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闷”的人生况味

2014-06-13 04:38朵渔
中国周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工会主席红纸俗语

不觉闷,俗读bù jiǎo mèn,天津本地俗语。凡地方俗语,往往既微妙又精确,无法替代,不可名状,解释起来也相当麻烦。我原来的一位老领导,天津土著,对本地俗语感兴趣,编了一本俗语词典,对此词条的解释是:不自觉,知不道自己行老几,既无自知之明,也不知人之雅,惹人烦。例如:“人们都腻烦他,他还总来,真不觉闷。”“她还腆着脸夸自己,也太不觉闷了。”

这么解释,还是难尽其妙。必须到具体的事上去体会,方能让人莞尔。

某次,坐公交车去火车站,中途上来一老太太,站到了我身边,手里还提着一把芹菜。白发苍苍的站你身边,你哪里能坐得安稳?我赶紧起身,说老太太您坐。老太太跟我推辞,说小伙子你坐吧,带那么多行李不容易。我再有一站地就下车了,一站地,让还是不让呢?正犹豫间,旁边一妇女挤过来,说了声谢谢,一屁股坐下了。她不老不小的,我也不能跟她争呀。就这样,她坐着我站着,一起到了火车站,她前门出,我后门下。她这种人,也是“不觉闷”。

“不觉闷”的事,我自己也干过。

以前在单位里,经常有组织募捐的事。这里地震啦那里洪水啦,单位工会都会组织捐款捐物。凡这种事情,我一般都会随大流,处级捐五百,科级捐三百,像我这种觉悟一般的普通群众,一般都是一百二百的意思意思。捐齐了,工会主席老康会写张大字报,红彤彤的贴在单位食堂门口。自然是领导捐最多,排在最前头,后面跟着一排群众。如此这般搞过多次,基本已成定式。

有一次,市里又发起募捐,捐助对象是修建一座名人纪念馆。我心想,这名人跟我也没什么关系呀,我凭什么要捐款?再者说,修建纪念馆是市政工程,修得起你就修,修不起就甭修,干嘛要劳民伤财四处募捐?我心里有意见,就不想捐。

领导找我谈话,说大家都捐你不捐,是不是太显眼了?语重心长地。我心里气呀,一不小心说出了心里话,我说我妈还需要我寄钱给她呢。领导就有点急了,一下子上升到讲政治的高度。那么高的高度让我顿时有点头晕,我说好吧,我捐。

那一次,我捐了五百。

捐完款的当天中午,我去食堂打饭,食堂门口空空荡荡,没发现那张惯常会出现的红纸。我有些纳闷,咦,工会主席忽略了?不会的,老康是个细心人,大事小情向来处理得眉清目秀的。要不就是红纸暂缺?毛笔找不到了?如此疑惑着,心想也许老康太忙,一时顾不过来,兴许明后天就贴出来了。

第二天还是没有贴出来。

第三天是周末。那天我带孩子去公园玩了半天,正巧路过那座修了半截的纪念馆,心想,嗯,这里也有我添的一砖半瓦啊。然后就又想起了那张没有贴出来的大字报。看看,我还是有点虚荣。

周一没有贴出来。周二还是没贴出来。周三开了个员工大会,领导在主席台上唾沫横飞,传达十几大精神。中午散会后,在走廊里遇到了老康。

抽颗烟,兄弟。老康递烟给我。我掏出火机,凑到他下巴底下,他双手捂着,点着烟,深吸了一口,似有话想说。

我说老康你想说什么就说吧。

不好办呀,兄弟。老康长长地吐出一口烟来,说,领导才捐了三百。

我说,哦。

我还能说什么呢?瞧我干的这事儿,简直就是典型的“不觉闷”。

(朵渔:诗人、专栏作家,现居天津)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会主席红纸俗语
刘老汉的烦恼
客家俗语巧诵读
“娘家人”好的留下差的走
俗语图文对对碰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基层工会主席
书法课
数字俗语
红白纸换位魔术
巧算减法