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室在综合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效果

2014-06-15 03:58:12潘乃林钱桂香
上海护理 2014年4期
关键词:护师医院护理

潘乃林,钱桂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上海200020)

工作室教育模式起源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它以具体目标为主导,以分享灵感和思考为表现,鼓励学生在有经验的前辈指导下,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实现创意[1-2]。2006年,原上海市卢湾区卫生局尝试将工作室教育模式引入护理人才培养中,成立以护理专家名字命名的区卫生系统《护理工作室》,通过由导师带教、理论学习、实岗培训与开展科研实践活动等,提升临床护士护、教、研等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14名学员来自原上海市卢湾区10所公立医疗机构临床护理人员,通过中英文面试、护理专业与管理知识考试等择优录取。14名学员一般资料情况:年龄:25~30岁4名,占28.6%,31~40岁8名,占57.1%,41~45岁2名,占14.3%;职务:护士2名,占14.3%,护士长8名,占57.1%,科护士长4名,占28.6%;职称:护师7名,占50%,主管护师6名,占42.9%,副主任护师1名,占7.1%;学历:大专10名,占71.4%,大学本科4名,占28.6%;医院类型:2级综合性医院2所,2级专科医院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所。

1.2 方法

1.2.1 成立护理工作室成立由护理专家名字命名的区卫生系统护理工作室,具体负责工作室护理人才培养项目,另聘博士生导师2名,来自本市3级综合性医院护理管理专家。

1.2.2 教学计划个体化在借鉴国外工作室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的教学计划,如在外语学习上,除每周1次由专职英语老师对学员进行辅导训练外,还根据学员个体需要,安排参加PET 4级等外语辅导班,根据学员不同需求,安排参加上海市护理学会举办的各种专业知识培训班,如急救、ICU知识与技能培训等。

1.2.3 集中学习与分散管理相结合鉴于学员来自不同医院,故每周安排半天学员集中学习时间,内容包括职业素质教育、管理讨论、交叉学科、科研设计及医学统计学知识学习等,平时则通过电话和Email进行课外联系和探讨,通过集中学习与分散管理相结合,构建为不同医院所接受的护理人才培养平台。

1.2.4 脱产培训与岗位实践相结合安排区精神卫生中心学员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修学习,其他学员安排到3级综合性医院进行2个月护理质控和1个月医院感染实岗培训,所有学员到《上海护理》杂志编辑部进行2个月的进修学习,通过短期脱产培训,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员亲身体验和感受新的管理模式,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1.2.5 自学与考核相结合工作室学员大多来自医疗单位的基层护理管理者,有一定的医学、护理基础知识和认知评价能力。因此,对专业基础知识与管理理论学习,主要以自学为主,导师指定学习教材,提出复习提纲和加强考核评估等。

1.2.6 开展创新管理活动由学员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共同学习创新管理理论,然后每小组确定1个适应临床护理管理需要的创新项目,如情感沙龙在护士情绪管理中的作用等,通过3~4个月的管理实践活动,最后进行总结交流并撰写论文,以提高学员创新思维能力及管理能力。

1.2.7 构建护理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见表1。

2 效果评价

2期护理工作室项目验收区卫生局综合评价为优秀。

2.1 管理能力的提升2期护理工作室虽培养学员14名,但却产生了很大的辐射效应,除学员直接带教的29名青年护士受益外,其所在单位的护理服务质量也因其管理而得到提高,她们的学习应用效果得到了单位同仁以及领导的赞赏与肯定,她们自己也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14名学员中6名担任了医院护理部主任,其中2名兼院办主任,1名任护理部副主任,2名任科护士长,余为护士长,其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表1 护理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2.2 教学能力及专业技术的提升经对学员授课后教学质量测评,在课程内容、PPT制作、语调语速及非语言性沟通等方面得到了所在单位听课者的好评。在专业技术职称方面:由护师上升至主管护师6名,主管护师上升至副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上升至主任护师1名。学员目前均获得了本科学历。

2.3 护理科研能力的提升参与研究工作被认为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3]。通过护理研究过程,学员学会了科研设计、文献检索、逻辑推理、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及统计学处理,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期5名学员完成工作室护理课题5项,发表论文33篇,其中论著11篇。第2期9名学员完成区卫生局护理课题9项和区护理学会课题1项,成功申报了上海市残联课题1项,发表论文47篇。2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2名学员帮助医院年轻护士成功申报了区卫生局课题1项和院级课题1项,所有学员目前已成为医院护理科研的主要技术骨干力量。

