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经取穴结合导气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2014-06-14 07:30:56吴耀持孙懿君张峻峰李艳张奕奕汪崇淼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导气病证腰腿痛

吴耀持,孙懿君,张峻峰,李艳,张奕奕,汪崇淼



辨经取穴结合导气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吴耀持1,孙懿君1,张峻峰1,李艳2,张奕奕3,汪崇淼1

(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 200233;2.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上海 200051;3.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51)

观察辨经取穴与导气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采用随机数字表将54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0例采用辨经取穴结合导气针法,对照组269例则采用辨经取穴结合电针疗法。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治愈率为51.8%,对照组治愈率为4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辨经取穴与导气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等同于辨经取穴结合电针疗法,而治愈率则优于后者。

椎间盘移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辨经取穴;导气针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k Herniation,LDH)是由于外力损伤或椎间盘变形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节段的神经根、马尾神经或脊髓,引起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以及麻木为主的疾病[1-2]。针灸治疗LDH是非手术疗法中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且具有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反应等特点[3]。2012年至今,笔者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与大样本等研究方法,观察辨经取穴结合导气针法治疗LDH的临床疗效并与辨经取穴结合电针疗法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对象均来源于2012年12月1日到2014年3月30日期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以及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以及上海市卫生局颁布的第2版《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5]有关LDH的诊断标准,选择符合纳入研究范围的患者共计549例。采用简单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辨经取穴结合导气针法组(治疗组)280例与辨经取穴结合电针疗法组(对照组)26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以及腰腿痛辨经归属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腰腿痛辨经归属比较 (n)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以及上海市卫生局颁布的第2版《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5]有关LDH的诊断标准。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肌力减弱;⑥X线摄片、CT及MRI检查示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LDH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③能积极配合进行中医传统保守治疗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病例;②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严重疾患者,中度以上骨质疏松症,腹主动脉硬化及精神病患者;③患有脊柱肿瘤、结核、脊柱强直;④CT显示脱出之髓核已游离、骨化、浮动骨块存在,或严重骨性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者;⑤手术后复发及妊娠期妇女;⑥出现马鞍区麻木、二便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受压症状;⑦出现足下垂等严重运动功能障碍。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辨经取穴

太阳腰腿痛取肾俞、大肠俞、秩边、环跳、居髎、殷门、委中、承山、昆仑;阳明腰腿痛取肾俞、大肠俞、气冲、髀关、伏兔、条口、足三里;少阳腰腿痛取肾俞、大肠俞、环跳、风市、阳陵泉。

2.1.2 导气针法[6]

用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取0.30 mm×40~75 mm毫针[华佗牌,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苏医械登字(91)第2150012号,生产许可证号XK24-005-0030],采用爪切和夹持进针法,除环跳及居髎穴深度为2.5寸外,其余穴位深度均为1.2寸。各穴位提插捻转得气后,行导气针之泻法于委中、条口及阳陵泉穴,欲使针感向上传至臀后或腰部,刺环跳、居髎及髀关穴,使针感向下传至腿部及足部。又行导气针之补法,刺大肠俞穴时,使针感传至腰骶部,刺肾俞穴时使针感以腰部酸胀、患者自觉快然为度。期间频频捻转,提插以催气,有时还可结合按法和循法。留针20 min,每5 min行针1次。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2.2.1 辨经取穴

与治疗组完全相同。

2.2.2 电针疗法[7-8]

用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取0.30 mm×40~75 mm毫针,采用爪切和夹持进针法,除环跳及居髎穴深度为2.5寸外,其余穴位深度均为1.2寸;施以提插与捻转补泻手法,每次每穴1 min,要求有得气感,其中环跳及居髎针刺角度向着外生殖器方向并有麻电感产生。接G6805-Ⅱ型电针仪,选连续波,频率为4.0 Hz,电流强度2 mA,留针20 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测定[2,8]。

3.2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和上海市卫生局颁发的《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5]中的有关LDH的疗效判断标准综合评估(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保存和分析,临床治疗操作者不参与此项工作)。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

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3.3 统计学方法

各中心资料汇总后,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内采用检验,组间采用差值比较,非正态分布者采用检验,如数据中有0或者理论数小于5时,则采用精确概率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对符合方案数据集人群进行疗效评价的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LDH有同等且较好的疗效,但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治疗组在治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详见表3。

3.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对符合方案数据集人群进行治疗前后腓总神经、腓浅神经及胫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结果提示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0.05),而治疗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s,m/s)

