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三怕”

2014-06-16 01:11劳骥
前线 2014年6期
关键词:任弼时彭德怀骆驼

劳骥

任弼时是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16岁投身革命,去世时只有46岁,在我党历史上立下了很大功劳。他生前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

尽管任弼时身体不太好,但他最怕工作少,甘当人民的“骆驼”。任弼时身患严重高血压,长期抱病坚持繁重工作。他从苏联治病回国后,医生规定他每天工作不能超过4小时,实际上他经常超出8小时。他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肩负着革命的重任,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叶剑英曾写道:“他是我们党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同志们也把他的表现喻为“骆驼精神”。

二怕麻烦人,愿做同志的“被子”。任弼时虽新中国成立前就是五大常委之一,但他为人厚道、公道热情,不讲“牌子”,不摆“架子”,对待干部就像“冬天盖了一床棉被,让大家感到十分舒服、暖和”。翻译家师哲在苏联时因“肃反”而失去了工作,任弼时不仅为他找到了“饭碗”,还为他联系到失散多年的妻女。任弼时曾与周恩来住在同一个窑洞的东西两间,每天早晨他早起出去时,怕开门声吵醒周恩来,便蹑手蹑脚地从窑洞窗户上跳出去。他在工作中坚持亲力亲为,少让他人代劳,担心逐渐形成惰性,更不想欠下人情债而违背党性原则。

三怕用钱多,犹若一位“党内妈妈”。任弼时对自己艰苦朴素,珍惜革命的每一个铜板。面对行政部门分给自己的小轿车,他不让去领,坚称旧车还可以坐;他住房临街不安静,但拒绝搬迁或整修,直到去世还住在老房子里;他穿着老围巾改织的旧毛衣,盖着30年代所用的旧毯子,心安理得地认为,“在国家大业初创、人民生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一分钱也不应多花。当干部的一丝一毫也不能特殊。”并多次告诫工作人员说:“你们不要以为现在进城了,应该阔气一些了,这样想就不对了,不能忘记目前我们国家和人民还有困难。”

说来也巧,毛泽东也有“怕泪、怕学、怕喊饶命”的“三怕”,似与叱咤风云的领袖性格不符。仔细想来,那终究是领袖体贴群众、关爱百姓、胸怀博大、悯善悲慈的一种情怀,展现了伟人意志坚硬如钢与心地善良柔和的完美结合。一身铮铮铁骨、敢于为民请命的彭德怀,身经百战、功勋卓著,毛泽东曾赋诗赞他“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但他在1952年3月看到著名作家巴金到朝鲜战场采写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文章后,即写信表示:“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一些,使我有些害怕!”反映了彭老总居功不傲、谦逊质朴的品质。

人生在世,有畏才能有不畏。敬畏的应该是人性、品德和规矩,不畏的大体是困难、挫折和邪恶。共产党人更应明白这个道理,来自百姓不可忘记百姓和脱离百姓,“人民是咱好父母,咱是人民好儿郎。”执政了,当官了,有权了,更要保持一点“害怕”心理,时刻警惕别把自己写得太大了、说得太大了、画得太大了、吹得太大了、看得太大了。不然,就会脱离群众、天怒人怨。

责任编辑:魏晔玲

猜你喜欢
任弼时彭德怀骆驼
与你携手长征
彭德怀:一把扯下自己的画像
任弼时教练警卫班
历史细节中的任弼时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历史细节中的任弼时
彭德怀不愿照相
大骆驼
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