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彤璞
经济伦理主要探讨的是经济行为背后的伦理动因,以及经济行为与伦理规范两者关系,其实质性含义是伦理道德原则对经济行为的制约力。由于经济伦理对于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不同社会的本土经济伦理资源总是受到学界普遍的关注与重视。我国农业社会向工业信息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经济系统极其复杂,与其它国家相比,经济伦理表现出极强的异质性。因此,需要挖掘我国本土经济伦理资源,廓清我国经济伦理的目标、前提、层次与环节,来建构基于本土视野的经济伦理宏观结构,促进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
目标:发展社会主义软生产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交通、电力、水利等经济发展的硬件有了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本土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软环境的制约。国民的思想意识、信用水平等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甚至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发展社会主义软生产力,是本土经济伦理宏观结构的目标。
(一)保障信用环境
自人类社会有商品交换活动以来,就产生了信用行为。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等价交换的实现条件是信用。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经济的调节,要求双方以信用为守约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日益发达,但人们原有的利益观以及传统的信用理念在极大的物质诱惑下逐步淡化, 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在社会运行方面的调节和约束作用不足。因此,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伦理秩序亟待建立。建设以经济伦理为基础的信用制度,可利用本土的户籍制度和身份证制度,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实现信用身份制度或建立信用档案。
(二)促进公平竞争
人们在经济交往中,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与竞争行为,也会出现“搭便车”、投机取巧、 损人利己等消极竞争行为,导致交易中谈判费用、履约成本、违约成本增加,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无效。本土经济伦理对于市场竞争行为的规范在于,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应合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道德准则,即要求公平竞争。因此,我国本土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应符合诚信、公正、平等、理性等原则,这就需要市场主体作为“经济人”遵守市场竞争规则,以开拓取胜、信誉取胜、质量取胜、信息取胜,而不能通过恶性的手段打击竞争对手,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三)降低发展成本
市场调节经济也有失灵的时候,主要表现为经济主体间有不够自律的情况出现,进而导致信用关系和经济关系的破坏。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干预,即依靠法律和政策来进行他律。进行法律或者政策调节往往需要调动大量人力、物力,因此,如果经济行为者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做到自律,就能够降低有关政策、法律的实施成本,社会经济发展的总成本就会大大降低,而社会经济就能更为和谐快速发展。
实践证明,经济伦理的健全程度与交易成本呈反比例关系,与经济效率呈正比例关系。因此,社会主义软生产力的发展就要求提高本土经济伦理的水平,社会主义软生产力的发展也是本土经济伦理的宏观目标。
前提: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
(一)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条件是经济伦理产生作用的前提。这是因为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个体追逐自身利益或者效用的最大化,具有“经济人”属性。正是在这一基本动机的驱使下,经济个体才愿意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自发作用下不断进取,同时也促进着经济的共同繁荣。但是,市场主体的“经济人”属性使得他们在追逐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然存在个体经济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个体眼前利益与社会长远利益、企业利益与社会总体利益之间对抗性的矛盾。市场机制调节的主要是经济主体的市场活动,对于这些对抗性的矛盾调和是无能为力的。这就需要本土经济伦理来规范和调整这些矛盾。因此,只有在真正市场经济前提下,经济伦理才产生作用。
(二)法治社会
市场经济需要法治作为基础,以保证其有序运行并予以制度化、规范化,故而法治社会是经济伦理存在的另一个前提。一个没有法治的强制力,只依靠伦理和道德约束人们的方方面面的社会是不能想象的。只有法治社会,才是经济伦理进行有效规范社会经济生活的前提,也才使经济伦理存在可能。如果经济主体没有自律意识,不对自己的交换行为进行任何形式的约束,这种绝对的自由反而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入混乱,而这些竞争者却只会在道德上受到人们的谴责,难以在经济上进行惩罚。只有对市场主体提倡法治精神,鼓励守法者,制裁不法者,才能使市场交换行为纳入有序化、健康发展的轨道。
层次:宏观国家经济伦理、中观企业经济伦理、微观个人经济伦理
(一)宏观层次:国家经济伦理
国家经济伦理是指国家为了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和提高全社会整体利益为目的,致力于解决宏观层次上的义利关系,利用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干预职能而提出和制定的基本伦理与规范。它包括市场竞争秩序方面、收入分配公平公正方面、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正当性方面、市场交往形式、非市场交往形式方面等。国家经济伦理具有相对于企业经济伦理和个人经济伦理的优先地位,宏观经济伦理应当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及目标的伦理本质、道德上的正当性进行研究与揭示,进而对其予以制定、完善,并监督市场主体执行各种符合社会伦理的规则。实践证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完全正确的,符合本土经济伦理宏观层次上基本义利关系的要求。因此,对于这一基本制度安排的道德正当性作伦理辩护,体现其较之我国原先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制度利己性的优越方面,是宏观经济伦理的首要任务。
