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马克思主义从政道德,保持党的纯洁性

2014-06-17 18:10荣雪松
未来英才 2014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

荣雪松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道德及中国古代政德观历史渊源,并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剖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德观,阐明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从政道德的重大意义,同时,将马克思主义从政道德贯穿于党的建设各方面,为保持党的纯洁性提供了有效建设途径。

关键词: 马克思;从政道德;党的纯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4月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抓好党员干部从政道德,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指明了方向。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方针,我们党从其诞生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光辉旗帜,并注重从思想上建党,从延安整风运动到两个文明建设,从以德治国、“三讲”、“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教育再到十八大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都表明了党始终抓好从政道德决心。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同时,也面临着能力不足、精神懈怠、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重视从政道德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从政道德武装头脑,将从政道德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作风、队伍、纪律、制度建设各方面,使我们党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一、道德概念渊源及中国古代政德观

1.道德概念渊源。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其中论述到“道生之,德蓄之,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是指道生育万物,德蓄养万物,因此,万物都尊崇“道”而珍贵“德”自然成长,将道提升为宇宙之本体。汉代大儒董仲舒认为“道大原出于天”,把道说成天的旨意。庄子说“物得以生为之德”,即天地万物得之自然称为德。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认为道德是做人治国道理和根本原则。因此,中国古代道德概念认为,道是自然运行及人世共通的道理,德是人世的德性品行,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种社会本质属性,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正确价值取向,起着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西方道德语境以理性为核心,强调理性对人道德生活的省察,道德一词兼有社会风俗习惯和个人品性含义,引申为规则、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要求人们在内心中规范善恶标准,在行动中扬善去恶。

2.中国古代政德观。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有着优良的道德传统,中国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而德治思想又是中国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以“人治”为基本特征,重伦理道德,把国家治理和人民福址寄托于为政者个人身上,以道德约束官吏权力行为,是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主要锋芒所在。尤其,儒家德治思想在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中占统治地位。因此,治民先治吏,治吏先治德,个人道德完善是从政活动的前提。

儒家认为社会发展稳定都需要道德来维系。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也就是说:以德行教化,以礼制约束,百姓会知道羞耻并且走上正善之途。德是为政之本,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就会得到百姓拥戴。德是用权之道,孟子主张仁政,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之政,将仁者爱人的思想上升到国家统治德治高度,提出民为邦本,民贵君轻,与民同乐的思想,以王道仁政,反对霸道暴政,说明用道德来约束权力的重要性。德是为政之需,政德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说为政者以实际行动作好道德表率。汉代大儒董仲舒第一次明确提出“仁、义、礼、智、信”五大道德要素为广义的官德内涵,并指出狭义官德内涵为“公、廉、慎、俭、勤”,同时,指明了官德修养的步骤,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将政德要求贯穿于官吏的选拔、考核、任免、升迁全过程,成为实施仁德治国的价值基础。

因此,为政之道,德不可废,政德隆,民德昌,政德毁,民德降,政德建设与国家兴衰、政权安危、民风淳正、社会和谐休戚相关。

二、马克思主义从政道德观

1.马克思主义道德概念。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道德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道德通过调节人与人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非强制性,内化的规范,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阶级社会道德具有鲜明阶级性,不同阶级以自己的道德作为斗争武器维护本阶级利益,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无产阶级道德观,为无产阶级及其革命运动服务,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

2.当代马克思主义从政道德观。从政道德是掌权者在获得权力和运用权力过程中所产生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的总和。马克思主义从政道德是我党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贯要求。当代马克思主义从政道德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武装头脑,以发展中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定政治自信和政治方向,使执政党和政府及其从政人员成为全社会德行楷模。

第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从政道德的基本问题。

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关于整个世界的总体根本看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决定着人生态度和追求,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革命性,是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集中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立场就是人民群众的立场。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无产阶段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绳。

马克思主义观点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在继承前人理论成果科学要素基础上,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主张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普通联系又是运动发展的,并遵循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人民群众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者,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作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哲学理论基础,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强大武器,也是我党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石,是通过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证明的颠簸不破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方法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方法,这也是我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其中,实事求是是核心,解放思想是前提,与时俱进是时代内涵,求真务实是工作要求,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打破思想禁祻,遵循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在此过程中要做到统筹兼顾,点面结合,主次分明。

②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权力观是关于国家和社会权力的根本观点。正确的权力观解决了从政道德中权力与利益的基本问题,即权力代表谁的利益,怎样利用权力谋利益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拥有主权,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始终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政府受人民委托行使权力,并以保障人民权利自由为前提,政党政府违背人民意志,人民有收回权力的权力,这些有关权力的基本原则被当代宪法、宪政民主所认可。因此,应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立足权为民所赋,坚持权为民所用,保证权为民所享,强化权为民所督,保持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勤政为民的政治本色。坚持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问题,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因此,要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③马克思主义事业观:事业观是人们对工作事业的根本态度和基本看法,关乎事业发展方向和道路。马克思主义事业观要求把党和人民的工作当作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和神圣使命来对待,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身于工作中去。政绩观是何为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的观点,是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也是事业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鉴照从政人员道德操守和精神境界。从政人员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将有限的生命投身于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从党和国家、人民长远利益出发,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人民、实践检验的业绩。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政道德基本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应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共产党人从政道德应坚持的基本价值取向。共产党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为最高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动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也是当代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力量之源,执政之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也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从政人员必须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公民应遵循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的概括,也是对社会主义主导价值体系的表达,从政人员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引领社会风尚和时代潮流。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从政道德的政治方向。政治具有方向性决定性,讲政治是从政人员第一道德要求,只有讲政治,才能把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落实到工作中去,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道路问题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道路选择具有历史必然,中国道路选择是由中国近现代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和历史任务所决定的。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证明的正确理论,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着眼于新的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发展。

