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
老妈老爸3个月前才住到我家,但在小区里已名声在外。因为俺妈杨老太是一个“偏方达人”。
老妈的拿手绝技就是各种偏方。她随身携带一个绿色小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斗大的字,我扫过一眼,目录清晰、标注简单:脚气针眼咳嗽发烧……人间顽疾,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良方”。
刚开始我只是觉得好笑,老妈啥时候神医附体了。
老妈还挺得意:“你可别小瞧这些偏方,老话说得好,偏方也能治大病。”说完,她又摆起龙门阵,说到哪年她的偏方治好了哪个乡邻的病。
我听得一惊一乍:“真的假的啊?”
老妈言之凿凿:“当然真的,不信问你爸。”
老爸偷偷冲我撇嘴:“自己的妈你还不了解,如果这些偏方真的包治百病,咱家直接开医院呗。”
我一下乐了。了解了妈妈的底牌,再听她宣传偏方的重要性,我们也就胡乱敷衍。
但老妈没有闲住。她开始变着法地寻找更高级的偏方,最常见的就是去逛卖盗版书的小地摊。很快,家里就多了十几本薄厚不一来路不明的《偏方大全》。每天晚上电视也不看,戴着老花镜一条条摘录。
我实在看不下去:“您到底图什么啊?”老妈翻翻眼皮:“闲着不也闲着吗,我这是发挥余热。”我晕,老妈的境界啥时这么高啦。
“她就是虚荣心作怪,总觉得自己农村人进城生怕别人瞧不起,所以才想找个一技之长哄抬身价。”关键时刻,老爸总会给妈妈揭老底。
也是凑巧,那天半夜我突然拉肚子,家里没药,老妈翻遍她的偏方大全,不一会儿就找到了治疗秘籍:将大蒜瓣推入直肠,疗效很好。
我也是病急乱投医,按照她说的方式做了,谁知,反而更厉害了,去医院输了液,腹泻这才止住。
回家后,我上网搜索,发现老妈提供的法子网上也有,而且人家给出的攻略更详细,而老妈的偏方纯属照猫画虎。连带想到她的小绿本子,我特意又百度了几条。结果很让人震撼,绿本子上的偏方无一例外都和网上的资料有出入,或者药剂不同,或者量上有出入。
老公在旁边陪着看,也吃了一惊:“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尤其是中药,剂量差别大了,弄不好会搞出人命来。”
我们决定正式找老妈谈一下。
三对一的局面,老妈很不爽:“我这是积德行善。”
看老妈扛起道德大旗,老爸不高兴了:“别给自己戴高帽子了,积德行善的方式多了去了,干吗非给人出偏方。”
“再说您也没有行医证啊,咱没义务给人当免费医生。”女婿一开口,老妈不说话了。我赶紧借势发力:“而且那些偏方确实不管用,我就是亲身证明,劳而无功,你何苦呢。”老妈服了软,答应洗心革面。
偏方受打击后,老妈除了买菜,几乎不出门。那天回家,黄昏的房间暗暗的,老妈孤独地坐在阳台上,眼巴巴看着楼下的小广场,那里有好几个老太太在遛弯儿。
黄昏的余光将满头华发的妈妈浓缩成一个伛偻的剪影,那幅剪影上,有失落有沮丧,更有说不出的寂寞和怅惘。
老爸听我复述了那一幕,也有点自责:“刚来时你妈也没想拿偏方说事儿,后来发现和别人搭不上腔,这才独辟蹊径。”这种迫切其实没错,只是妈妈选错了方式。她完全忘记了,作为一个极具生活智慧的主妇,她的傲人之处,除了偏方大全,还有很多。
我和老妈认真交流了一次,她似有所悟。
一个月后,我出差回来,刚下飞机就接到老公的告急电话:“不得了啦,你妈买了十几个坛坛罐罐,说是要腌酸菜。”
我听得忍俊不禁,对于一个爱表现、强烈求认同感的老太太来说,让她闲着可太难了。据说,小区里最少10个老太太正翘首以待老妈的杨氏酸菜呢。而火热爱心大放送的曲目不止这些,这不,老妈又去菜市场买了好多葡萄,刚刚清空的酸菜缸又变身为葡萄酒瓮。
更可喜的是,老妈居然也相信科技了,主动追着我:“你不是有那个什么度吗?帮我看看,葡萄酒怎样做更好喝?”
看着酸菜缸间忙碌的妈,我心中一热,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妈妈的需求:人老了,社会这个大舞台或许会失去,但彰显自我价值的舞台永远不能缺失,否则,晚年的快乐,总不那么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