4 讨论

中医学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腿痛”及“痹证”之范畴,腰腿部乃阳经所过之处,如《灵枢·经脉》中就有“膀胱,太阳之脉……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之记载[9]。陆瘦燕等[10]认为,腰腿痛有因肩负重担,扭伤损腰而致者;有因寒湿之邪侵袭经脉而致者;有因肝肾不足,督脉虚损,阴浊之邪瘀凝而致者;亦有因毒瘤内痈、石瘕、肠覃阻压经气而致者。其表现症状,有腰连腿部循足太阳经作痛者,称“太阳腰腿痛”;有腰腿痛循足少阳经者,称“少阳腰腿痛”;有腰连足阳明经作痛者,称“阳明腰腿痛”。施治用穴,当明辨病在何经,然后“循脉之分”,“各随其过”按经选穴,治疗才能恰中其的。

导气针法首见于《灵枢·五乱》,所谓:“……徐入徐出,谓之导气。”陆氏针灸常用的导气手法以针向行气法为主,即欲气上行针向上刺,欲气下行针向下刺,然后频频捻转,提插以催气,有时还结合按法和循法,每每收到针到病除之速效。

统计数据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治疗组腓总神经、腓浅神经的传导速度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变化,两组胫神经传导速度在治疗后没有明显差异,显示辨经取穴结合导气针法以及辨经取穴结合电针疗法皆能明显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但辨经取穴结合导气针法能更显著地提高腓总神经、腓浅神经的传导速度。提示导气针法有可能是改善受损神经根超微结构,加速神经修复从而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的因素之一[11]。

LDH辨经取穴可疏导三经闭阻不通之经气,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环跳穴交通足太阳经与足少阳经,祛风化湿,强健腰膝;肾俞、大肠俞、秩边、居髎、殷门、委中等穴局部与远道互配,专治腰腿痛;而气冲、髀关、伏兔、条口等穴则可激发阳明经气,实乃“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阳陵泉乃筋之会,是疏通少阳经络而止痛之要穴。

辨经取穴结合导气针法治疗LDH虽然总有效率等同于辨经取穴结合电针治疗组,但前者治愈率优于后者,提示陆氏针灸推崇的辨经取穴结合导气针法对临床治疗LDH等疾病确有其积极之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1]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226-228.

[2] 朱伟民,吴耀持,张峻峰,等.推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29(6):708-709.

[3] 程莘农.中国针灸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192-284.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33.

[5]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S].第2版,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393.

[6] 吴绍德.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M].第2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5-177.

[7] 吴耀持,张必萌.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5):15-17.

[8] 吴耀持,孙懿君,张峻峰,等.电针对腰神经根受压兔肌肉状态及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1,31(11): 1009- 1014.

[9] 邱茂良.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3-64.

[10] 陆瘦燕,朱汝功.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医案选[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99-100.

[11] Sun YJ, Wu YC, Zhang JF,.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muscle state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nge in rabbits with lumbar nerve root compression[J]. Chin J Integr Med,2013,19(6): 446- 452.

Clinical Study of Qi-guiding Acupuncture at Points Selected According to Meridian Differentiation for Treatment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1,1,1,2,3,1.

1.200233,; 2.200051,; 3.200051,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meridian differentiation-based point selection plus qi-guiding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Five hundred and forty-nine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of 280 patients received qi-guiding acupuncture at points selected according to meridian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electroacupuncture at points selected according to meridian differentiation.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87.5%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86.6%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5). The cure rate was 51.8%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41.6%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5).The total efficacy rate of qi-guiding acupuncture at points selected according to meridian differentiation f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is similar to tha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points selected according to meridian differentiation, but the cure rate of the forme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

Intervertebral disc displacement;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Meridian differentiation-based point selection; Qi-guiding acupuncture

1005-0957(2014)12-1138-03

R246.2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12.1138

2014-07-10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专项基金资助项目(10DZ1950700);海派中医流派陆氏针灸传承研究(ZYSNXD-CC-HPGC-JD-004)

吴耀持(1961 -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腰腿痛病的临床与相关基础研究,Email:wuyaochi11238@ hotmail.com

汪崇淼(1965 - ),女,主任医师究,Email:18930177222@163.com

猜你喜欢
导气病证腰腿痛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导气针法的研究概况
光明中医(2021年18期)2021-11-30 23:37:43
侯氏黑散在糖尿病相关病证中的应用
针刺结合艾灸仪治疗寒湿腰腿痛的临床观察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基层中医药(2020年4期)2020-09-11 06:30:32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颈肩腰腿痛独特蜂疗 创造外敷治愈前列腺
ARES防御系统公司FightLite MCR—100轻机枪
轻兵器(2018年7期)2018-07-07 05: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