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色艺术的经济资源价值探究

2014-06-19 07:20陶瑞峰丽娜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16期
关键词:萨满民族旅游

陶瑞峰+丽娜

问题的提出

北方土地大面积开发较晚,且北方民族较少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因此原始社会的活态文化艺术得以保存。现在发现的仅仅是一部分,还有更多的原始活态文化需要去抢救和挖掘。

萨满教起于原始渔猎时代,我国北方地区是萨满教分布的核心区域,萨满文化千百年来在北方先民的意识形态中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所信仰萨满教的诸民族后世的民族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萨满文化研究是一门国际性的学科,近年来已成为国外的研究热点。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存在萨满文化现象,因此,萨满文化也是一种世界性的历史文化现象。

在我国,萨满是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满、蒙古、锡伯等少数民族历史上都信仰过萨满文化。在民间艺术形式及其他资源之中,萨满艺术有较深的经济与品牌开发价值。

原生态艺术资源

北方民族先民虔诚信仰的原始宗教萨满的多元神崇拜观念,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极端低下,原始先民在漫长的社会劳动和生活中,无力与强大的自然力抗衡,于是幻想在人周围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主宰一切,并认为自然的东西都有灵魂,是他们控制着人类,给人类带来幸福或灾难。 利用各种方法举行祭祀,向神灵祈祷、膜拜,于是产生了原始宗教,即萨满教。

在古代岩画及遗物中,对鸟的崇拜是萨满教的一个突出主题。从形式上看,有水鸟、鹰、乌鸦等,西伯利亚那乃人认为鸟是万物之灵。通古斯各族普遍把鹰看做萨满的化身或后裔,鹰也是北方游牧和狩猎民族的图腾。在满族某些姓氏所供奉的鹰格格,是鹰头人身的母体神像,说明它是远古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留下的氏族鹰图腾(关志伟,2006)。

图腾面具是北方民族文化的稀世珍贵遗产,是萨满教的活化石,其涉及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神秘粗犷,色彩明快,稚美可掬。面具作为一种纯精神的万能武器,等到原始先民的恐惧感、自卑感逐渐消失后,就漫漫演变成娱乐工具,由庄重威严的萨满祭奉逐渐转为戏剧娱乐表演。

这一珍贵遗产,不仅为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美术、戏剧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启示,而且开启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它也为旅游经济和民间工艺美术提供了巨大的开发商机。

东北大秧歌有自己的源头,是萨满舞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萨满舞是广泛流行于东北亚的原始舞蹈,东北是其发源地之一。萨满舞有三大因素被东北大秧歌所吸纳:一是以女性为主角的二人构形,二是二人转迷狂沉醉的舞蹈形式,三是二人的模仿方式。

二人转这种东北民间艺术,之所以长盛不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就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的艺术形式,还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原型,一种艺术象征的符号。正是这种文化传统原型、艺术象征符号表现着一种文化心理和集体无意识愿望,才使二人转具有其他民间艺术所没有的巨大艺术魅力。在目前二人转舞台上,神调演唱及其演化的演出形式深受欢迎。演员身着萨满跳神服饰,在激烈的曲调伴奏下跳动旋转,晃动腰铃,极高地调动了观众的情绪。近期在全国形成了一股强劲的东北风,同时也给地方区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不同规模的地方戏院都比较火爆。

地方品牌资源

做大做强萨满文化艺术产业,是北方地区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的最佳切入点;是推进资源转化、壮大经济总量的最佳突破点;是发挥民族优势、打造特色经济的最佳立足点。

“乌日贡”节是赫哲族的盛会,1985年发起于黑龙江同江街津口,“乌日贡”意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时间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历时3日,地点在赫哲族聚居区轮流。节日的白天主要是体育竞技。有游泳、划船、撒网、拔河、叉草球、射草靶、射箭等。入夜,江边燃起堆堆篝火,举行群众性的聚餐宴饮和歌舞晚会。人们跳起天鹅舞、萨满舞、鱼鹰舞、神鼓舞。热情奔放的舞姿伴以曲调悠扬的歌声,尤其是萨满风情舞蹈表演,更加激动人心,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纪念。“乌日贡”以传统文化经典品牌,不断提高赫哲族的文化品位,彰显了赫哲族独特的魅力。

吉林省伊通的萨满世界文化旅游商贸城,是一个具有全局带动意义的满族文化产业龙头骨干项目。加强了对以萨满文化为主的满族文化资源整合利用,把“萨满世界文化旅游商贸城”融入到了全省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之中。伊通地处吉林省中南部,是长白山文化旅游线路的中间地带,把“萨满世界文化旅游商贸城”融入到全省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就是利用伊通的区位、旅游、交通等优势,发挥“萨满世界文化旅游商贸城”的点、线、魂作用,把满族文化作为伊通经济发展的灵魂,形成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新特色、新亮点。

一些萨满教音乐、舞蹈、神话传说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艺术化过程,变成了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以民间艺术作品的形式流传于后世。如蒙古族歌舞“安代”,最早是萨满治病的跳神仪式之一,几经变迁而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其音乐、舞蹈与古代狩猎歌舞仍有许多相似之处,而萨满音乐的最初来源就是狩猎音乐。由此可见,古代歌舞艺术被萨满吸收并保存下来,之后又以原生态形式送还于民间。

