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Bonger盆地南部凹陷Delo-1井烃源岩评价

2014-06-19 17:13李慧娟文志刚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武汉430100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源岩层位烃源

李慧娟,文志刚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湖北武汉 430100)

乍得Bonger盆地南部凹陷Delo-1井烃源岩评价

李慧娟,文志刚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湖北武汉 430100)

基于有机碳、热解等地化资料,从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3个方面对乍得Bonger盆地南部凹陷Delo-1井进行烃源岩评价。研究表明:Delo-1井烃源岩暗色泥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各层位都达到中等-好烃源岩标准,部分达到最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1型,Kubla组部分为Ⅱ2型;有机质演化处于低熟-成熟演化阶段,其中Baobab组、Ronier组主要处于低熟-成熟演化阶段,Kubla组处于成熟演化阶段,随着深度的增加,成熟度增加。

Bonger盆地;南部凹陷;Delo-1井;烃源岩评价

Bongor盆地位于非洲乍得西南部,是受中西非裂谷系影响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1~3],长约300km,宽约40~70km,总面积约1.8×104km2。Bongor盆地由北向南依次可划分为3个构造单元:北部斜坡带、中部凹陷带、南部陡坡带,其中中部凹陷带又可进一步分成东部次级凹陷、西部次级凹陷和南部次级凹陷3个次级构造单元[4,5]。盆地下白垩统地层共发育5套烃源岩,自上而下分别为Baobab组(K1b)、Ronier组(K1r)、Kubla组(K1k)、Mimosa组(K1m)和Prosopis组(K1p)。

笔者研究的南部次级凹陷不属于盆地的主要凹陷带,受南部凸起带分隔,呈狭长条状分布,面积约100×104km2,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次级凹陷。Delo-1井是南部次级凹陷的第一口油流井,细致研究该井烃源岩特征,对南部次级凹陷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1 烃源岩展布

研究区Delo-1井的录井资料表明,Delo-1井暗色泥岩总厚度1719m,其中K1b为828.9m,K1r为425.1m,K1k为380.3m,各层位暗色泥岩厚度分别占总厚度的48.22%、24.73%、22.12%。

2 有机质丰度

2.1 总有机碳

对Delo-1井153个泥岩样品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介于0.1%~11.83%之间,平均值为1.30%(表1)。K1k的w(TOC)分布范围为0.31%~4.17%,平均值为1.22%,其中好及以上级别烃源岩(w(TOC)≥1%)占样品总数的52.94%,中等烃源岩(0.6%≤w(TOC)<1%)占总数的42.65%,差烃源岩(0.4%≤w(TOC)<0.6%)占总数的1.47%,非烃源岩(w(TOC)<0.4%)所占比例为2.94%,综合评价为好烃源岩。K1r的w(TOC)分布范围为0.50%~11.83%,平均值为1.60%,其中好及以上级别烃源岩占样品总数的51.92%,中等烃源岩占样品总数的36.54%,差烃源岩占总数的11.54%,综合评价为好烃源岩。K1b的w(TOC)分布范围为0.1%~5.09%,平均值为1.00%,其中好及以上级别烃源岩占样品总数的39.30%,中等烃源岩占样品总数的21.20%,差烃源岩占总数的15.20%,非烃源岩所占比例为27.30%,综合评价为好烃源岩。

表1 Delo-1井各层位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统计表

图1 Delo-1井w(TOC)与w(S1+S2)关系图

图2 Delo-1井w(TOC)与w(“A”)关系图

2.2 生烃潜量

Delo-1井153个泥岩样品分析结果显示,生烃潜量(w(S1+S2))介于0.03~53.22mg/g之间,平均值为4.89mg/g。K1k暗色泥岩w(S1+S2)为0.14~14.74mg/g,平均值为3.46mg/g,其中好及以上级别烃源岩(w(S1+S2)≥6mg/g)样品数占样品总数的16.18%,中等烃源岩(2mg/g≤w(S1+S2)<6mg/g)样品占样品总数的48.58%,差烃源岩(w(S1+S2)<2mg/g)样品数占样品总数的38.24%,综合评价为中等烃源岩。K1r暗色泥岩w(S1+S2)分布于0.03~53.22mg/g之间,平均值为7.00mg/g,其中好及以上级别烃源岩占样品总数的34.62%,中等烃源岩占样品总数的32.69%,差烃源岩占样品总数的32.69%,综合评价为中等-好烃源岩。K1b暗色泥岩生烃潜量为0.21~30.96mg/g,平均值为4.50mg/g,其中,好烃源岩及以上级别烃源岩样品数占样品总数的21.20%,中等烃源岩占样品总数的30.30%,差烃源岩样品数占样品总数的48.50%,综合评价为中等烃源岩。

从w(TOC)与w(S1+S2)、w(“A”)的关系图(图1、2)可以看出,Delo-1井烃源岩各层位都达到中等-好烃源岩标准,部分达到最好烃源岩标准,少量为差、非烃源岩[6~8]。