(二)中观层次:企业经济伦理
企业经济伦理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处理内外部关系时,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以促进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让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实现其正当合理的权利要求,同时强化其伦理义务。现代企业的本质是一系列契约关系的总和,其在经济活动中与内外部各有关方面发生着关系,企业在这一系列经济活动既是追逐利益的经济活动主体,又是具有独立法人人格的伦理实体。在经济活动中,企业的经济目标与伦理道德目标将不可避免的出现矛盾。这些矛盾一方面来自于企业与政府、客户、社会公众等对外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资源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目标不一致,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内部有所有者、代理人、雇员、股东之间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风险与报酬、所有权与代理权、股东利益与职工利益之间的目标不一致。基于此,企业经济伦理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对外伦理与对内伦理,对外要求企业担负其社会责任,对环境负责,对人类的持续发展负责,严格恪守经济道德;对内要求企业体现风险与报酬的均衡、收入分配公正公平、员工工作环境人道、注重员工的提高与发展。endprint
(三)微观层次:个体经济伦理
个体经济伦理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在处理个人与经济、金钱关系时所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范,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个体是社会中最基本的的细胞单位,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经济活动的参与又使其具有经济人属性。因此,在本土环境之下,个体由传统身份性的“政治人”向现代契约性的“经济人”转型。同时,个体作为完整统一的社会人,一方面体现其经济人趋利避害的经济属性,另一方面需要体现其社会主义集体原则的道德属性,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个体经济伦理应当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有序的微观个体行为基础,为促进个体经济行为伦理化提供理论支撑。
环节:生产伦理、交换伦理、分配伦理、消费伦理
(一)生产伦理:借鉴“生财有道”
“生财有道”是本土传统经济伦理的优秀核心要素之一,仍然为现代经济主体所崇尚和遵循,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其中的“道”不仅仅是指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其现代内涵是指经济活动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应遵循的伦理原则,首先是社会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相统一,其次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最后必须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统一起来。
(二)交换伦理:继承“交往有信”
我国传统经济伦理的“交往有信”,对经济主体提出诚实不欺、重约守信、以诚信为本的要求。这种本土经济伦理的内涵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必须具备的伦理观念,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真正实现、市场交换有序进行的保证。这种“交往有信”的交换伦理要求市场主体遵循四个原则,第一是公正平等,第二是诚实守信,第三是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第四是遵纪守法。这四项关于交换手段的伦理原则是一个以公正、公平为核心的相互联系的市场交换的有机统一体,鼓励和倡导公平竞争是其基本宗旨。
(三)分配伦理:遵循“取予有度”
在分配伦理方面,我国既不能以封建社会式的等级地位来分配和占有财富,也不同意绝对平均主义分配观。本土传统经济伦理有“取予有度”的训示,要求我国传统社会中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必须获取有度,不能贪婪无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本土经济伦理仍倡导在社会产品的占有和分配上要“取予有度”,这里的“度”的内涵,不是传统封建社会中人们等级名分的“礼”,而是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同时,也要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报酬分配结合起来,这就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按劳分配是基本分配原则,二是其它分配方式作为有效补充,这也是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国情所决定的。
(四)消费伦理:提倡“用财有制”
“用财有制”是本土传统经济伦理的重要内容,消费行为始终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活动,是人类获得物质和精神满足的最直接途径,但是“用财有制”也要求消费要有节制,不能无限度地奢靡浪费。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生产力不发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处于世界下游水平,因此消费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消费风气。社会主义消费伦理要注意三个原则,第一要遵循崇尚节俭和合理消费相统一,第二要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第三要确立符合保护生态环境要求的消费。
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阶段,经济发展与经济伦理的发展越来越紧密相关,只有经济伦理与我国本土的传统、现实、制度结合起来,形成基于本土视野的经济伦理宏观结构,经济伦理才具有实质的可操作性,才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驱力,破解现实中的经济问题,实现美丽富强的“中国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