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宇 刘其东
摘 要 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自动化系统在电网调度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动化机房作为变电站、配网等各类信息数据的处理中心,其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为保证自动化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应建设标准规范、安全可靠、舒适实用、节能高效和具有可扩充性的自动化机房,并加强动态管理,以满足自动化设备对温度、湿度、防尘、不间断电源、防火、防静电、抗干扰、防雷、接地等各项指标的要求,从而保证自动化系统在电网安全运行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自动化;机房;管理;消防;接地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6-0163-01
1 机房管理
1)加强自动化机房巡视,每天上、下班前设专人巡视自动化主站设备。自动化人员日常巡视,应检查机房环境,温、湿度是否符合要求,机房环境温度:5℃-40℃,相对湿度:5%-85%(最大绝对湿度25 g/m3)。进行自动化设备、程序运行、二次安全防护、前置采集、网络设备、系统电源、防火器材、重要数据等检查巡视工作。巡视时若发现缺陷,则进行缺陷处理,尽可能做到小缺陷不过班,大缺陷不过天;若无缺陷,对维护情况总结分析并记录。
2)制定与落实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机房出入、清扫等制度,加强机房进出控制管理,特别是外来人员管理及其权限管控,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出人员信息并加强审计。
3)机房各系统维护时应保留原始记录,记录需详实完备。
4)为抵御黑客、病毒等通过各种形式对系统发起的攻击,保证调控中心各系统连续、稳定运行,必须规范内部人员的工作行为,定期备份重要数据,运用专用U盘,加强机房信息安全和移动介质安全管控,防止出现信息泄露、非法外联等现象的发生。建立完善各项安全防护规章制度,特别是机房管理制度以及病毒防护制度,提高调度自动化二次防护系统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5)为不断提高自动化系统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快速处置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动化系统故障造成的损失,保障电网安全稳定,必须建立机房各系统应急预案,并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修编,定期开展演练并保存记录。
6)加强人员培训,做好培训记录,提高自动化人员的安全与管理意识,并将安全责任与绩效考核挂钩,做到发生故障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增强人员判断、处理事故能力与速度。
2 机房环境
1)消防安全。机房应备有充足、合格、适用于电气设备灭火的消防器材,并设专人负责。自动化维护人员必须接受和学习消防知识,掌握有关消防器材的使用和操作,定期检查消防安全设施的是否完好、消防安全通道是否畅通、安全标示是否完备。平时注意提升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加强消防工具使用培训以及消防应急演练,提高机房的消防管理水平。机房内应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自动消防监控系统,与烟感温感探测器、自动消防气罐、放气指示灯连接,一旦烟雾检测预警系统报警,监控屏显示灯会自动切换到相应的报警界面,显示报警区域,并发送短信通知维护人员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2)机房供电。电源供配电系统是自动化机房的心脏,只有自动化机房的供电系统安全可靠,才能保证自动化设备的数据安全。机房主电源输入必须保证双电源供电,引出三相五线制交流电源,一路为市电,一路为UPS电源,定期检查机房供配电系统结构(是否存在单点故障等)、线缆情况(是否存在老化等现象)、机房UPS负载比、UPS蓄电池的电池内阻值、机房负载双电源供电情况,做好机房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记录等。这样不仅消除了市电电涌、瞬间高低压、暂态过电压,改善了电源质量,还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机房供电后备时间,确保机房设备电源的可靠供应。
3)防雷与接地系统。为减少雷电对自动化设备的影响,在机房电源总输入开关处并入二级防雷模块,在UPS电源输出端并入三级防雷模块,各防雷模块均良好接地。主设备间、操作监控室、增设铜排地网及泄静电地网,与大楼专用地连接。
自动化机房采用共用接地技术,接地线遵循“共用接地技术、均压、等电位及合理布线”的原则。防静电地板、金属墙面、门窗等均应可靠连接并等电位接地良好,并采用不低于25 mm的接地线。机房内部接至室外独立接地汇集母线(总等电位体),需用25 mm绝缘铜芯线将雷电泄流引至机房接均压环(二级等电位体)。机房内浪涌电压、感应电压泄放接地、静电感应接地及各设备保护接地均接在铜带均压环上。这样连接后,均压环上电位升高,各线电位都升高,电位相等,不会有电流流动,则不会损坏设备。另外,所有装修敷设的镀锌钢管、金属软管、金属接线盒外壳、金属桥架槽、配电柜(箱)外壳等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均应进行可靠接地,避免因电源波动较大而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
交流工作地:接地电阻应小于4 Ω。机房直流逻辑地:由于机房内计算机设备较多,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自动化机房直流逻辑地接地电阻小于1 Ω。防雷接地:防雷接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执行。
4)机房空调。要求机房内的温湿度保持在合理水平,保证自动化设备的可靠运行。采用2台机房精密空调,一主一备,定时自动切换。空调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应留有15%-20%的余量。平时要定期检查精密空调(包括室外机、加湿器等)运行状态,及时消除空调运行中出现的报警信息,定期对室外机进行清洗,确保机房温湿度满足设备运行要求。
5)综合布线系统。在机房内建立一个方便、通畅的信息传输系统,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保证机房与外界的联通。主要包括包含强电、弱电、光缆(纤)、网络以及各类信号、控制线路的敷设、连接。所有强弱电系统的线缆两端必须做好标签,以方便故障排查,并采取有别于强电系统的独立接地系统。
6)机房监控与安防门禁系统。应建设机房监控系统,满足安全管理要求。需要集中监控的内容包括:配电、UPS系统、空调、温湿度控制、漏水监测、新风系统、场地视频监控、安防与门禁系统等。采用分级安全区域管理,将生产与工作区域严格分开,建设机房门禁系统,只有具备相应安全级别的人经过身份识别才能进入机房。
通过加强机房管理,为自动化信息上传下达提供可靠保障,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