为纪念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使吉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保护和继承,2009年6月13日至19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暨牧情谷首届民俗文化旅游节在牧情谷盛大启幕。旅游周活动期间,每天都有不同的主题活动,其间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论坛、吉林省民俗文化旅游发展高端论坛、民间剪纸表演以及民俗文艺汇演等20项主题活动,每天还安排了集体观光、民俗体验等多个常规娱乐项目,同时,精心安排了多个具有民俗风情的小游戏,更有夜幕中浓浓的篝火晚会和放河灯活动。有开幕式、满族歌舞表演;有“天姿丽人”颁奖、征文、摄影、绘画大赛颁奖、乌力格尔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会;象帽舞、剪纸表演;二人转、厨艺表演;黄龙戏、民间收藏展;满族婚礼表演、民俗歌舞表演、婚纱摄影、婚庆用品展;萨满服饰艺术表演、民俗活动等。尤其是萨满服饰艺术表演及民俗歌舞表演更加具有吸引力。endprint

旅游文化资源

当今时代,文化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因此,加大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力度,是快速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迫切要求。

旅游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体验,在这种体验过程中旅游者可以在观赏风景中获得审美愉悦,可以在与人交往中品味多彩人生,可以在积极模仿他种角色的过程中发现和发展自我,也可以在旅游消费过程中享受世俗之乐。

发挥导游信息传输中介功能,在各种不同场景和情境中,适时传输关于少数民族艺术知识,在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中,使游客各取所需,从中受益。在以旅游观赏为主的环节,以审美信息的传递为主,调动游客的各种审美感官,引导他们步入旅游审美的环境中去。从形式美因素的说明,到整体形式美特征的阐发,再到民族——地域特色、宗教——习俗特色和民族审美情趣等深层文化内涵之美的揭示,以满足游客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旅游审美的需要。

具有北方原始风情的萨满艺术资源的旅游价值独具,开发潜力较大,市场前景也比较广阔,同时,研究和开发工作也任重道远。当务之急是要认真分析评估其旅游价值,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原则,探索具体现实的开发途径。

旅游购品,即满足游客旅游购物需求。把地方民间工艺品、服饰作为旅游购品的动机和行为源于种种不同的需求,收藏留作纪念或馈赠传递友情是两种最常见的需求。对于时尚人士或艺术工作者来说,穿戴或收藏地方民间服饰、工艺品可以彰显个性和独特的审美眼光,的确是一种实用又富于创意的做法。由审美走向实用是我国少数民族艺术资源值得注意的一种旅游价值(曲玉镜,2006)。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以下形式来进行北方地区萨满艺术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是民族文化展示。它包括民族文化静态展示,如萨满艺术博物馆等;动态展示,如萨满歌舞表演、萨满民俗村等。民族文化展示只是民族文化体验的初级形式,缺乏真实性。旅游者则主要通过视听感官对民族文化展示内容进行欣赏体验,从中获得的愉悦感受。所获得的体验是一种表层体验,一种被动参与的体验方式。

二是民族文化游戏或节事活动。它是一种根据民族文化中的原型,经过设计和组织的民族文化体验方式,比民族文化展示更具参与性。旅游者主要通过参加设计的游戏或节事活动,获得愉悦。这种体验是一种有限的主动参与的体验。

三是民族文化休闲活动。旅游者完全融入旅游目的地中,与民族地区各种要素,尤其是民族成员进行零距离接触,并体验民族文化的真实性,获得充分真实感受。旅游者在文化获取时自由的主动选择,实现了较为充分的双向交流和互动,并形成深刻的旅游体验感受。

前两种民族文化体验方式是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初级阶段和旅游消费较低层次时,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体验的主要形式。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旅游者消费理念和行为的成熟,旅游者越来越重视旅游体验的质量。民族文化休闲活动将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构建高质量的萨满文化体验将成为体验经济时代北方民族地区需要发展的旅游核心产品。

同时,各地区民族文化宣传部门要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建立文化宣传促进激励机制,引导和支持萨满文化产业利用各种渠道,通过不断策划具有轰动效应的活动,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结论

北方民俗文化艺术在中国民俗文化艺术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研究北方萨满文化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对于进一步研究民族发展历史,探寻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把握我国民俗文化艺术现象的根源及发展,都有重要的科研参考价值。从历史、艺术、文化、经济等多角度对萨满文化艺术加以研究,从而进一步把握其形成与发展对我国文化艺术的影响。

东北是世界公认的萨满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是萨满文化遗存保留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至今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萨满器物、神谕、活态萨满祭祀仪式等。这些既是东北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的精华。萨满文化艺术既具有地域性又具有世界性,要将萨满文化艺术真正推向世界,需要把静态的萨满文化遗存和动态的萨满文化传承充分结合起来,把萨满文化的保护与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充分结合起来,通过建立萨满文化研究基地、研究成果展示基地和萨满文化旅游风景区,挖掘、整理和再现萨满文化的底蕴和精髓,以实现保护、传承萨满文化的长效良性循环。

研究与保护民族的、地域的、传统的、原生的文化艺术形态,研究积淀深厚的民族艺术文化底蕴,能使我们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克服困难的信心。这不仅是对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贡献,也是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遗产工程的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萨满民族旅游
我们的民族
多元民族
浅析萨满艺术的传递
萨满图腾艺术性服装创作灵感研究
满族剪纸中所蕴含的萨满文化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