3 有机质类型

3.1 干酪根显微组分组成

确定有机质类型方法有很多,笔者主要采用三类四分法,即用类型指数 (Ti)划分有机质类型。当Ti≥80%,有机质类型为腐泥型(Ⅰ型);当40%≤Ti<80%,有机质类型为腐殖腐泥型(Ⅱ1型)。从表2可以看出Delo-1井K1k烃源岩表现出Ⅱ1型特征,K1r烃源岩则表现出Ⅰ~Ⅱ1型特征, K1b组烃源岩分析样品仅有一个,具Ⅰ型特征。

表2 Delo-1井显微组分分析

3.2 干酪根碳同位素和元素分析

据陈丽华等[9]研究成果,当碳同位素δ13C≤-28‰,有机质类型为Ⅰ型;δ13C介于-28‰~-26.5‰,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干酪根碳同位素与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见表3):Delo-1井K1k烃源岩碳同位素δ13C为-28.4‰~-28.1‰,有机质类型整体较好,主体为Ⅰ型;而K1r则显示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

表3 Delo-1井干酪根碳同位素

3.3 热解资料分析

研究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常通过岩石热解参数中的氢指数(IH)、降解率(D)与最高热解温度(tmax)的相关图版进行分析[10]。由图3可看出,Delo-1井烃源岩有机质类型总体表现为Ⅱ1~Ⅱ2型。

综上研究可以看出, Delo-1井各层位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1型。

4 有机质成熟度

4.1 镜质体反射率

Delo-1井7个烃源岩样品镜质体反射率(Ro)介于0.601~0.841,其中K1k烃源岩演化处于成熟阶段,K1r则处在低成熟演化阶段,K1b烃源岩演化处在未成熟-低熟阶段(图4)。

4.2 最高热解温度

tmax与深度的关系图 (图5)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成熟度有增大的趋势。K1b主要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K1r处于低成熟阶段,K1k则主要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

4.3 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

Peters等[11]认为,对于C29甾烷20S/20(S+R)和C29甾烷ββ/(αα+ββ)而言,0.25为其未熟-低熟的界限,0.4为低熟-成熟的界限;而C31藿烷22S/22(S+R)达到0.55为成熟。Delo-1井K1r~K1k烃源岩的C29甾烷20S/20(S+R)平均值为0.38,C29甾烷ββ/(αα+ββ)平均值为0.30,C31藿烷22S/22(S+R)平均值为0.55,反映出研究区烃源岩的有机质演化程度已进入低成熟-成熟阶段。

5 结论

1)Bonger盆地南部凹陷Delo-1井各层位有机质丰度都达到中等-好烃源岩标准,部分达到最好烃源岩标准,少量为差、非烃源岩。

2)Bonger盆地南部凹陷Delo-1井各层位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1型,仅K1k部分为Ⅱ2型。

3)研究区成熟度基本进入为低熟-成熟阶段,其中K1b主要处于未熟-成熟阶段,K1r主要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K1k主要处于成熟阶段,并且随着深度增加,成熟度有增大的趋势。

[1]Guiraud R,Maurin J.Early Cretaceous rifts of West and Central Africa:An overview[J].Tectonophysics,1992,213(1/2):153~168.

[2]Genik G J.Regional framework,structural and petroleum aspects of rift basins in Niger,Chad and the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J]. Tectonophysics,1992,213(1/2):169~185.

[3]窦立荣,肖坤叶,胡勇,等.乍得Bonger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J].石油学报,2011,32(3):379~385.

[4]陈忠民,刘洛夫,卞德智,等.乍得南部B盆地下白垩统碎屑岩储集层成岩演化及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2):250~254.

[5]史玉玲,侯读杰,窦立荣,等.乍得H区块Bonger盆地原油母质生源特征[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1):5~9.

[6]秦建中.中国烃源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7]胡见义,黄第潘.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8]卢双舫,张敏.油气地球化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9]陈丽华,许怀先,万玉金.生储盖层评价[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10]许怀先,陈丽华,万玉金,等.石油地质试验测试技术与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11]Peters K E,Moldowan J M.The biomarker guide:Interpreting moleular fossils in petroleum and ancient sediments[M].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3.

[编辑]邓磊

TE122.1

A

1000-9752(2014)02-0019-04

2013-05-12

李慧娟(1982-),女,2006年大学毕业,硕士生,现主要从事油气地质地球化学方面的学习与研究。

猜你喜欢
源岩层位烃源
基于样本选取和多种质控的地震层位智能拾取
涡北煤矿综采放顶煤运输巷层位布置的探讨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马家滩地区延长组烃源岩研究
东濮凹陷西南部晚古生代—早新生代烃源研究
卡拉麦里山前石炭系火山岩序列层位归属及分布研究
三塘湖盆地条湖组烃源岩地化特征及致密油油源对比
珠-坳陷北部洼陷带始新统半深-深湖相烃源岩综合判识
中国近海湖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顶板走向高抽巷层位布置的合理选择
柴达木盆地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