营风险和扶贫到户贷款风险。抓好贫困地区信用户、信用村建设。积极稳妥扩大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
五、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健全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机制,对全区重大项目布局,优先考虑贫困地区,发挥项目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转移就业、公共服务改善的牵引作用。建立邻里互助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以家庭为基础,以邻里关系为纽带,以互帮互助为手段,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扶贫互助机制。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选定项目村屯。全面推进参与式扶贫,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村屯扶贫规划编制、项目选择和实施、资金使用管理等过程。推行扶贫项目村民自建模式,将技术要求不高的小型扶贫项目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由群众自主决策实施,或村民集体、农村合作组织自建。
六、建立加快脱贫的政策导向。设定脱贫标准,对提前脱贫的片区县、重点县给予脱贫奖励。设立进步奖,对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贫困人口数量占农村户籍人口比例下降速度及扶贫考核成绩均排在片区县、重点县前十五名的,授予进步奖。同时实行脱贫不减扶持政策,对脱贫的片区县、重点县,在2020年前保持扶持政策不变、扶贫规划不变、资金项目不变、行业扶贫不变、定点扶贫不变。
七、创新扶贫考核评价机制。对片区县、重点县突出考核扶贫开发成效,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指标,将扶贫开发成效作为衡量片区县、重点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主要依据。实行差异化考评,按照贫困状况分类,提高扶贫开发考核指标在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的分值。建立激励机制,将扶贫绩效考评结果进行排名通报,将考评结果与扶贫资金分配挂钩。建立问责机制,对扶贫开发工作不力,扶贫绩效考评结果较差的县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问责。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