制度问题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制度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实际,在各领域形成了相互联系、衔接、配套的制度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我们应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自信的前提下,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破除各方面具体体制机制弊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党员干部从政必须具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在政治活动中觉察政治动向,保持政治警惕,从新生事物中预见事物政治发展趋势,深谋远虑,防微杜渐。同时,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明确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保持政治清醒和坚定,掌握政治领导的主动权。

第四,坚持马克思主义从政道德的重大意义。

①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从政道德最根本的是为人民服务,其实质要求党员干部在从政活动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立场,强化公仆意识、服务理念,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以增进人民福址作为我们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从政道德本身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引领社会思潮,在凝聚民心、激发动力、集中民智,促进和谐、保持稳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马克思主义从政道德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动力的观点,围绕服务发展,倡导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理念,体现了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②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从政道德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发展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坚持人民立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其本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即以人民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从群众具体利益入手,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用系,利为民所谋,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我国是人民主权的国家,人民当家做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民主是从政道德的必然要求。法治是民主保障,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一切个人和组织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从政者道德行为必须遵循法律规范,受法律约束,这是从政者道德行为的最低底线。公平正义本身就是道德精神内涵,从政道德要求平等地对待服务对象,不应具有等级特权思想,坚持正义,主持公道,才能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从政道德讲究诚信,言而有成言而信,自觉地维护党和政府权威和公信力。从政者应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友好善意地对待民众,营造和谐社会氛围。从政道德既规范从政者行为,又激发从政者动力,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让社会一切活力竞相迸发,使社会充满生机、安定有序、和谐发展。

落实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我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两者密切配合,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以德治国强化道德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以道德调控、教化、引导、规范人们行为。因从政者职位特殊,其道德行为直接影响到社会秩序与稳定,关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对社会道德风尚有很强导向作用,因此,从政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关键。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法治精神本身就包含着道德价值理念,是维护道德价值规范的最后一道防线,从政人员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以国家强制力惩恶扬善,弘扬道义精神,同时,加强从政道德建设又促进依法治国理念的落实。

第五,坚定马克思主义从政道德,保持党的纯洁性。

①加强理论信仰教育,保持党的思想纯洁: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与时俱进是行动上与时俱进的前提,思想上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是从政道德修养的首要任务。从政人员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真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应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发挥党校行政干部学院理论学习政治教育阵地作用,对从政人员实施针对性、个性化、差异化培训,坚持中心组学习,努力提高从政人员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积极开展理想信仰道德模范评选实践活动,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从思想上建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②注重党性道德修养,保持党的作风纯洁:党性是党的本质属性,党具有阶级性、先进性、人民性,党性是党的性质在党员身上具体体现,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优势。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的庄严责任和立身之本,加强党性修养,历练政治品格是党员干部改进作风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党员标准,增强党的意识,在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主观世界。要继承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弘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要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为民、务实、清廉,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党风的根本好转,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维护党的纯洁性。

德性是党性的基础,党性是德性在党内的集中展示,党员的德性锻炼修养与党性锻炼修养往往是同一过程,德性修养高的党员干部,其党性修养也低不了。德性的基础是人性、人格。人性中的真善美是德性建构的基础,人格是做人的尊严和品格,党员干部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弘扬人性中的真善美,从提高德性入手提高党性修养水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来源于理论滋润和知识充实,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又要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严于律己,省察克治,知行统一,培养高尚的情操情趣,提升道德境界。

③坚持以德为先原则,保持党的队伍纯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是党的干部原则,在干部德与才考量上又要坚持以德为先,从源头上把好干部入口关,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保证。干部从政道德标准重点看,是否有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忠于党、国家、人民,是否真抓实干,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要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关键时刻表现,对待群众态度和个人名利中考察干部。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坚持原则,服从大局。要改革政绩考核机制,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防止作秀提拔和带病提拔干部,不让脚踏实地者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将民主引入干部选拔任用,发扬民主精神,贯彻民主原则,走群众路线,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公信度。同时,发挥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纠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现象,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选拔出来。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构成主体,党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党员队伍纯洁对保持党的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好党员入口关,按照“坚持标准、保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严格程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同时加强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积极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党员党性宗旨意识,保证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保持党的队伍纯洁性。

④强化监督反腐倡廉,保持党的纪律严明:腐败同党的性质宗旨根本对立,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危害社会秩序和稳定,关乎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坚决惩治有效防范腐败是抓好从政道德建设的关键。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教育和警示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要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推进党务公开,畅通监督渠道,完善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加强反腐倡廉理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要充分发挥纪检机关作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科学构建巡视督查制,加大惩治腐败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切实严明党的纪律,维护党的纯洁性。

⑤健全制度法规机制,保持党的制度严洁: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长期性,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建立合理有效的从政道德规范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积极推进从政道德法制化,使其获得强制性的实现力量。应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公仆意识,破除“官本位”观念,将服务作为公务员的第一职责,构建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要建立道德评价警示机制,提高从政人员识别善恶能力,增强改恶从善自觉性。要建立健全道德监控机制,以外在约束发扬人性优点,限制人性弱点,保证从政道德制度有力运行。应积极健全民主集中制,创新民主生活会形式,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党的代表大会制和委员会制为重点,改进党内权力结构,完善党的决策议事机制,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权力制约监督,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实现党内权力向党员的回归,防止权力滥用和脱化变质,提高党的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猜你喜欢
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哲学的“形式指引”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广元有条马克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