3 讨论

3.1 护理工作室在综合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作用2004年,原卢湾区卫生局委托区卫校对区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区属医疗机构专业技术队伍普遍存在学历和职称结构偏低,年龄老化问题严重,其中以护理队伍尤为突出。为加快区属医院护理人才培养,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2006年成立了区卫生系统护理工作室,14名学员经为期2~3年的护理工作室人才培养后,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区域医疗机构内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显现出区护理工作室人才培养方式,在跨医院间临床护士护、教、研等综合能力培养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2 护理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护理工作室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引入教育学领域并由Harel等[4]首次进行系统阐释,旨在通过创设有意义的环境,促进知识构建的内在动力[5]。在护理工作室教学中,导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导师是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者与灌输者;导师与学员间通过广泛的课外信息联系讨论问题、相互交流、帮助和鼓励等,彼此分享智慧结晶和宝贵经验,师生关系亦师亦友;学员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集体备课、创新管理实践活动和开展科学研究等,学员在实践中探索学习,不断获取知识与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区护理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以构建真实、有意义的学习情景,鼓励学员在积极实践过程中产生新的思维和想法,对培养具有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护理管理人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3.3 护理工作室教学特点护理工作室人才培养具有在职教育的特点,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在职教育,它具有以下显著的教学特点。

3.3.1 护理工作室是一个关爱学员成长的阶段性的学习型组织老师关注学员的成长过程,帮助学员解决学习与工作间的矛盾以及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关爱学员的政治成长。如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学习楷模精神,让学员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毅力,树立科学的态度及社会责任感,4名学员在学习期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护理工作室成为学员学习成长的温馨家园。

3.3.2 以学员需求为导向是《护理工作室》安排学习课程的重要方式工作室尽可能满足每个学员提出的学习要求,对基础需求统一安排学习计划,个性需求安排特殊课程学习,对学员普遍缺少的知识重点拾遗补缺,一切从学员的实际出发,“以学员为中心”的课程安排方式,有效解决了学习过程枯燥乏味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是提高了教学效果。

3.3.3 护理工作室传授知识以授渔为主、授鱼为辅工作室组织学员大量阅读护理文献,了解护理学科前沿,辅导难点,学会护理证据评价,注重学员获取新知识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自学,对自学有困难的课程,如医学统计学、心电图知识、免疫检验和循证护理等,安排专业老师进行重点授课,传授知识以授渔为主、授鱼为辅,为学员今后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3.4 以学以致用为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作室安排学员参加区护理质控学习,到2级医院开展护理授课活动,到3级医院在管理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危重病护理和医院感染控制,部分学员有机会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通过各种类型实践活动,学员强化了实践能力,获得创新灵感,激发了创新精神,使理论与实践得到了有效结合。

4 小结

护理领域应用工作室教育模式较少[6];护理工作室通过区卫生局构建一个护理人才培养平台,获得医院和协作单位2方面支持,为学员创造了4个条件:导师的专业指导、获得一定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参与教学活动机会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机会;涵盖6个教学面:职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医用英语培训、科研能力培养、管理知识和专科理论学习,创新了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不同医疗机构和不同层级的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与新方法。

[1]刘禹,王来福.基于工作坊的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1):93-96.

[2]Anderson R,Arndell M,Christensen S,et al.Architecture studio archive:A case study in the comprehensive digital capture and repository of student design work as an aid to teaching,research,and accreditation[J].Australian Academic and Research Libraries,2009,40(4):286-304.

[3]张晓鹏.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3):7-11.

[4]Harel I,Papert S.Constructionism[M].Norwood NJ:Ablex Publishing,1991:274.

[5]Bers MU,Ponte I,Juelich C,et al.Teachers as designers:integrating robotic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J].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ldhood Education Annual,2002,(1):123-145.

[6]陶莹,姜安丽.工作室教育模式对中医护理教育的启示[J].护理研究,2011,25(10A):2542-2544.

猜你喜欢
护师医院护理
更 正
常州同批男女护生对临床男护师带教接受程度的调查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我不想去医院
儿童绘本(2018年10期)2018-07-04 16:39:12
分层次管理对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2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20
《护士护师职业规划执行手册》在职业规划中的应用
为县级医院定锚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